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 A 股处于 “宏观经济弱复苏 + 政策持续托底 + 资金面偏宽松但无趋势性增量” 的大背景下,市场情绪延续余温,但资金博弈的 “风格切换暗流” 十分明显。
沙弥早评:本周 A 股展望 —— 科技脉冲与箱体震荡下的结构机会
一、上周市场回顾:情绪余温与风格切换的暗流
当前 A 股处于 “宏观经济弱复苏 + 政策持续托底 + 资金面偏宽松但无趋势性增量” 的大背景下,市场情绪延续余温,但资金博弈的 “风格切换暗流” 十分明显。
周一至周三,市场整体表现 “不温不火”,红利、消费等防守型资产更占优势。背后逻辑是:资金对经济修复节奏存谨慎预期,在缺乏强政策刺激与明确业绩拐点时,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板块(煤炭、电力、交运等)因 “确定性” 成为避险资金的首选,一度充当市场 “压舱石”。
周四,市场风格骤然切换,海外 “甲骨文大涨” 的映射效应成为关键催化剂。作为全球企业软件巨头,甲骨文在 AI 算力基础设施(如 AI 芯片、云计算服务升级)领域的突破引发海外科技股躁动,情绪迅速传导至 A 股 —— 算力、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集体起飞,工业富联(算力服务器核心厂商)、胜宏科技(PCB 高端制造龙头)等标志性个股强势涨停并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强化了资金对 “科技新周期” 的想象。
伴随科技股爆发,资金虹吸效应显著显现:前期活跃的红利、消费板块出现不同程度资金流出,市场成交额同步放大,反映出短期资金向科技主线的 “集中抱团”。
二、上证指数:箱体震荡的逻辑与持续性
对于上证指数,我们维持 “短期箱体震荡概率偏大” 的判断,核心逻辑可从三方面拆解:
(一)上涨动能的 “短效性”
上周四科技板块的大涨,本质是老主线(AI + 半导体)的情绪反抽 + 消息面刺激,而非 “新增长逻辑驱动”。
从抱团性质看,此次资金对科技股的集中程度虽 “强过以往任何一次阶段性脉冲”,但这种由 “甲骨文映射” 单一消息触发的行情,缺乏 “新热点” 的持续性支撑。历史经验表明:若指数要开启新一轮趋势性上涨,往往需要 “全新赛道(如过去的新能源、科创板)” 或 “政策强驱动 + 业绩强验证” 的组合(如 2023 年 AI 初期行情),而非依赖老主线的 “续命式” 反弹。
(二)技术面的 “箱体约束”
从技术形态看,上证指数近期围绕 “3000-3200 点” 区间形成清晰的箱体震荡格局。上周多数标志性个股(如券商、部分周期龙头)回踩 20 日均线时,确实因 “技术反弹需求” 存在修复动力,但这种修复更多是存量资金的博弈行为。
以工业富联、胜宏科技为例,其 “创新高” 更多是 “板块内核心标的的趋势延续”,而非带动全市场突破的 “锚点”—— 若要突破箱体上沿,需要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与成长板块形成 “合力”,但当前权重板块暂未出现明确的政策或业绩催化。
(三)“新热点缺失” 的制约
“新热点推动” 是指数突破的关键前提。当前市场既缺乏 “政策明确倾斜的新赛道”(如过去的雄安新区、碳中和),也没有 “业绩爆发的行业”(如 2020 年疫情后的医药、2021 年的新能源汽车)。
在此背景下,“消息面触发的行情” 往往 “走不长”,更多是为热门标的 “续命”,难以难带动指数脱离震荡区间。因此,在新热点出现前,上证指数短期仍将维持 “箱体震荡” 的性质。
三、半导体方向:两条消息的产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周末半导体领域的两条重磅消息,将直接影响本周科技板块表现,其背后的产业逻辑与投资机会值得深入拆解:
(一)“实体清单”:国产替代的 “紧迫性” 与 “长逻辑”
9 月 12 日,大洋彼岸将我国 23 家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其中复旦微电等 13 家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这一举措本质是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 “精准限制”,但也进一步强化了 “国产替代” 的长期逻辑:
产业链安全倒逼 “技术攻坚”:被列入清单的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制造、设备等环节,若海外供应链受限,国内产业链将加速 “自主可控” 进程。
以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领域为例,复旦微电是国内龙头,此次事件将推动国内下游厂商(通信、工业控制企业等)加快对其产品的导入,直接打开 “国产替代空间”。
设备与材料端的 “长期机遇”:实体清单的限制不仅涉及芯片设计企业,也将传导至上游 “设备(光刻机、刻蚀机)” 与 “材料(光刻胶、靶材)” 领域。长期看,国内设备材料企业(如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将受益于 “国产替代 + 政策扶持” 的双重红利,迎来 “订单增长 + 技术突破” 的加速期。
(二)“反倾销 + 反歧视调查”:模拟芯片的 “国产化窗口”
9 月 13 日,商务部发起两项调查:一是对大洋彼岸进口的模拟芯片进行 “反倾销立案调查”;二是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 **“反歧视立案调查”**。其中,“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 对行业影响最直接,且具备 “短期利好 + 长期成长” 逻辑:
调查范围的 “针对性”:此次被调查的是 “使用 40nm 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这类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
当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浪潮下,车载芯片需求爆发(如车身控制、电源管理);“工业自动化升级” 也推动工业控制芯片 “量价齐升”。但长期以来,这两个领域的模拟芯片被海外厂商(德州仪器、ADI 等)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国内企业的 “替代机遇”:若反倾销调查最终认定 “存在倾销行为”,进口模拟芯片可能面临 “关税提升” 或 “市场准入限制”,这将为国内企业让出 “宝贵的市场份额”。
文中提及的纳芯微(聚焦汽车与工业传感器信号链芯片)、思瑞浦(高精度模拟芯片龙头)、圣邦股份(模拟芯片产品线最齐全的厂商之一)等企业,将直接受益于 “进口替代” 带来的订单增长:
纳芯微:车载芯片已进入多家头部车企供应链,此次调查或 “加速其在汽车领域的份额提升”;
圣邦股份:通用模拟芯片覆盖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多场景,有望借助 “反倾销” 东风 “进一步拓展市场”。
四、本周市场情绪与操作展望
周末半导体的两条消息,将直接触发今日芯片半导体板块的 “强势表现”,其 “强势度” 不仅影响科技板块内部的轮动节奏,也将左右全市场的情绪走向:
若半导体板块呈现 “批量涨停、成交额显著放大” 的 “强弹性”,将进一步强化 “成长风格的赚钱效应”,带动算力、人工智能等关联板块跟涨,市场情绪有望保持活跃;
若板块仅为 “局部个股异动”,则需警惕 “资金炒作后的分化”—— 毕竟,“消息面驱动的行情” 持续性有限。
对于本周操作,建议把握 “结构行情” 的特点:
一方面,关注半导体板块中 **“国产替代逻辑明确、业绩具备释放潜力” 的核心标的 **(如上述模拟芯片企业、设备材料龙头),可逢低布局;
另一方面,对上证指数的 “箱体震荡” 保持理性,不宜 “过度追高老主线”,耐心等待 “新热点” 或 “政策信号” 的出现;同时可保留部分仓位参与 “红利资产的波段机会”,以平衡组合风险。
整体而言,本周市场仍将是 “震荡为基、结构为王” 的格局:半导体的 “消息面催化” 为短期行情注入了活力,但 “长期趋势的形成” 仍需更多 “基本面与政策面的合力”。
来源:做投资的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