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历史变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2-18 00:51 3

摘要:说起新郑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枣,要么就是黄帝故里,而现在,说起新郑我们会立刻想到另一个词汇,航空港区。要说新郑市,对于整个辖区来说,新郑县城的位置是有些偏南的,不利于带动北方村镇的发展,可是现在,飞机场和航空港区的建立,让这一点不存在了。原本新郑北部村镇

说起新郑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枣,要么就是黄帝故里,而现在,说起新郑我们会立刻想到另一个词汇,航空港区。要说新郑市,对于整个辖区来说,新郑县城的位置是有些偏南的,不利于带动北方村镇的发展,可是现在,飞机场和航空港区的建立,让这一点不存在了。原本新郑北部村镇的一片片枣林,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之前人们往南面的县城跑,现在又反过来往北边的航空港区跑。

新郑市地图

说到新郑,应该算是算是郑州管辖范围内历史最深厚的城市了。新郑市的地形西高东低,是西边山地丘陵到东边平原的过渡地带,中间又有双洎河流过,对于远古时代的先民来说,有山有水,是十分适合生存的地方。因此在整个新郑市如今的辖境之内,如今已经发现了很多的遗址,其中年代最为久远,也最为出名的便是双洎河沿岸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足足有八千年的历史了,双洎河古代叫做洧水,也就是说八千年前,就有先民在双洎河流域生活了,那时候最出名的就是黄帝所在的部落,现在新郑市还有炎黄故里,而且国人一直称自己为炎黄后人。如今的炎黄故里,经过历代的整修,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如今年年祭祀,繁盛热闹。

到了夏商时代,先民们在洧水支流附近建城,后来城池破败消失,就有了现在的望京楼遗址。再往后,黄帝部落的后人在新郑市建立了华阳国,占据着新郑市现在辖境的北方地区,而新郑市辖境南边的广大地区,则是属于当时都城在如今新密的郐国,郐国的国都是妘姓,据说是共工的后人。当时新郑管辖的土地上,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古制泽西边苑陵城,苑陵是商代子昭(就是武丁)的儿子苑侯子文的封地,苑侯过世以后,就安葬在那里,从此之后就称之为苑陵城,据说郐国曾经以苑陵城为都城,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城迁移到了如今的新密市境内。

到了西周的时候,郐国和华阳国都还存在着,而且得到了西周王室的认可。等到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也跟着过来了。郑桓公当时拿出大量的财货从郑国和虢国手里换来了十座小城邑,以此为基础,渐渐的站稳脚跟,最后郑国跟周天子闹翻之后,郑国开始扩张,首先遭殃的就是华阳,郐,蔽这些小国,这些国家不但弱小,而且和周王室没有任何关系,攻灭他们郑桓公没有任何顾虑。

等到灭亡郐国之后,没过多长时间,新郑市范围内的土地,都落入了郑国的手里,这时候郑国国君开始考虑另一件事,迁都,毕竟打下了这么多地方之后,之前的国都显得太过于偏安一隅了。郑国国君亲自下手选了一块儿风水宝地,就是现在的新郑市,作为新的都城。附近新郑市的位置在当时也是不错的,西南边是洧水,对面还有洧渊,旁边还有洧水的支流,新郑城处于河流的交汇处,易守难攻。

在这里说一点相关的东西,就是古代人对于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之前我们聊其他城市的时候,出现的水域名字都是荥泽,圃田泽,上文也提到制泽,既然古人冠名为“泽”,就说明之前提到的都是比较浅的水域,而这里说到的洧渊,既然命名为“渊”,那不管面积有多大,一定会是比较深的水域,古人在这方面韩式相当精细的,现在就不行,按照古代的标准,太湖应该是泽,洞庭湖是湖,抚仙湖应该叫渊,可是现在你从名字上根本意识不到他们的深度区别。

因为新郑周围是一马平川,所以除了之前遗留下来的华阳邑和苑陵邑之外,郑国在都城周围还建了不少的新城邑,好拱卫都城,这些城邑之中如今还有记载的就是琐邑和烛邑。其实琐邑和烛邑的故事可以放在一起说,我们这里先说郑国的历史。

郑国初期郑庄公和儿子郑武公一顿输出,打下一片疆土之后,后代就懈怠了,郑庄公时期,就就出现了姬段(就是共叔段)想要夺权的事情,不过当时郑庄公还算有能力,能够有效的处理这件事情,可是后来郑庄公死后,郑国的政局就开始乱了,之前我们说金水区的时候,就讲过郑国老臣祭足被郑庄公几个儿子搞得焦头烂额,心力憔悴,有兴趣的可以翻之前的文章看一看。

现在我们接着说,祭足过世之后,没几年姬婴(郑子婴)就在战争中牺牲了,到最后还是姬突(郑厉公)回到郑国当了国君,他总算是熬死了祭足。可是因为他们兄弟几个争权夺势,郑国的国力已经衰落了,等到姬突的儿子郑文公姬踕继位之后,周边强大的诸侯时不时的就要过来敲打一下郑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北边的晋国和南边的楚国,弱小的郑国夹在中间,只能被迫当墙头草,之前十分邲之战,和城濮之战就是这样,晋楚两国在郑国打仗,可是郑国根本不敢说什么。

这一次晋国也带着秦国的部队来攻击郑国,不过说这事儿也有点怪郑国,首先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到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没有善待他,再说上次城濮之战的时候,郑国原本与晋国交好,楚军过来之后,晋国的大军也过来救郑国,晋国大军击败了楚军,可是回头郑国就签订盟约倒向了楚国,晋国军队这一次过来围攻郑国,为的就是这两件事儿。

当时晋军就驻扎在函陵,这个地方就在当时琐邑的北边。而郑文公这边没办法,只好启用烛之武,半夜把烛之武从城池上用绳子放下去,然后去游说秦军,烛之武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秦国退兵,晋国没有了帮手,也只好退兵了。这件事之后,郑文公提拔了烛之武,将烛邑封给了他。说来也是有点搞笑,烛之武在郑国为官多年,满腹才华,却一直是个养马的小官,这一次借着机遇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满。

郑文公之后,就是郑穆公姬兰,再往后从郑襄公姬坚开始就是作为姬兰子孙的“七穆”轮流执政,这时候虽然有名相子产(姬侨)和邓析坐镇,可是子产和邓析相处不太和睦,加上郑国王族一直争权夺势,所以郑国一直在走下坡路,子产作为名相的功绩,也只是能够让郑国多坚持一段时间罢了,当时郑国已经衰败到连南边的许国都搞不定了,哪还有郑武公时代的意气风发。不过为郑国劳心劳力一辈子的名相子产,在去世之后被葬在了新郑南面的陉山。

再往后韩国崛起,一直向东攻击郑国的土地,可是郑国依然内斗不止,最后几年,在军事上郑国的形势虽然一度有些好转,但是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没过多长时间,郑国就被韩国攻灭了。

在这里要说一个人,就是后来韩国的名相申不害,他原本是郑国人,可是长大之后郑国就已经灭亡了。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对于韩国有显著的贡献。

韩国灭亡郑国之后,还是十分看中郑国的地方的,所以立刻就将国都迁移到这里,就这样,新郑从郑国都城一下子变成了韩国都城。韩国当年对于国都新郑市有深厚经营的,如今新郑市还有郑韩故城遗址,城西还有韩王陵。

因为秦国全力的攻击,所以很快韩国就意识到了威胁,军事上打不过,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韩国的王室很快想出了一条迂回之计,你正面厉害我干不过,那把你变不厉害不就行了,给你找个事情做,让你用尽全力,等你没劲了就不会来打我了。韩国王室一群人合计一番之后,决定派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游说,开发关中土地,让秦国大修水利,耗尽民力。

这件事情最后成功了,可是并没有达到韩国王室预期的效果,秦国在关中修了郑国渠,可是并没有耗尽民力,反而因为郑国渠的修建,能够灌溉更多的土地,粮食增产,拥有了更强大的战斗力,接下来攻击韩国更加卖力了。

韩国王室没有办法,只好派出了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子前去出使秦国。人们都说天道好轮回,你们看这个局面是不是和当年烛之武的时候有点像?不过韩非子要面对的情况,比当时烛之武要面对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首先韩非子是韩国宗室,他原本就有责任出这份力的,其次,韩非子是李斯的师兄弟,到了秦国不至于像烛之武一样,出城之后两眼一抹黑。

可是天不从人愿,韩非子不但出使失败了,还被扣在秦国最终被害。而韩国黄河北守军的首领投降秦国,导致秦军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内史腾带着大军越过黄河,一个突击就攻破了韩国国都新郑,灭亡了韩国。

韩国灭亡之后,因为华阳邑被毁坏严重,所以秦国在新郑的土地上设置了新郑县和苑陵县,不过这个时候后新郑和苑陵是属于颍川郡的,这两个县改属河南郡是汉朝的事情了。当然这并不能阻挡一个和申不害一样情况的人慢慢成长,到后来对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个人就是张良。

汉朝的时候,新郑市的行政区划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汉朝人似乎对于新郑的土地特别认可,如今在新郑境内发现了耿湖汉墓,小寨汉墓,南枣岗汉墓,足足有三座,可见汉朝人对于新郑土地的青睐。

可是到了晋朝的时候,司马家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把新郑县取消了,当时新郑市境内只剩下一个苑陵县。南北朝的时候,西魏在苑陵以两千兵马战胜东魏军队数万人,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到了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来了个相反的操作,重新设立新郑县,取消了苑陵县。唐朝虽然重建了苑陵县,可是新的苑陵县并不在新郑,而是挪到了尉氏县。不过唐代将华阳邑重新修缮了一番,虽然没有设县城。

唐朝中期,新郑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就是白居易,他通俗易懂的诗文风格,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北宋的时候,因为苑陵县已经被取消很久了,新郑北边的郭店镇开始慢慢发展起来,郭店原来名叫“窑店”,是周世宗柴荣觉得不好听,才改成郭店的。说到周世宗,据民间传说,柴郡主在每次祭拜周世宗的时候,都在华阳邑改换素服,华阳故城因此也有“卸花城”的称号。除了郭店之外,附近的薛店在宋朝也慢慢的兴盛起来。

之后,新郑市又抬来了一位大人物,朝廷下旨,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被安葬在了新郑,如今辛店镇还有保存完好的欧阳修墓,周围的村子也在安葬了欧阳修之后改名叫欧阳寺村。另外一个出名的墓葬就是郭店镇宰相陈的陈氏墓地,陈省华一门父子四人出了三个宰相,在宋朝那个推崇文人的时代,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家子同时出三个宰相,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而且不是冒一次青烟的事情。

到了明朝的时候,新郑东边的辛店镇也开始兴盛起来,有个叫广良的僧人,还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水月寺,香火繁盛。

到了清末,平汉铁路的修建着实让新郑的发展加快了一番,虽然赶不上北边郑州的交通地位但是当时的新郑,在附近还是很厉害的,毕竟东面还好说,一马平川,西边当时的密县和登封的交通更加困难,那里的人想要出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先去新郑,然后坐火车北上或者南下。所以那个时候,新郑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近代新密和登封发现了大量矿产,新郑虽然没有,可是矿产总要运出来吧,新郑还是可以吃交通的红利,为此当时专门修了一条朝杞铁路,专门用来运输新密和登封的矿产资源,虽然这条铁路现在已经废弃了,可是它当年对于新郑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再往后,随着交通的越来越普及化,新郑交通的优势也正在慢慢失去,可是新郑又找到了新的路子,如今北边的航空港区就是例子,我们期待着未来郑州蓬勃发展,将新郑也并入市区!

来源:小蒋说天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