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早上空腹吃维生素最科学,理由是早上吸收好、胃里没东西干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不同的维生素在身体里的“性格”也大不相同。
吃维生素的时间,竟然会直接影响它的吸收和效果。尤其是一些特定的维生素,如果吃得不是时候,吸收率可能会打个大折扣,甚至“白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简单但其实大有讲究的问题:吃维生素的“黄金时刻”到底是什么时候?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早上空腹吃维生素最科学,理由是早上吸收好、胃里没东西干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不同的维生素在身体里的“性格”也大不相同。
脂溶性的,比如维生素A、D、E、K,需要脂肪来帮助吸收。如果你在早上空腹喝一杯水就吞下一颗维生素E,那就像往干裂的土地上洒水,水根本渗不进去。如果你是在吃了鸡蛋、牛油果、坚果后再吃这类维生素,吸收率就能成倍提高。
水溶性的,比如维生素C和B族,确实可以空腹吃,但早上未必是最理想的时间。研究发现,中午或下午吃B族维生素,能更好地配合身体的代谢节律,提升能量水平,还不容易刺激胃。
人体并不是一部24小时都运作一致的机器,而是受到“生物钟”的调控。这个生物钟支配我们的睡眠,还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2020年《Cell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的肠道吸收能力在白天某几个时段特别活跃,尤其是午餐后1到2小时内。这个时候,胃肠道的血流量增加,酶的活性也更高。换句话说,那时候吃维生素,身体“正忙着吸收”,效率自然高。
再来看维生素D,它需要脂肪参与吸收,还受到阳光的影响。很多人补维D是为了骨密度,但如果你在晚上吃维生素D,可能就错过了日照带来的“协同效应”。白天尤其是上午补充维D,再配合适当晒太阳,骨骼健康的效果会更显著。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三餐不定、饮食不规律,甚至经常靠外卖凑合一顿。这种背景下,维生素成为“营养保险”的代名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在通勤路上匆匆吞下一片维生素片,可能根本没发挥作用。
一项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导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白领习惯在早上出门前或晚上临睡前吃维生素。前者空腹,后者则可能干扰睡眠(尤其是B族维生素会让人“兴奋”)。那么最折中的办法是什么?午餐后一小时左右补充维生素,是多数人最容易做到、也最科学的选择。这时候你有条件吃点油脂性食物,也有时间静下心来吃颗维生素。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该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吃维生素?其实不然。真正缺乏维生素的人群是少数。比如维生素D缺乏,在北方冬天多见;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素食者或老年人;而维生素C缺乏,在吃水果蔬菜较少的人中才会出现。
如果你本身饮食均衡,天天有蔬菜、肉类、谷物、水果,这些维生素大多都能从食物中获取,甚至补多了还可能导致副作用。比如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头痛、恶心甚至肝损害,维生素E吃多了反而会增加出血风险。
决定要不要补,不能靠“感觉”或者“别人都在吃”,而应该根据身体状况、饮食结构、体检结果来判断。
在不少家庭里,维生素几乎成了“万能良药”的代名词。孩子不吃饭,给颗维生素C;老人精神差,来片维生素B;感冒了,赶紧上维生素C泡腾片。这种“万金油”式的认知,其实是过去营养知识缺乏时代的产物。
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维生素补充剂对于普通健康人群的预防作用其实非常有限。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文章表明,常规补充维生素E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我们需要做的是更新观念:维生素不是保健品的“保险单”,也不是一吃就有效的“灵丹妙药”。它更像是身体系统里的一颗小螺丝钉,缺失它会出问题,但过量也可能让机器卡壳。
如果你每天都能吃到绿叶菜(比如菠菜、油菜)、橙色蔬果(比如胡萝卜、橙子)、富含蛋白的食材(比如鸡蛋、豆腐、瘦肉),你可能根本用不着额外吃维生素。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补呢?举几个具体例子:
如果你早上经常没吃东西就出门,中午又是干巴巴的快餐,晚上吃得少,那你可能缺B族,需要中午吃点补充剂。
如果你不爱吃鱼类也不常晒太阳,又经常觉得骨头酸软、牙龈出血,可能维生素D和C都不够了。
如果你是孕妇、哺乳期女性,或者老年人,身体需求量增加,那补一补也无妨。但补充维生素不是“吃了有用”,而是“该吃才有用”。
说到底,维生素不是越早吃越好,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你是否在身体“最需要”的时候吃了“最合适”的那一类维生素。就像种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收获——顺应节律,才能事半功倍。
从明天起,不妨调整一下时间表。不是早上起床就急着吞,而是看看今天的饮食结构、自己的身体状态,再选择最适合的“黄金时间”来补充。你会发现,同样的维生素,吃对时间,效果真的不一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张宁,刘晓丹.“维生素D补充时间对吸收效果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3):289-293.
李红,陈昱.“B族维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补充时机”.《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5):529-534.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