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孤独症孩子乘机遭拒载,航司服务不该这么冷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3:14 2

摘要:他们找到大理机场的服务台,出示医院开给孩子的孤独症证明,希望得到帮助。没想到,在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直到登机时间临近,他们回到服务台询问才被告知,孩子被拒载了。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4月1日下午,两位母亲向伟和黄晓霞携两名孤独症孩子乘机,黄晓霞提议申请机场绿色通道,因为此前在杭州萧山机场体验过类似的服务,感觉很好。

他们找到大理机场的服务台,出示医院开给孩子的孤独症证明,希望得到帮助。没想到,在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直到登机时间临近,他们回到服务台询问才被告知,孩子被拒载了。

两名家长无奈维权,黄晓霞回忆,客服热线告知,接线员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机长一般有权限拒绝登机,她们拨打机场投诉电话后,机场一位负责人员到场协商。最终,他们转乘另一航班,在签署免责协议后,飞向西安。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4月2日由西安飞往杭州的航班与拒载的航班属于同一航司,这次,他们没有申请绿色通道,顺利登上了飞机。(据4月8日南方都市报)

机场工作人员展示了微信“旅服登机群”内关于“机组通知拒载”的消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两位家长对于航司的拒载结果感到十分惊讶,也难以接受。因为这并不是她们第一次带着患孤独症的孩子坐飞机,而且此前也在其他一些机场体验过绿色通道服务,却是第一次仅因为孩子患病被拒载。虽然说,根据相关规定,当旅客的行为有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或者公共秩序的,航司及机组有权拒载。但在根本没有了解旅客具体身体状况,也没有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家长主动出具了医学证明,就给孤独症患者打上“不适宜乘机”的标签,单方面做出拒载决定,不仅违背了服务行业的基本宗旨,也损害了旅客的合法权益,显得冷硬机械,缺乏人文关怀。

更让人费解和心寒的是,两位家长在机场为患病的孩子申请绿色通道,是希望能够享受到为特殊群体提供的便利服务,没想到却“暴露”了孩子的病情,导致了被拒载的结果,而此后她们乘坐同一航司的另一航班,没有声张,正常安检,就顺利登了机。对此现象,业内人士也无奈地表示:“特殊旅客(乘飞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低调一点。”这背后不就是藏也藏不住的歧视心态吗?

部分公共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对孤独症等特殊群体存在偏见,认为他们会带来麻烦,影响运营效率,打扰其他旅客,直接将他们划为“危险群体”,简单粗暴地一拒了之;另一方面,行业缺乏规范管理与监督。对于绿色通道的执行标准不清晰,对拒载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导致很多拒载决定都是凭借个人主观判断,显得轻率随意。

孤独症患者等心智障碍者在公共空间中的困境,远不止于航空出行。由于社会认知不足,他们常被视为“不稳定因素”,遭遇异样眼光、排斥甚至歧视。在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场所,他们的一些刻板行为,如重复动作、自言自语等,也会招致他人的误解,导致被劝离或拒绝服务。这种冷漠的排斥,不仅剥夺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权利,也切实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让患者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不利于这类患者融入社会,适应环境。

航司有拒载的权利,但权力不能被滥用,服务更不该如此冷硬。在航空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人性化的关怀同样不可或缺。两位孤独症患者的母亲,曾经也在其他的机场、航班上,感受过“被接纳”的温暖,希望这种温暖能够蔓延开来,包裹住一颗颗孤独无助的心灵,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对特殊群体的认知和理解,转化为推动社会观念进步和改善的助力。

同时,也希望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拒载”建立更透明的评估机制,明确拒载的合理边界,不能再让航司率性而为,督促各大机场、航司优化特殊旅客服务流程,设立“安静候机区”或“特殊需求协助通道”,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友好的出行环境,营造公平、友善、包容的社会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