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先生的歌和海子的诗:两组跨越时空的镜头,相距18年德令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22:40 1

摘要:1988年的德令哈之夜,海子手举着一束火红的玫瑰,被戈壁的冷漠凄风吹落一地,星星点点的花瓣蜕变成满目殷红,像带血的泪滴,被无情的黑夜掩埋在冰冷的雨里。海子用一行行诗韵记录了对爱的痴情,他两手空空,在草原的尽头听着戈壁的风,望着荒凉的城,发出了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刀郎的歌《德令哈一夜》和海子的诗《日记》就像跨越时空的两组镜头,记录下两个相距18年的德令哈悲情之夜。

1988年的德令哈之夜,海子手举着一束火红的玫瑰,被戈壁的冷漠凄风吹落一地,星星点点的花瓣蜕变成满目殷红,像带血的泪滴,被无情的黑夜掩埋在冰冷的雨里。海子用一行行诗韵记录了对爱的痴情,他两手空空,在草原的尽头听着戈壁的风,望着荒凉的城,发出了唯一的最后的抒情。从此告别了德令哈的幻影,告别了爱而不得的意难平,告别了那个让他失魂落魄的梦下伊人。

2006年的德令哈之夜,失望的刀郎找不到半点浪漫的痕迹,不禁为诗人的一腔热情而委屈。在刀郎的眼里,瘦骨嶙峋的荒梁秃脊,寒蝉料峭的凄风冷雨配不上海子滚烫的诗句。他对天长叹,王洛宾带走了达坂城的美丽,海子带走了德令哈的情意。

刀郎用一串串音符记录了对海子的情有独钟,他看着窗外烟雨中的车水马龙,想着不愿忍一忍,不想等一等的倔犟背影,带着刚刚愈合却难以化作无悔的伤痛,用力擦掉了酒杯上沾满的泪痕,让悲伤和哀惋化作了漫天的雨声飘向风中。

当年的海子透过列车的窗口,"看到了"在茫茫戈壁上发光的姐姐,好美丽。18年后的刀郎透过旅馆的窗户,"看到了"列车轨道上决绝的海子,太可惜。

刀郎对海子从十分崇敬到千里追寻,再到缅怀歌颂,有同病相怜的触动,也有仰慕才华的憧憬。刀郎和海子都是愿意用全部热情拥抱生活的人,又同样是曾经一度被生活辜负的人。

刀郎不是科班出身,海子是法律科班出身,但他们写的诗词作品既有哲学家的深刻,又有艺术家的想象力,而且他们都能用一腔热情看世界,满怀真情说生活,尤其是"挚真挚热"的全情投入,是写作中最可贵的品质。这让他们的作品避免了虚情假意的尴尬,造就了贴近百姓的亲和力。

刀郎以词为歌,让我们听到了,内心的波涛汹涌。海子以诗为镜,让我们看见了内心的浩瀚星海。他们俩的作品同样是既诗情画意,又丰富高产,都是实至名归的诗词天才。

海子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含蓄缠绵的朦胧诗人,刀郎是天籁地籁与人籁万籁和鸣的音乐诗人。海子面对诗坛批评、爱情挫折、工作失意多方遭遇,选择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站在"面朝大海"的方向,撂下一句话:我是查海生,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从此化作了天边的一抹彩虹。

对他个人,这是一种完美解脱,再也不用面对那些鸡零狗碎的是是非非了,而对于我们,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再也看不到他写的新诗了。刀郎面对哥哥离世、妻子出走、女儿年幼以及事业逆境等接二连三的打击,他选择了一条韬光养晦的隐忍之路。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逆风翻盘的大结局,大家都看到了,十年隐忍无人问,山歌寥哉天下知。对于他们两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存在对错,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没有体会到那种切齿之痛。海子的选择更干脆、更高傲、更壮烈,刀郎的选择更负责、更勇敢、更艰苦。

我想说,我理解和敬重海子,但刀郎让我佩服和感动。不可否认,我们对海子的英年早逝,都有一种惋惜,就连刀郎都希望他"你再等一等,你再忍一忍"。也正是因为这份惋惜,我们更应该吸取海子的前车之鉴,珍惜刀郎来之不易的成功。

我们多数人作为普通歌迷,报以理解、宽容、鼓励,就是对刀郎最好的支持和爱护。德才兼备的人活的越好,那些德不配位的人,就越没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如今的刀郎作为一种形象,站在聚光灯下,我们有责任尽绵薄之力,保护好这个值得热爱的品牌。

来源:何妖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