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奢侈品遇上“折扣”,年轻人的钱包开始失守。武汉某高端商场里,原价 5 万的 LV 经典款手袋在85折促销时被抢购一空,消费者甚至自发组织“抢包小分队” 蹲守补货。
当奢侈品遇上“折扣”,年轻人的钱包开始失守。武汉某高端商场里,原价 5 万的 LV 经典款手袋在85折促销时被抢购一空,消费者甚至自发组织“抢包小分队” 蹲守补货。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以Burberry为例,其来自奥莱折扣店的销售额占比高达30%,净利润占比更是达到60%。而最近,唯品会推出限量抢购栏目“限时狂秒”,上线了一批Burberry女包。有消费者发现,其中一款限量款百搭包低至1.8折,优惠幅度超过1万元,短期内销量呈倍数级增长。
对于这次活动,有消费者留言,“手速已废”“这价格性价比太高了”。据悉此次唯品会上线的女包是从品牌境外公司直接采购,经过了中国中检的检验认证,并由平台进行大幅度的补贴,平均每件商品相比大促价格补贴20%左右。补贴之后,价格仅有国外专柜价的2折左右。
除了广为人知的Burberry,Gucci、LV、阿玛尼等奢侈品大牌,也在山姆会员店上演起“大额折扣”的戏码,甚至出现了商品“论斤称”的罕见画面。这一现象与当下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贝恩公司去年统计数据,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8%-20%;而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在2024年更是出现了约30%的暴跌。对于奢侈品而言,现在大家的态度明显更为审慎和务实了。
在过去,奢侈品的吸引力在于它们的稀有性和独特性,而年轻人通过购买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人的觉醒,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而非外在的标签和形象。
正如一位95后消费者所言:“以前觉得贵的就是好的,现在更注重消费的性价比,反对过度消费。何必花冤枉钱买那些溢价严重的产品?”当下,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名牌,而是开始寻找能够满足自己实际需求,同时又具有良好品质和合理价格的商品。
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已经完全放弃了奢侈品。他们只是在选择奢侈品时,多了一份审视,是否是自己所需,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奥莱、唯品会以及山姆等渠道折扣奢侈品的走红,正是这种消费观念转变的真实写照,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也是消费进步的体现。
来源:南冥一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