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 傅东洲:论道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0:23 1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宏大画卷中,制度与法律勾勒出了秩序的轮廓,而道德,则是填充这幅画卷、赋予其温度与色彩的灵魂。它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它并非强制,却拥有最为持久和深沉的力量。探讨道德,即是探讨人之为人的根本,探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源泉。

论 道 德

文/傅东洲(山东乐陵)

引言

道德是:文明的基石,人生的航标。

在人类社会的宏大画卷中,制度与法律勾勒出了秩序的轮廓,而道德,则是填充这幅画卷、赋予其温度与色彩的灵魂。它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它并非强制,却拥有最为持久和深沉的力量。探讨道德,即是探讨人之为人的根本,探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源泉。

(一)道和德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道呢?道是先于天地的存在,是万事万物之母。而德呢?德是道在人世间的昭示,是滋养万事万物的根本物质。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习惯把道和德联在一起使用,即道德。

何为道德?内在的律法与文明的共识

道德,并非悬置于空中的抽象概念,它是一套关于是非、善恶、对错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它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需求,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准则。

与法律、制度这些“他律”的、带有强制性的外部规范不同,道德的本质是 “自律” 。它是内化于心的信念,是即便无人监督,也能恪守的原则。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康德论“心中的道德律”,无不在强调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性。因此,道德是行为的高线,引导我们向善而行;而法律则是行为的底线,惩戒恶行。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其法律往往只需扮演最后的守护者。

(二)道德的重要性:超越制度的根本力量

“道德比制度法律更重要”,这一观点切中肯綮。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相对于制度法律的优先性、基础性和广泛性。

1. 道德是制度之母:任何法律和制度的诞生,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共识。是先有了“杀人是不对的”这一道德观念,才衍生出了禁止杀人的法律条文。道德为法律制度提供了价值基础和正当性来源。

2. 道德调节的范围更广:法律管不到的地方,正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一个冷漠的路人见死不救,法律或许难以惩戒,但会受到社会道德的强烈谴责。人的内心念头、细微的情感、私下的言行,无不受到道德的审视。

3. 道德的成本更低,效力更持久:法律的运行需要庞大的司法、监狱系统作为支撑,成本高昂。而道德的维持依靠的是社会舆论和个人良知,是一种成本极低的社会运行润滑剂。一个依靠公民自觉道德来维系的社会,其管理成本远低于一个仅靠法律强制的社会。

4. 道德引领制度进步:社会的进步,往往是道德观念率先变革,而后推动法律制度的更新。从废除奴隶制到倡导男女平权,无不是道德觉醒引领制度变革的明证。

因此,一个仅有完善法律而缺乏道德根基的社会,是冰冷而脆弱的;而一个道德风尚优良的社会,即使制度尚有欠缺,也充满向善的希望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如何学习道德?后天习得的生命必修课

道德绝非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养成的。正如荀子所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此“伪”即人为努力之意,强调善行需要通过后天学习得来。

学习道德的途径多元而具体:

●家庭教育是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道德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将诚实、善良、尊重等基本价值观植入孩子心田。

●学校教育是核心:学校系统性地传授道德知识,通过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世界的普世价值。

●社会熏陶是熔炉:社会的风气、媒体的导向、公众人物的榜样、社区的氛围,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个人的道德观。

●自我修养是根本:最终,道德学习要归于“自省”和“慎独”。通过学习经典、反思言行、向榜样看齐,不断进行自我剖析和完善,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品格。

(四)终身学习,从娃娃抓起:构建分阶段的道德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绝非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成长规律,构建一个贯穿一生、循序渐进的体系。

●幼儿阶段(幼儿园)—— 习得“爱”与“秩序”:通过游戏、绘本和故事,重点培养“共情”能力,学习分享、排队、道歉、感谢。核心是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建立最初的是非观念和集体秩序感。

●小学阶段 —— 养成“习惯”与“规则”:重点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管理,固化诚实守信、友爱同学、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等良好习惯。让道德要求变得具体、可知、可行。

●中学阶段 —— 建立“理想”与“责任”:随着理性思维能力的成熟,教育应转向探讨道德背后的原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生命意义和社会责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及成人阶段 —— 践行“专业”与“使命”:大学教育需突出“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预备。成人则应聚焦于职业和家庭角色,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有操守的医生、律师、商人,如何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订下规矩制度,一生不停: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可评估的行为准则和考核机制(非简单的笔试),确保教育落到实处。并且要认识到,道德学习是终身的旅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新的课题。

(五)行业道德建设:让美德在职业中闪光

社会由各行各业组成,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必须为各行各业订立清晰的道德标准(行业伦理准则),并辅以有效的监督和评比机制。

1. 订立标准:医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教师有“师德师风”,商人要讲“诚信经营”。每个行业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高于法律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

2. 经常学习:将道德学习纳入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榜样评选等方式,常学常新。

3. 评比检查:建立行业性的道德评议委员会,接受内部和社会的监督。评比结果应与职称评定、晋升、信誉评级等挂钩,让守信者受益,让失德者受罚。

4. 杜绝形式主义:关键在落实。不能搞“一阵风”式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开大会、贴标语。要建立长效、透明的机制,鼓励吹哨人,严肃处理每一个违反行业伦理的事件,重塑行业声誉。

结语

道德,是文明社会的氧气,个体虽时常不觉其存在,但一旦匮乏,社会便会陷入窒息般的混乱。它比任何严苛的法律都更为根本,更需要我们通过终身的学习和实践来呵护与传承。从家庭到学校,从个人到行业,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道德的种子播撒在心田,使之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支撑起一个更加温暖、公正、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文海墨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