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基建狂飙的时代,CPC(铜缆高速连接器) 作为数据中心“神经脉络”的核心组件,正在重塑全球算力网络的底层逻辑。当市场聚焦AI服务器、光模块等热点时,中国CPC龙头企业已悄然完成“技术破壁”与“全球供应链渗透”,在这场看不见的“数字血管”竞赛中,六大核心玩
在数字基建狂飙的时代,CPC(铜缆高速连接器) 作为数据中心“神经脉络”的核心组件,正在重塑全球算力网络的底层逻辑。当市场聚焦AI服务器、光模块等热点时,中国CPC龙头企业已悄然完成“技术破壁”与“全球供应链渗透”,在这场看不见的“数字血管”竞赛中,六大核心玩家的布局暗藏产业升级密码。
一、技术突围:打破垄断的“中国方案”
CPC并非新生概念,却在AI算力爆炸期成为“刚需”——224Gbps速率的铜缆连接方案,是数据中心“降本增效”的关键(相比光模块,铜缆方案成本仅为1/3,时延降低40%)。长期以来,海外企业(如TE、安费诺)垄断高端CPC技术,中国企业的突破堪称“虎口夺食”:
(一)立讯精密:全球标杆的技术底气
作为“AirPods代工厂”向高端智造跃迁的典范,立讯的CPC业务已站在行业顶端:全球唯二实现224G CPC量产(另一玩家为美国Amphenol),其KOOLIO方案定义行业标准,铜连接产品线打入谷歌、微软顶级数据中心供应链。这种“从消费电子到工业互联”的技术复用,让立讯在CPC领域天然具备“规模化+精密制造”双壁垒。
(二)沃尔核材:高速铜缆的“中国名片”
在英伟达GB200算力集群中,沃尔核材的CPC方案是关键拼图。这家曾以核辐射防护材料为核心的企业,成功将“军工级材料技术”注入高速铜缆——其开发的低损耗铜缆,在400Gbps速率下信号衰减比行业均值低15%,成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供应商。
二、生态卡位:数据洪流中的“生存法则”
CPC产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场景-供应链”的三维生态卡位**。六大龙头的布局,折射出不同的战略逻辑:
(一)兆龙互联:“数据中心基建”的隐形冠军
作为中国数据中心高速互联方案前三强,兆龙互联的224G AEC铜缆良率超92%(行业平均85%),打破海外精密绕制技术垄断。其核心逻辑是**“用制造优势降维打击”**——通过自主研发的精密绕线设备,将铜缆阻抗偏差控制在±3%以内,成为阿里云、腾讯云的核心供应商。
(二)得润电子:Intel认证的“稀缺性”
中国大陆唯一通过Intel CPU Socket认证的企业,意味着得润电子掌握“CPU与主板互联”的核心话语权。更关键的是,它是英伟达铜缆高速连接器的国内独家合作伙伴——这种“绑定顶级客户”的生态位,让其在CPC产业链中拥有不可替代性。
三、跨界破局:军工技术民用化的想象力
(一)金信诺:军工技术的“民用魔法”
作为军工通信技术民用化标杆,金信诺的耐极端环境铜缆(-55℃至200℃稳定运行)已进入航空航天、海上风电领域。其IEK1级核芯电缆附件,在高频传输中损耗比普通产品低25%,成为CPC技术向“特种场景”渗透的典范。这种“军工技术反哺民用”的路径,打开了CPC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想象空间。
(二)远东股份:算力基建的“通道建造者”
为字节跳动1600亿算力基建提供布线方案,远东股份的核心优势是**“数据中心全场景覆盖”**——从铜缆连接到智能布线系统,其解决方案将数据中心布线效率提升30%。在“东数西算”8大枢纽集群建设中,远东的“高速通道”逻辑正从“单点产品”向“系统服务”升级。
四、产业启示:技术迭代下的生存逻辑
CPC产业的崛起,是中国高端制造“补课-突破-领跑”的缩影:
- 补课阶段:突破精密绕制、信号完整性等“卡脖子”技术(如兆龙互联的良率突破);
- 突破阶段:绑定全球顶级客户(如立讯、得润的供应链渗透);
- 领跑阶段:定义行业标准、开拓新场景(如沃尔核材的材料创新、金信诺的军民融合)。
对投资者而言,CPC龙头的价值不止于“题材炒作”,更在于**“技术壁垒+生态卡位+场景延伸”的长期壁垒**。当AI算力需求以每年30%速率增长,CPC作为“看不见的算力底座”,其技术演进与产业格局变迁,将持续重塑数字基建的投资逻辑。
来源:懂车帝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