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活多久,看嘴唇就知?若有4异常,活不久?看这个细节就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5:38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生命如同流水,静静流淌却又暗藏玄机。身体往往会通过各种微妙征兆预警健康隐患,而嘴唇这面"镜子",恰恰反映着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古语云:"唇为心之苗",中医学认为嘴唇色泽变化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嘴唇作为人体表面组织,血管丰富且皮肤较薄,能直观反映血液循环状况。健康的嘴唇应当呈现红润光泽、湿润有弹性,边缘轮廓清晰。

然而,当嘴唇出现异常时,却可能预示着身体某处已敲响警钟。

第一种异常:嘴唇过度苍白

嘴唇忽然变得苍白如纸,仿佛被抽干了血色,这绝非小事。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教授指出,嘴唇苍白多与贫血、心脏供血不足或严重失血有关。

尤其当嘴唇苍白伴随头晕、心慌、乏力时,更应提高警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23年发表的研究表明,约76%的重度贫血患者会出现嘴唇苍白症状。

而根据《中华心血管杂志》刊载的调查数据,心肌梗死患者中有65%在发作前几天出现过嘴唇明显苍白现象。

老张今年63岁,平日身体硬朗。一日清晨,家人发现他嘴唇异常苍白,虽无明显不适,但家人坚持送医。

医生检查发现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若再拖延,极可能发生猝死。

第二种异常:嘴唇发紫或青紫

嘴唇呈现青紫色,犹如一层淡淡的蓝墨水浸染,这通常意味着身体缺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张医师解释,嘴唇发紫主要源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根据《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见嘴唇青紫。

而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嘴唇发紫是病情加重的重要指标,其5年生存率比一般人群低40%。

南方某山区老陈,长年劳作,近来嘴唇青紫加重,喘不上气,村医建议他立即下山就医。

医院确诊为重度肺气肿合并肺心病,所幸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第三种异常:嘴唇干裂、起皮

嘴唇干燥、脱皮、开裂,如同龟裂的河床,不仅令人不适,还可能透露健康警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王主任指出,除了环境因素外,嘴唇干裂常与脱水、发热、糖尿病、维生素B缺乏或免疫系统疾病相关。

《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的临床观察显示,34%的未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嘴唇干裂症状。

而据美国皮肤病学会(AAD)统计,约28%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确诊前曾出现持续性嘴唇干裂。

天津的李阿姨,夏季嘴唇异常干裂,饮水增加也不见好转。体检发现血糖高达11.2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其嘴唇症状明显改善。

第四种异常:嘴唇肿胀、异常红润

嘴唇突然肿胀、红得发亮,如同被蜜蜂蛰过,这种情况多提示过敏反应或感染。

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刘教授表示,嘴唇异常红肿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或更严重的血管性水肿有关。

《中国过敏学杂志》研究显示,约23%的过敏性休克前兆包括嘴唇肿胀。

而英国皮肤病学期刊(BJD)报道,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中,92%会出现嘴唇或面部肿胀,若累及喉部可致命。

成都某高校小赵,食用海鲜后嘴唇迅速肿胀发红,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幸好室友及时送医,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经抢救转危为安。

医生提醒,嘴唇突然红肿伴随呼吸困难是极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

嘴唇形态变化:癌症警讯

除了颜色异常外,嘴唇形态改变同样不容忽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口腔科孙主任强调,嘴唇上的顽固性溃疡、不规则增厚、白斑或硬块,特别是超过两周不愈合,务必高度警惕口腔癌可能。

根据《中国癌症杂志》发布的数据,我国口腔癌早期诊断率仅为30%左右,而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则降至40%以下。

全球癌症研究机构(WCRF)研究表明,吸烟、饮酒、槟榔嚼食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西南某省林区陈大爷,嘴唇边缘出现一处不痛不痒的溃疡,持续月余不愈。

当地医院活检确诊为早期鳞状细胞癌,经手术切除和放疗,恢复良好。

如何保持嘴唇健康?

要维护嘴唇健康,首先应当充分饮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夏季适当增加。

其次,合理均衡饮食尤为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学教授周博士推荐,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2、B6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蛋类、豆制品等;补充维生素C和E,可选择新鲜水果、坚果和绿叶蔬菜。

第三,避免不良习惯危害。戒烟限酒是基本要求,同时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中华口腔医学会专家建议,避免用舌头反复舔嘴唇,尤其是在冬季干燥天气,这反而会加重干裂。

第四,科学防护与保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专家推荐,在干燥季节使用无刺激性唇膏保护嘴唇。

户外活动应当涂抹含有SPF成分的唇膏,预防紫外线损伤。

第五,定期健康检查不可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口腔健康检查。

有吸烟饮酒习惯者应增加口腔检查频率。

结语

嘴唇变化虽小,却可能折射健康大问题。从古至今,中医望诊就将唇色作为重要观察指标。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及时关注嘴唇异常,把握健康先机,方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健康之路漫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每天照镜子时,不妨多看一眼自己的嘴唇,它或许正悄悄传递着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警钟常在细微处敲响,聆听身体的低语,方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2022年第40卷:《冠心病早期预警信号研究》

2.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3年第5期:《慢性肺部疾病表征与预后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