英伟达雷神芯片推迟,蔚来自研神玑能否逆袭智能驾驶芯片市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9:01 3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行业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而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英伟达推出的雷神(Thor)芯片一度成为汽车界的焦点,但遗憾的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芯片量产计划却一再推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行业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而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英伟达推出的雷神(Thor)芯片一度成为汽车界的焦点,但遗憾的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芯片量产计划却一再推迟。

原计划于2024年量产的雷神芯片,直至2025年初才传来确切消息,称最早将在年中实现量产,且仅提供750TOPS低算力版本。这一变动不仅打乱了众多车企的研发计划,也引发了业界对于芯片供应稳定性的担忧。据分析,技术挑战、供应链紧张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雷神芯片的推迟。

在技术层面,雷神芯片的高度集成化设计在功耗管理、实时性处理和算力分配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加之可能采用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和良率问题成为制约其量产的关键因素。英伟达在战略上的调整,如将资源倾斜至AI数据中心芯片等高利润领域,也间接影响了车载芯片的研发进度。

面对英伟达雷神芯片的推迟,中国车企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自主突破。蔚来汽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21年起,蔚来便开始布局芯片自研计划,旨在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并优化软硬件协同效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蔚来于2023年底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

神玑NX9031采用5nm制程工艺,支持高阶智能驾驶系统NAD,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实现智能驾驶芯片自研的车企。该芯片在算力、能效比以及算法运行效率方面均表现出色,为蔚来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中增添了重要筹码。蔚来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将该芯片搭载于NT3.0平台的首款车型上,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然而,自研芯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神玑NX9031在量产前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如5nm芯片的量产良率问题、NAD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等。由于依赖台积电的先进工艺,产能和成本控制也是蔚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尽管如此,蔚来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上的这一突破仍被视为中国车企走向自主创新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同时,国产智能驾驶芯片的整体发展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地平线、黑芝麻等企业纷纷推出自研芯片,试图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然而,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方面,国产芯片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芯片巨头如英伟达、高通等通过本土化合作和供应链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车企自研芯片的装车量占比约为30%,其余市场仍由外资品牌主导。这一竞争格局的形成既受制于国产芯片的技术短板,也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绑定有关。在高端市场,英伟达Drive Thor和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将占据主导地位;在中端市场,地平线征程6和黑芝麻A2000系列有望取得突破;而在低端市场,则以华为MDC、地平线征程3等国产芯片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自研芯片的车企中,也并非所有车型都会采用自研芯片。以蔚来为例,其2025年规划产能为50万辆,若神玑芯片装车比例为20%,则仍需大量采购英伟达或高通芯片。这一依赖关系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尽管如此,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仍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