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质疑西贝全是预制菜,老板扬言起诉,后厨直播翻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13:40 1

摘要:一夜之间,炒菜直播、悬赏十万、老板放狠话……预制菜暗战,终于撕破脸皮!

“罗永浩一句话,西贝后厨炸了锅!”

一夜之间,炒菜直播、悬赏十万、老板放狠话……预制菜暗战,终于撕破脸皮!

那天,罗永浩在微博上轻飘飘发了两行字,很平常的两句话却上了热搜,把西贝老板炸出来了。

他说:西贝的菜,一股隔夜味儿,盘子温温的,鱼腥羊膻,就俩菜能下口。还顺带一句:“建议立法管管预制菜。”

话音未落,热搜爆了。

不是因为他说得多狠,而是他说出了太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我们花着现炒的钱,吃的到底是厨房的烟火,还是工厂的流水线?

这事要是搁别的餐厅,可能也就骂两句算了。

可西贝不一样,它可是号称“中国厨房工业化标杆”,是那个把“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当口号喊了十几年的西北菜扛把子。

很快,创始人贾国龙火速回应:“我百分百保证,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

口气硬得像铁板,紧接着补上一句:要起诉罗永浩,名誉侵权。

好家伙,这哪是回应,这是直接掀桌子了。

可网友不买账。评论区一边倒:“这回我站西贝?不,我站罗永浩。”

不是因为罗永浩多可信,而是大家早就不信“百分百”这三个字了。

你跟我说没预制菜?那你后厨怎么连锅铲都见不着?

事情发酵到第三天,西贝开始反击。

他们搞了个骚操作——上线“老罗菜单”。

啥意思?就是把罗永浩那天点的菜,全挂菜单上,明码标价,随便点。还说:“怕是预制菜?欢迎去后厨看!”

更狠的是,吃完不满意,直接退钱。

这招,听着像自证清白,实则高明得可怕。把一场公关危机,瞬间变成一场行为艺术式的营销秀。你不是说我用预制菜吗?那我现场炒给你看!

于是,9月12日下午,西贝多家门店后厨架起直播。镜头一推,电磁炉、大锅、员工围站一圈,开始“现炒”包菜。

画面一出,全网笑疯。

有网友截图放大:台面上没油瓶、没盐罐、连把像样的菜刀都没有。

炒个包菜,全程像在“加热”而不是“烹饪”。

更有眼尖的发现,锅底根本没冒烟,火苗软趴趴的,哪来的“锅气”?

还有人扒出,直播里那口深锅,看着像炖菜用的恒温锅,根本不是爆炒的灶台。

更离谱的是,出锅那盘大盘鸡拌面,全程没人放盐,也没见颠锅,端上来颜色倒是统一得诡异。

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的记者去探店,进了后厨直播间。

镜头扫了一圈,确实没看到炒菜场景。好不容易等一道菜出锅,记者尝了一口鸡腿肉,脸上的表情……怎么说呢?像是想夸又夸不出,想吐又忍住了。

最后,他默默把剩下的打包带走,一句话没说。

弹幕炸了:“来都来了,炒个蛋炒饭啊!”“这表情,比差评还差评。”

可记者转头就点了个不在“老罗菜单”上的菜,结账走人。

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你到底是来查真相,还是来走过场?

但就在同一天,网上突然冒出一堆“西贝现炒”的短视频。

有员工拍自己颠勺,有顾客晒“后厨直击”,还有博主信誓旦旦:“我亲眼看着师傅炒的!”

可细看视频,问题来了: 哪家正经饭店炒菜用电磁炉?

哪家厨房台面干净得连葱姜都不见?

哪家炒菜连酱油瓶都找不到?

更有人发现,直播镜头角落,赫然摆着几包写着“儿童餐专用拇指玉米”“南瓜蛋羹”的半成品食材,包装上还印着西贝旗下食品公司的logo。

这不就是预制菜的“铁证”吗?只是忘了藏。

还有更狠的——有网友翻出西贝自家食品公司生产的“椒麻鸡”配料表,包装上清清楚楚写着“堂食袋装”,净含量400克,保质期90天。

堂食用的?袋装的?保质期三个月?

这不就是预制菜的标准配置吗?

你说这不是预制菜,那什么才是?

罗永浩一看这阵势,也不怂了,直接发话:“谁要是能拿出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我私人悬赏十万!”

对象是谁?西贝的在职或离职员工。只要你敢说真话,钱我出。

这下,压力全给到了西贝。

你说你没用预制菜,那你把中央厨房的出库单、门店的烹饪记录、员工培训手册都晒出来啊?

你说你百分百现炒,那你让记者炒个家常蛋炒饭,看看是不是从打蛋开始?

可到现在,西贝除了直播“表演炒菜”,除了上“老罗菜单”,除了喊“要起诉”,拿不出一份实打实的证据。

反而越描越黑。

比如,他们说“所有菜都是现点现做”,可高峰期一桌十几道菜,十分钟全上齐,这速度,米其林大厨来了都得摇头。

再比如,他们强调“没有中央厨房预制菜”,可西贝自己就有一家“西贝食材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即热即食的半成品,还对外销售。自家工厂做的,难道不往自家餐厅送?

最讽刺的是,当年贾国龙自己就说过:“中餐要标准化,就得靠中央厨房。”

现在翻脸不认,说“百分百不是预制菜”,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这场闹剧,表面是罗永浩和西贝的对撕,背后其实是整个餐饮业的困局。

消费者要的是“锅气”,是烟火气,是现炒的热乎劲儿。可餐厅要的是效率、成本、标准化。

一道菜,从切配到出锅,控制在三分钟内,翻台率才能上去,租金人工才能扛住。

于是,预制菜成了“最优解”。

可问题在于——你用可以,但别骗人。

你可以说“部分菜品采用预处理食材,以保证口味稳定”,这没问题。

但你说“百分百现炒”,然后后厨连锅都没热,这就叫欺诈。

罗永浩或许有私心,他最近在做直播带货,怼大品牌能涨流量。但他戳破的,是一个我们都被蒙在鼓里的真相。

我们以为花一百块吃的是手艺,其实是工厂流水线;我们以为闻到的是灶火香,其实是调味包的味精味。

西贝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的“良心餐厅”。它用莜面、羊肉、西北风味,打出了一片天。

可如今,它宁愿花精力打官司、搞直播秀,也不愿坦诚说一句:“我们部分菜用了预制,但品质有保障。”

这份傲慢,比预制菜本身更让人寒心。

结语:

我宁愿相信西贝的厨师是真在炒菜,也不愿看到一锅冷饭加热冒充“现炒”。

餐饮可以工业化,但不能失去人味。

贾国龙说要起诉,可真正该被起诉的,是那个让我们分不清真假“锅气”的时代。

十万块悬赏,买的不是证据,是信任。

而这份信任,一旦碎了,再贵的营销,也买不回来。

来源:一盅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