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鄂州网民“老班长”在抖音平台(抖音号65873426642)频繁发布不实言论,对当地民生议题进行片面解读和恶意炒作,其行为已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对社会治理和公众认知造成恶劣影响。这种以“正义”为幌子、实质为流量牟利的行径,不仅违背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底
近期,鄂州网民“老班长”在抖音平台(抖音号65873426642)频繁发布不实言论,对当地民生议题进行片面解读和恶意炒作,其行为已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对社会治理和公众认知造成恶劣影响。这种以“正义”为幌子、实质为流量牟利的行径,不仅违背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底线,更暴露出短视频时代信息传播的深层隐患。
一、行为本质:从“监督”到“造谣”的异化
“老班长”的言论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失明”特征:在煤气罐质量问题上,他未经专业检测便断言“缺斤少两”,导致公众对燃气安全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在五丈港排污事件中,他深夜探访后发布模糊视频,刻意暗示企业偷排,却回避环保部门的官方检测结果;在教育领域,他将校服价格、晚托收费等正常教学管理曲解为“敛财行为”,甚至宣称“鄂州90%教师该查处”,煽动家长与学校对立。这种“问题放大化、矛盾简单化、责任绝对化”的话术,本质是将公共议题工具化,通过制造对立情绪收割流量。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行为已涉嫌违法。2025年4月1日中午12点38分,“老班长”发布视频称有些媒体为了钱,帮学校发声澄清,暗指《今日印象》抖音号为新民街小学统一购买雨衣、东方红小学购买校服发声发布澄清视频。与此同时,“老班长”毫无根据的指责学校收买自媒体帮其发声,并用大量资金帮《今日印象》抖音号充值买流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王律师指出,其视频中虽未指名道姓,但通过特定指向性描述使公众推断出被指控对象,已构成名誉侵权。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禁止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其行为完全符合该条款的处罚条件。
二、社会危害:撕裂信任与侵蚀治理根基
“老班长”的言论如同病毒般侵蚀着社会信任体系。在教育领域,其对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的抹黑,导致部分家长对教师群体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出现家长拒绝缴纳合理费用、学生抵制校服等现象。在公共事务领域,他将民生问题简化为“官民对立”,煽动群众与政府机关形成对立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治理秩序。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姿态,本质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对基层治理的解构。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放大了这种危害。“老班长”发布的视频通过“标题党”“情绪渲染”等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流量,形成“信息茧房”效应。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情绪化表达中逐渐丧失理性判断,导致舆论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正如楚天记录者公众号发布的《教育之殇》一文所言,当三尺讲台的耕耘者被污蔑为牟利者,当教育改革的阵痛被曲解为体制溃败,文明的火种正在遭遇舆论的寒冬。
三、治理路径:构建“法律+平台+公众”协同机制
面对此类网络乱象,必须采取多维度治理措施:
1. 依法严惩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据《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对“老班长”的造谣、诽谤行为立案调查。参考2022年鄂州市网信办联合公安机关查处涉疫谣言案件的经验,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等处罚,形成法律威慑。
2.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抖音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对涉及民生议题的视频建立“人工+AI”双重审核机制,对存在明显不实信息的内容及时下架。根据《网络安全法》2025年修订草案,平台若未履行内容管理义务,将面临最高1000万元罚款。
3. 强化正面舆论引导:政府部门应建立“舆情回应快速通道”,针对“老班长”炒作的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抖音账号等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例如,针对校服价格问题,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成本核算并公开结果,用事实击破谣言。
4.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普及网络信息辨别知识,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言论。可借鉴梁子湖区“巧巧工作室”等基层治理经验,组织退役军人、教师等群体成立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在舆论场中传播正能量。
四、制度反思:完善网络空间治理长效机制
此次事件暴露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三大短板:
一是对“自媒体”监管存在盲区;
二是舆情应对机制滞后;
三是公众媒介素养教育不足。建议从以下方面完善制度:
立法层面:加快《网络安全法》修订进程,明确“自媒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边界,对恶意炒作民生议题的行为设置更高处罚标准。
技术层面: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信息溯源中的应用,建立网络谣言“一键溯源”机制,提高造谣成本。
教育层面:将媒介素养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结语: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老班长”的行为警示我们,必须坚决遏制“流量至上”的不良倾向,守护网络空间的法治底线。
这需要政府、平台、公众的共同努力——用法律利剑斩断谣言链条,用技术手段筑牢安全防线,用理性声音驱散舆论雾霾。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家园。
来源:今日网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