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3年,本溪熟食品加工厂诞生,那时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简单质朴,但对美食的渴望从未消减。双花以其独特的配方、传统的工艺,为山城百姓带来了别样的滋味。从最初的几口大锅,到逐步发展,在那个票证经济的年代,双花凭借扎实的品质,在供销社里打下半壁江山,成为副食
本期讲述人
市政协委员
溪湖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
陈家伟
(特别邀请人士界别)
在辽宁本溪,有一个名字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双花。这两个字,承载的不仅是美味的熟食,更是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与情怀,它的故事要从70多年前说起。
1953年,本溪熟食品加工厂诞生,那时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简单质朴,但对美食的渴望从未消减。双花以其独特的配方、传统的工艺,为山城百姓带来了别样的滋味。从最初的几口大锅,到逐步发展,在那个票证经济的年代,双花凭借扎实的品质,在供销社里打下半壁江山,成为副食品中的“扛把子”。每到逢年过节,人们总会拿着票证,满怀期待地去购买双花的熟食,那是节日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也是家人团聚时的温馨慰藉。
时光流转,2003年企业完成转企改制,开启了新的篇章。在仇登伟董事长的带领下,双花严守诚信,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推行“创名牌,让双花食品香飘全国;保质量,让顾客吃的放心”的质量方针。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增加质量检测设施,从原材料的筛选,到生产过程的把控,再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只为给消费者呈上最安全、最美味的食品。
多年来,双花获得了无数荣誉,“AAAAA级诚信企业”“中国消费品食品市场安全畅销品牌”“十佳诚信明星企业”“本溪市最佳食品品牌”“本溪市价格诚信优秀单位”“诚信维权先进单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双花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多年坚守的褒奖。
如今,双花的产品分肉灌制品和酱卤肉制品两大系列、70余个品种。老本溪经典组的双花一号肠、双花四号肠、双花香肚等,历经岁月的考验,始终是本溪人餐桌上的常客。在本溪“拎着双花,回家看看” 已成为传承“家文化”的一种“双花美食”现象。它们的味道,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小时候,妈妈切好的双花香肠,搭配上热气腾腾的大米粥,那是温暖的早餐记忆;长大后,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双花的熟食摆满餐桌,那是团聚的幸福味道。
干香肠、红香肠、蒜香肠、双花酱猪肝沿袭着满汉全席餐前餐的传统风味和文化,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历史的韵味。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双花转变经营思路,进行小包装研发与生产,并依托互联网,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让双花走出本溪,走向全国。仅2023年,抖音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万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爱上双花的味道。
双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美味的产品,更在于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公司成立了本溪市首家“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基地”“本溪市首家学雷锋爱心捐款基金会企业”“本溪市首个以企业命名助学基金的企业”“本溪市首家成立统战工作站的企业”。多年来,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多人,资助寒门学子428人求学圆梦,在灾后重建、慈善捐款、抗击疫情、民生工程等方面,累计捐款近千万元。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仅为人们带来美食,更在社会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在本溪人的心中,双花早已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品牌,它是家乡的味道,是儿时的记忆,是亲情的纽带,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双花的味道始终萦绕在心头,成为本溪独特的文化符号,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