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教师专业成长六部曲:一所乡村学校的华丽转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3:33 2

摘要:薛城区沙沟镇岩湖小学始建于 1952 年,是一所农村村小。2018 年之前,这里交通闭塞,是薛城区较为偏远的小学。当时学校有 9 个教学班,313 名学生,但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在编教师仅 16 人,无法满足课程开设需求,且缺乏专业艺术学科教师。由于教师流动性小

薛城区沙沟镇岩湖小学始建于 1952 年,是一所农村村小。2018 年之前,这里交通闭塞,是薛城区较为偏远的小学。当时学校有 9 个教学班,313 名学生,但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在编教师仅 16 人,无法满足课程开设需求,且缺乏专业艺术学科教师。由于教师流动性小,教学岗位稳定,许多教师工作热情渐失,处于疲乏期。加上农村小学外出学习机会稀缺,多数老师安于现状,对自身教学提升缺乏目标。2018 年 9 月,学校的 9 个教学班在全镇统考中成绩不理想,语数英等主要科目在排名上较为靠后。部分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对于外出学习的意愿较低,对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不积极。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参与上级评比积极性不高。经统计,学校区级优质课获奖为 0 人,特色教师仅 1 人,教研课题为 0 项,辅导学生参赛活动仅有 1 项。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岩湖小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

经分析,主要问题和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急需业务学习指导;二是教师缺乏前进动力。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关键的教育生态因素,其成长内驱力更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核心。

在重重困境之下,岩湖小学积极探索破局之路,奏响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六部曲” ,经不懈的实践,成效显著。短短数年,学校便一改往日颓势,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飞跃,曾经黯淡的乡村小学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校长和教干只有深入一线课堂,参与教学教研,才能洞悉教学问题,了解师生需求。2019 年以来,“新课堂”“备 — 教 — 学 — 评” 一致性、“大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跨学科学习” 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令教师们感到困惑。教育干部唯有深入课堂,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才能引领教师前行。

“要求教师做到的,教干首先要做到。” 作为岩湖小学校长,我率先投身课改,教育干部紧跟其后。他们展示学历案编写,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培训,将新课改理念迅速传递给教师。教师们对新课程达标从抵触到被动参与,再到积极投入,教干和教师参与上级评比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我有幸在山东省教科院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枣庄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亦斩获一等奖;副校长孙忠义在薛城区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二等奖,教导主任邵莹荣获一等奖,学校三分之二的教师在作业设计、学历案编写、优质课等评比活动中斩获佳绩,除此之外,学校课题立项结题在沙沟镇占比最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案例编写能力同步提升,形成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名师梯队建设对教师队伍发展至关重要。沙沟镇岩湖小学着力打造优秀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高速路。学校从内部挖掘名师资源,依托 “枣庄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孙晋玲)工作室” 组建学科中心团队,目前团队中有岩湖小学 4 人,还吸引了常庄镇六炉店小学等多所学校的 11 位教师参与,覆盖城区和农村。工作室以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 为宗旨,融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网络交流于一体,为教师成长搭阶梯、架桥梁。

此外,学校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发展需求,积极加入 “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薛城区小学语文王丽名师工作室” 等多个名师团队,汇聚志同道合的教师,在名师引领下迅速提升专业水平。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岩湖小学与烟台金岭镇中村完全小学结对联盟,秉持 “专业引领、交流研讨、共同发展” 的宗旨,构建联盟发展共同体,推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1. 中层交流管理:两校重视中层干部管理经验提升。通过线上论坛开展《分享育人智慧,赋能专业成长》研讨活动,教干们交流管理经验、困惑与不足,改进工作方法,还建立交流群以便日常沟通。

2. 教师切磋课堂: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两所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 “语文学历案研讨”“数学同课异构” “名师送课 异地教研”等,通过现场授课、线上评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索教学改革方向,突破教学困境。

3. 班级研讨管理:两校组织 “班主任论坛”,论坛上烟台招远市金岭镇中村完全小学张翠丽老师开展讲座《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从多方面分享经验,让岩湖小学全体班主任受益匪浅。

此外,沙沟镇岩湖小学还与薛城区矿建路小学结对,并与枣庄学院合作,成立枣庄学院文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异地联研与城乡联盟为双方学校提供了广阔学习平台,助力岩湖小学实现教师培养与资源共享的目标。

时代发展促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快专业化成长,沙沟镇岩湖小学鼓励教师积极外出培训,组织教育干部和教师赴南京、安徽等地学习。学校教科室建立激励机制,后勤保障经费。教师培训返校后需撰写心得、分享收获,确保培训实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常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走出去,引进来,用起来” 的理念,以多元化培训开拓教师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不仅要外出学习,更要带回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校实情促进自身成长。

同时,学校根据校情邀请外校名师、专业团队到校指导。因缺乏专业音乐教师,学校邀请薛城区褚艳华老师的 “美遇音乐” 公益支教团队三次到校送教,岩湖小学教师全程学习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具备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能力。

“全员听课、每周教研、常规反馈” 是岩湖小学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月份的 “奔跑吧,少年” 春季运动会,展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四月份的 “书香润泽人生,争做儒雅少年” 读书节,锻炼语文教师阅读素养与组织能力;五月份的 “巧手匠心” 美工作品展,展示美术教师教学成果;六月份的 “学科素养达标过关检测”,反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学科素养落实效果;十月的 “礼赞新中国,放歌新时代” 全环境育人成果汇演,体现多学科教师的活动组织与教学能力;十一月的 “即兴作文” 调度教师习作能力培养;十二月份的 “科学实验操作” 促使科学教师重视学生实验操作与报告完成;一月份的 “场景故事” 考察道法学科素养在生活中的落实。

学校还借助上级赛事,为学生搭建校外展示平台。丰富的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教师业务素养的体现。学校根据活动反馈,针对薄弱环节开展 “青蓝帮扶” 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目标凝聚力量,光荣承载梦想。2018 年起,沙沟镇岩湖小学不断完善《沙沟镇岩湖小学表彰量化考评细则》,多元评价教师专业成长并宣传推广。五年来,坚持评选 “最美进步教师” 等多个奖项,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展播榜样教师事迹,并在开学典礼上进行隆重表彰,邀请师生、家长、村委会成员及上级领导参与,树立优秀教师形象,增强教师获得感与价值感。榜样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实现自我提升。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沙沟镇岩湖小学如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现有 10 个教学班,357 名学生,在编教师 20 人。学校秉持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好成长每一块基石” 的办学理念,坚持 “以德治校 特色立校 质量强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达成 “激活教育生命,打造榴娃品牌,培育阳光少年” 的办学愿景。学校教育管理规范,教学质量攀升,“榴娃根基教育” 特色鲜明,成为 “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 的农村窗口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学校”“枣庄市温馨校园”“枣庄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枣庄市第十二批平安和谐校园”“枣庄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劳动实践示范校”“枣庄市留守儿童优秀快乐成长站”“薛城区规范化学校”“薛城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薛城区教学工作示范校”“薛城区精神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沙沟镇岩湖小学教师专业蜕变成长。学校产生1名薛城区名校长,1名枣庄市骨干教师,1名枣庄市学科中心团队主持人,3名薛城区特色教师,3名薛城区教学突出贡献奖,3个市级优秀班集体,2名薛城区优秀教学成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案例设计大赛省一等奖2项;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顺利结题;3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1项枣庄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表彰奖励;多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大赛、课程纲要编写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中,沙沟镇岩湖小学留下坚实足迹。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唯有不懈努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多维空间,为教师队伍注入活力,才能培育乡村学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 E N D -

作者 | 孙晋玲(薛城区沙沟镇岩湖小学校长)

责编 | 王江 排版 | 小鸿

初审 | 曹敏 终审 | 邱伟

来源:鸿媒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