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最近他一张嘴,就把咱们中国人说成是“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
称中国人为“乡巴佬”的万斯有何背景?一出生父母就离婚,母亲沉溺毒瘾并多次离婚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搁现在,还真得打个问号。
你看美国那边,有个叫万斯的哥们儿,正竞选副总统呢,风头正劲。
可最近他一张嘴,就把咱们中国人说成是“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
这话可真有点意思了。
用词挺扎眼,透着一股子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这就让人特别好奇,这位口出狂言的万斯,他自己又是个什么来头?
是不是真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自带“贵族光环”?
事情是这么回事儿。
万斯最近接受采访,聊起特朗普当政时候的对华贸易政策。
他说啊,美国现在的情况是,问“中国农民”(Chinese Peasants)借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买“中国农民”生产的东西。
这话听着,味儿就不太对。
“Peasant”这个词,在英文里,虽然本意是农民,但很多时候带着点贬义,有点像咱们说人“土”、“没见识”。
在他那个语境下,明显不是什么好词儿,有点瞧不起人的意思。
好像我们十四亿人,在他眼里,都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人”。
那么,这位看不起“乡巴佬”的万斯先生,他自己的出身又如何呢?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
他的家底,那叫一个“根正苗红”的……底层挣扎。
1984年,万斯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
那地方,是典型的“铁锈地带”,老工业区,经济不景气,很多工人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
他爹妈,在他还是个襁褓里的小不点儿时,就散伙了。
这还不算完。
他妈妈的日子过得更是一地鸡毛。
不仅深陷毒瘾,无法自拔,还结了好几次婚,又离了好几次。
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能想象吗?
童年,本该是五彩斑斓的,他的底色却是贫困、动荡,甚至还有虐待的阴影。
后来,还是他的外公外婆实在看不下去了,伸出援手,把他接到了身边照顾。
可以说,是外祖父外祖母,给了他一个相对安稳的窝。
有意思的是,他原本的名字,并不叫万斯。
他叫詹姆斯·哈梅尔,这个姓,来自他的一个继父。
后来,他才跟着外公的姓氏,改名为詹姆斯·万斯。
这里面有多少故事,多少对过往的切割,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就算是上了高中,在米德尔敦高中,他也一度是个问题少年。
学习跟不上,差点就成了辍学大军里的一员。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恍惚?
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亲身经历过家庭破碎、母亲吸毒、生活困顿的孩子……
一个自己身上就贴满了“底层”、“挣扎”、“铁锈带”标签的人……
怎么一朝可能要登上高位,就扭头对着别人,用上了“乡巴佬”这种标签呢?
他难道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忘了那些可能同样在底层苦苦挣扎,靠着双手养活自己的普通人吗?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人觉得特别魔幻。
是不是有点像咱们老话说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或者说,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努力爬出了那个泥潭,就有资格嘲笑那些还在泥潭里的人?
这种心态,其实挺微妙的。
历史上,这种“鲤鱼跳了龙门,就忘了自己是鱼”的故事,并不少。
比如,美国历史上那位挺有名的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他也是出身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贫寒,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觉得自己被那些所谓的“东部权贵”瞧不起。
这种长期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伴随了他一生。
后来他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但在私底下,他对某些群体的偏见和使用的粗鄙言语,也是出了名的。
好像过去的创伤,没有让他变得更宽容,反而成了一种扭曲的动力,让他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天然决定他的同理心。
有时候,经历过苦难,反而会让人对别人的苦难更加麻木,甚至想要极力撇清关系。
可能是因为,那段过去太痛了,他不愿再看,也不愿别人把他和那段过去联系起来。
攻击别人,就成了一种廉价的自我保护。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说,能看懂别人,算你有点小聪明。
但能真正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那才是大智慧。
用这句话来审视万斯,似乎特别应景。
他急于给一个庞大的群体贴上“乡巴佬”的标签,显得自己很“懂行”,很有“见地”。
可他对自己呢?
对自己那段坎坷的出身,那段在“乡土”环境中的挣扎,他真的看清了吗?真的释怀了吗?
如果连自己都看不清,又哪来的底气,去随意评判别人呢?
所以啊,万斯这句“乡巴佬”,听起来才那么刺耳。
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带着的傲慢和不尊重。
更是因为,说出这话的人,他自己就背负着一段可能比很多他口中的“乡巴佬”还要辛酸、还要挣扎的往事。
一个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转过身,就开始鄙视那些和他曾经一样,甚至境遇更好一些的普通劳动者。
这操作,本身就透着一股子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
你说,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忘本”?
这事儿本身,就挺不高级的,不是吗?
来源:云朵妈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