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军紧急调遣了一个由3架B - 2隐身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同时还派出了“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两艘核动力航母,浩浩荡荡地驶向红海海域。
最近,中东局势愈发紧张,美军为了在红海地区重新掌握主动权,可谓是下了血本。
据美国《军事时报》报道,美军紧急调遣了一个由3架B - 2隐身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同时还派出了“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两艘核动力航母,浩浩荡荡地驶向红海海域。
B - 2隐身轰炸机,作为美军的战略级武器,每架造价高达24亿美元,具备强大的隐身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它可以携带多达16枚B83核弹或者80枚MK82常规炸弹,能在不被敌方雷达轻易发现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而这两艘核动力航母,每艘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都超过70架,还配备了大量的防空、反导系统,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海上作战平台。
美军如此大规模地集结战略级武器,无疑是想凭借这种“绝对优势”的军事威慑,对胡塞武装位于也门境内的地下巢穴进行“斩首”行动,妄图一举摧毁胡塞武装的指挥中心和重要军事设施。
然而,美军万万没想到,他们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在胡塞武装面前并非坚不可摧。
据伊朗Press TV报道,在一个深夜,胡塞武装发起了反击。
他们集中发射了至少20枚反舰导弹和30架自杀式无人机,形成了密集的“导弹雨”,直扑美军航母战斗群。
美军航母战斗群装备的宙斯盾防空系统,号称可以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并对其中多个目标进行攻击。
但在胡塞武装的饱和式攻击下,宙斯盾系统也有些力不从心。多枚反舰导弹突破了宙斯盾系统的防御圈,美军舰载机不得不紧急起飞,进行空中拦截。
在这场激烈的对抗中,有至少5枚反舰导弹和10架自杀式无人机突破了美军的防御,虽然没有对航母造成致命伤害,但也让美军惊出一身冷汗。
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美军航母战斗群,此时却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局面,“强者被压制”的戏剧冲突就此上演。
为了进一步打击胡塞武装的有生力量,美军出动B - 2轰炸机对胡塞武装的地下基地进行了狂轰滥炸。
B - 2轰炸机携带的GBU - 28钻地弹,能够穿透数米厚的混凝土层,对地下目标进行打击。
据美国《星条旗报》报道,在一次轰炸行动中,B - 2轰炸机投放了10枚GBU - 28钻地弹,对胡塞武装的一个地下弹药库进行了攻击。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塞武装并没有被美军的轰炸所击垮。
在轰炸后的第二天,胡塞武装就再次发起了反击,发射了多枚火箭弹袭击了美军在红海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
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军战术的有效性。一方面,胡塞武装长期在也门山区活动,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地下洞穴网络,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美军的钻地弹虽然威力巨大,但很难完全摧毁胡塞武装的地下设施。
另一方面,胡塞武装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民众为他们提供情报、物资和掩护,使得胡塞武装能够在遭受打击后迅速恢复战斗力,以“拖鞋军”式的顽强反击对抗美军。
面对胡塞武装的顽强抵抗和美军在战场上的失利,五角大楼陷入了沉默。
据英国《卫报》分析,美军航母战斗群在红海地区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已经成了一个“移动靶场”。
胡塞武装不断改进他们的导弹技术和战术,使得美军航母战斗群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
而在白宫方面,政治博弈也暴露了美军战略决策的致命短板。
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是否要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力度存在分歧,一些政治势力担心过度军事干预会引发地区局势的进一步升级,而另一些势力则主张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这种政治上的分歧导致美军在战场上的行动受到限制,战略目标与战场现实严重割裂。
例如,美军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既要考虑军事打击的效果,又要顾及政治影响,使得作战行动变得畏首畏尾,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目前,曼德海峡的局势可谓是暗流涌动。
胡塞武装和伊朗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消息称伊朗为胡塞武装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导弹技术、无人机技术等。
如果胡塞武装和伊朗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合起来对抗美军,那么美军红海舰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分析,如果胡塞武装和伊朗联合,他们可以在红海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军事联盟。
伊朗拥有先进的导弹技术和强大的海军力量,而胡塞武装则熟悉当地的地形和作战环境。
他们可以相互配合,对美军红海舰队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美军红海舰队很可能会成为“火中取栗”的牺牲品,陷入一场无法自拔的战争泥潭。
地区局势也将面临失控的风险,这无疑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
来源:老白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