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月照梨花,风吹柳絮。春日的夜晚,是如此的轻柔可爱,这是晏殊笔下《寓意》里轻柔浪漫的飞絮。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月照梨花,风吹柳絮。春日的夜晚,是如此的轻柔可爱,这是晏殊笔下《寓意》里轻柔浪漫的飞絮。
柳絮,又称为杨花。它经常是古代诗人名家笔下,寄托情感与愁思的媒介。但是对过敏体质的人而言,却少了诗人笔下的意境,春风拂面的不只有“杨柳风”,还有可怕的“杨柳絮”。春光明媚的季节,空中飘散的白色「雪花」看似唯美,实则暗藏健康风险——这些轻盈的柳絮是过敏反应的隐形推手。
揭开杨柳絮的面纱
杨树和柳树是北方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及生命力强,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生态功能,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抗污树种。
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春天杨树的雄花序呈毛毛虫状,雌株花序成熟后开裂传播种子形成飞絮。杨柳飞絮主要是由雌树产生,是杨树和柳树雌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阶段性自然现象,通俗的理解就是在借助风力传播它们的种子,借助风的力量,漫天飞舞,传播繁衍着下一代。
杨柳絮对健康的影响
柳絮的本质是自然界的“种子传播”,人类过敏反应实属“误伤”。杨树和柳树在春季4—5月期间进入生殖成熟期后,会产生较多的杨柳飞絮,柳絮本身无毒,但对于容易过敏的人,这些飘絮更有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的发生。杨柳飞絮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呼吸道和皮肤过敏,除了杨柳絮本身是一种刺激因素外,空气中的携带过敏原的颗粒物与杨柳飞絮结合在一起引起致敏。过敏体质的人群吸入后,出现的以反复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等表现的疾病,也有一些患者会伴有眼痒、流泪、眼睛红肿、咽痒、咳嗽等症状;停留在肌肤上更是会导致肌肤明显瘙痒。过敏较重的人甚至会有头昏、头晕、喘息等全身性表现,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
柳絮本身不过敏?真正元凶竟是它!90%人防护错
“我明明躲着柳絮走,为什么过敏更严重了?”这是耳鼻喉科诊室四月最高频的灵魂拷问。显微镜下的真相令人震惊:柳絮绒毛表面吸附的柏树花粉浓度较高,是同期空气花粉浓度的8倍——这些搭便车的“隐形杀手”,才是让90%防护失效的罪魁祸首!杨柳絮表面光滑、干燥、无分泌物,柳絮本身不容易造成过敏,但是柳絮在不断漂浮的过程中会沾染病毒、携带花粉等,这就可能会形成过敏原。
柳絮本身不易过敏,但它是自然界最高效的“过敏原快递员”。防护的关键不仅在于单纯躲避柳絮,更要阻断其搭载的隐形杀手!
防不住柳絮的真相 曾经踩过的坑
误区1:柳絮不过敏,忍忍就过去
真相:柳絮本身不易致敏,但它像“静电吸尘器”一样吸附花粉(每克柳絮携带花粉量是空气的8倍),直接贴附在鼻腔黏膜上引发过敏风暴。
误区2:普通口罩万能防护
实验数据:普通医用口罩孔隙约50微米,而柳絮直径30-50微米,吸附的花粉20微米,相当于“用渔网拦沙子”。
误区3:关窗就能高枕无忧
检测结果:紧闭门窗的家庭,室内花粉浓度仍达户外的60%(柳絮静电吸附在纱窗,开窗瞬间大量涌入)。
“四月飞雪”烦恼多 科学防护是关键
柳絮生命周期,爆发期:雌柳树授粉后(北方4-5月,南方3-4月);活动轨迹:每日10:00-16:00随风力最强,可飘浮8公里远,遇潮湿空气会沉降附着在衣物、头发上;存活时间:干燥环境下飘浮3-5天,遇雨水24小时内沉降。
了解花粉浓度天气情况,选择户外活动时,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的时候,如清晨、深夜,或是一场阵雨之后。出门佩戴物理防护好的口罩,白天关上门窗。如果在花粉指数很高的时候外出,回到家以后记得换上干净的衣服,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吸入鼻腔过敏物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季节来临之前,提前预防性使用药物;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予以抗过敏药物治疗。
物理防护四件套
1、口罩:选对型号才有用
推荐:KF94/N95口罩(过滤效率≥94%),选择带“静电滤棉层”的款式。
避雷:布口罩、普通医用口罩防护力不足。
2、护目镜:密封比颜值重要
合格标准:侧面带硅胶密封条,镜框贴合面部弧度(可点燃纸条测试漏烟情况)。
平替方案:普通眼镜+防雾密封套(某宝搜索“眼镜防风侧罩”)。
3、外套:光滑面料是王道
优选:冲锋衣、防晒衣等化纤面料(防静电吸附)。
避坑:毛衣、毛呢等易粘毛材质。
4、帽子:宽檐才有防护力
作用:阻挡头顶飘落的柳絮,避免粘附头发。
防护口诀:外阻柳絮搭便车,内修黏膜筑长城,科学拦截过敏原,自由呼吸任我行!
来源:老粱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