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当看到电视上雄壮的阅兵仪式,整齐划一的方队、气势如虹的装备,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这是一个国家展示力量、凝聚人心的神圣时刻。
每当看到电视上雄壮的阅兵仪式,整齐划一的方队、气势如虹的装备,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这是一个国家展示力量、凝聚人心的神圣时刻。
在观礼台上,我们能看到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功勋人物,但许多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千万粉丝、一呼百应的“流量”明星,却几乎从未出现在这样庄严的场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国家级的庆典,尤其是阅兵,它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所代表的正面形象、社会贡献和道德品格。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娱乐圈的一些乱象,从被权威媒体点名批评,到触碰民族情感的底线,我们或许就能深刻理解,这道“门槛”为何如此之高,又为何必须如此之高。
能在阅兵观礼台就座,本身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代表着国家对个人贡献的认可。
这份荣誉,显然不是靠粉丝刷数据、控评就能换来的。而一些流量明星的所作所为,恰恰与这份荣誉背道而驰。
当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亲自下场点名批评时,往往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回看近些年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吴谨言,在事业上升期却被央视《中国电影报道》栏目点名批评其团队耍大牌,不仅随意更改采访地点,还要求记者支付场地费用,态度极其傲慢。
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和互相尊重,这样的明星,真的很难让人尊重,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但她具备吗?
如果说耍大牌还只是职业道德问题,那么有些明星暴露出的文化素养问题,则更令人担忧。
例如,艺人王一博曾在公开活动中多次写错字,甚至连最基本的“到此一游”都能写错,这引发了官媒对于部分艺人“文盲”现象的讨论。
一个公众人物,享受着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却连本国的基本文化都掌握不牢,又如何能承担起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呢?
更不用说像李易峰的嫖娼、郑爽的代孕偷税等直接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行为,他们的名字被央视新闻反复提及,成为反面教材。
流量并不等同于质量,人气更不代表品行。
不可触碰的底线如果说上述行为还停留在个人私德或职业操守的层面,那么有些行为则直接挑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底线,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原谅的。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演员张ze瀚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
事情发生在2021年8月,有网友曝出张哲瀚曾在2018年进入供奉着侵华战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与背景中的神社建筑合影留念。
不仅如此,他还被发现曾在乃木神社参加朋友的婚礼,而这个乃木神社供奉的,同样是曾在侵华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头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去那里“打卡”拍照,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对历史的极度漠视和对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
事件发酵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所有官方媒体都第一时间发声,严厉谴责这种行为,指出“在民族大义面前,不容任何试探”。
尽管张哲瀚本人迅速发布道歉声明,将自己的行为归咎于“无知” 但这个理由显然无法服众。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一个享受着国家发展红利的公众人物,对这段惨痛的历史表现出如此惊人的无知,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错误。
最终,他被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要求进行从业抵制,所有商业代言瞬间清零,演艺生涯戛然而止。
民族大义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一个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尊重、连民族情感都可以随意践踏的人,又有什么资格站在代表国家形象的阅兵观礼台上呢?
阅兵仪式,邀请的是为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各界代表。他们或许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军人,或许是推动科技进步的科学家,又或许是兢兢业业的劳动模范。
即便邀请演艺界人士,也必然是那些德艺双馨、作品过硬、长期传递正能量的老艺术家或实力派演员。
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这份荣誉,是因为他们的“含金量”经得起考验。他们来源于实打实的作品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正面形象,而不是空洞的数据和粉丝的狂热。
这与那些仅仅依靠话题、炒作来维持热度,甚至时常爆出负面新闻的“流量”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再怎么样,这样庄重的场合,邀请嘉宾还是会好好斟酌,至于阅兵应不应该邀请艺术家,只供大家讨论交流。
来源:娱说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