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徽酒本地内卷,在二级市场也能窥见一二。目前安徽省内有上市酒企四家(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金种子酒);与四川并列全国第一。
作者:金德路
白酒行业,有“西不入川,东不入皖”这一说。
“西不入川”,说的是川酒无论是在四川省内还是在省外,都很受欢迎,所以其他外来品牌的酒很难进入四川市场。
“东不入皖”,是说徽酒众多,虽然知名度不及川酒,但省内的品牌竞争异常激烈,外来品牌也难以在此立足。
徽酒本地内卷,在二级市场也能窥见一二。目前安徽省内有上市酒企四家(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金种子酒);与四川并列全国第一。
聊徽酒,不得不提古井贡酒;作为区域龙头,2023年营收202亿元,是第二迎驾贡酒的三倍。
但徽酒一哥的“上位史”并不简单,也伴随诸多隐痛:
比如,当消费者为瓶身镌刻的“XX年份”支付溢价时,是否想过这其实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认知陷阱?
比如,当企业年报宣布“销售费用破50亿”碾压同行时,这市场究竟是产品驱动还是营销驱动?
比如,当古井贡酒在安徽全渠道扩张时,徽酒一哥为何却依旧难以走向全国?
回顾古井贡酒的发展,可谓十分坎坷。
1996年,古井贡酒在深交所上市,由于战略失策,此后企业迎来错失的十年。
首先,当时的古井贡酒上市后便搞起了“降价降度”,逐步迈向低端化;这在白酒行业,对于后期的品牌建设其实非常不利。
其次,古井贡酒在2000年前后,又不断尝试多元化投资,涉足酒店、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但多数项目亏损严重,反而反噬白酒利润。
反正,这十年时古井贡酒主业与副业都比较失败。
财报显示,1998-2007年,古井贡酒营收从8.69亿增至12亿,归母净利润从1.41亿减少至0.34亿。其中,2000-2004年,利润连续5年下滑,且在2003-2004年出现连续两年净亏损,还被深交所给予退市警告。
与此同时,2007年,原董事长王效金还因受贿罪被判了无期,古井贡酒陷入管理混乱,陷入低谷。
随后,古井贡酒迎来新班子成员——曹杰、李彬和梁金辉担任新任董事,大力搞改革。2008年,古井贡酒推出年份原浆系列,面向高端市场,重新调整产品结构。
当然,这是正确的一步,“年份原浆”成为古井贡酒重回正轨的关键;目前对企业总营收的贡献超过70%。
我们提到古井贡酒,大多数人对品牌的认知也集中在年份产品,比如古5、古7、古8、古16、古20、古30等。
但有意思的是,古井贡酒的核心产品,一直却备受市场争议与质疑,甚至被炮轰是“虚假宣传”。
打开古井贡酒天猫旗舰店,50度500ml“古5”售价140元/瓶左右、50度500ml“古7”售价220元/瓶左右、42度500ml“古20”售价640元/瓶左右、52度500ml“古30”售价则来到千元价格带。
也就是说,这“古”后面的数字越大,卖的也越贵。
站在消费者角度,很容易认为“年份”后面的数字,代表该酒的勾调酒陈酿时间;比如“古5”采用5年陈旧,“古30”采用30年陈旧。毕竟越是老酒,卖得越贵,这符合逻辑。
但古井贡酒,却又另一套说法。
数字背后,古井贡酒解释道:“年份原浆”仅仅是一个商标名,而背后的数字如古8、古16、古20等,仅仅是用来区分不同产品的标签或编码。
也就是说,古井贡酒巧妙地利用了“年份原浆”以及数字命名策略,企业也知道消费者往往会将其与年份酒相联系,这种命名方式反而有助于“年份原浆”系列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古井贡酒旗下的黄鹤楼生态原浆系列酒也是采用的这个“套路”。该系列包括黄鹤楼·生态原浆12、黄鹤楼·生态原浆15、黄鹤楼·生态原浆20,同样是数字越大,酒的价格越贵。
只能说,古井贡酒产品背后其实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认知陷阱;而古井贡酒这般操作,也引发了同行的不满。
事实上,2009年12月,古井贡酒申请“年份原浆”商标,直到2016年12月才通过核准。2017年、2019年,剑南春、五粮液就分别提出“年份原浆”商标无效宣告请求,但终审均败诉。
当然,虽然古井贡酒产品命名颇具艺术,但也潜藏多重风险。
一方面,品牌未来仍将面临法律层面的持续挑战。
比如,尽管当下古井贡酒已取得"年份原浆"商标权,但行业头部企业的持续挑战(如五粮液2019年再次起诉)显示争议远未平息。
此外,还存在合规性风险升级,古井贡酒虽声称数字仅为编码,但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酒类标签的投诉中,42%指向"年份概念误导",监管压力将持续增大。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导致消费者信任体系的脆弱性。
据第三方调研显示,不少消费者仍将"古20"理解为20年陈酿,这种系统性误解很容易形成品牌价值泡沫。当真相通过社交媒体扩散时,最终可能引发信任崩塌的链式反应。
如果说古井贡酒的发展,前半段是命名的艺术,那么紧接着便是营销的疯狂;毕竟年份原酿的故事,还需要让更多人知晓。
于是,2008年后,古井贡酒营销策略也是相当激进,在白酒行业显得特立独行。
财报显示,古井贡酒销售费用从2008年的1.5亿元暴增至2015年的15.6亿元,增幅938%,远超同期营收243%的增速。
近年数据来看,2021年到2023年,古井贡酒销售费用分别为40.08亿元、46.68亿元、54.37亿元。
其中,2023年古井贡酒营销费用在A股酒企中仅次于五粮液(61.72亿元),位于行业第二,震惊市场。
但要知道,五粮液2023年营收规模达832.72亿元,而古井贡酒同期营收为202.54亿元;这意味着,古井贡酒用相当于五粮液1/4的营收规模,支撑着超越第二梯队的营销投入。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的前三季度,古井贡酒的销售费用达48.23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为25.29%;同期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44%、11.47%、10.29%、14.17%、9.27%,均远低于古井贡酒销售费用率。
而古井贡酒超25%的费用率,已接近快消品行业水平,这对毛利率本就不及头部酒企的次高端白酒品牌,构成了双重挤压。
巨额销售费用,古井贡酒大头都花在了广告投放上。
事实上,古井贡酒热衷于广告轰炸,比如自2016年起,古井贡酒已连续十年独家特约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
最终,高费用率与次高端定位导致古井贡酒净利润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古井贡酒的净利率为25.68%,属于行业中下水平。
总的来说,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时代,如何平衡品牌声量与利润质量,如何转换营销范式实现价值突破,将成为古井贡酒未来发展的关键战役。
这场始于2008年的营销长征,也正迎来最艰难的攻坚战。
长期发展来看,如何破解“东不入皖”的困境,也是古井贡酒面临的长期挑战。
事实上,早在2020年时,古井贡酒就曾提出“全国化、次高端”战略。彼时,其华中、华北、华南各区域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7.6%、6.73%、5.64%。时至2023年,相应比例分别为84.47%、9.1%、6.33%,其间并无过多变化。
为什么安徽龙头酒企,很难进入全国市场?
都知道,在白酒行业,高端靠品牌、中端靠渠道。中端定位的古井贡酒采用深度分销的营销模式,这也是品牌力不强的白酒企业的无奈之举。
具体来看,古井贡酒在安徽省内采用的是“1+1”深度分销模式和平台模式共存。这种模式通过公司派出的营销团队与经销商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维护市场,实现了较快的市场扩张。但是,这种深度分销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在外埠市场的复制和推广难度较大。
在省外扩张方面,古井贡酒采取了以厂家为主导的“1+1”大商模式,选择与当地有实力的大经销商合作。然而,这种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大经销商可能更倾向于推广具有更高知名度和利润空间的品牌;另一方面,古井贡酒在外埠市场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也存在不足,难以与大经销商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古井贡酒在省外市场的销售业绩不佳。
当然,以上的观点仅仅是从渠道端出发,古井贡酒难以全国化其实更为复杂,背后还有行业竞争格局固化、品牌价值与消费认知的区域性局限、产品结构升级与价格带竞争压力、消费者心智与消费习惯的固化等因素在相互作用。
近期,在2025年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春季开酿仪式上,集团董事长梁金辉强调2025年要确保300亿元营收目标的实现。
然而,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推算,古井贡酒2024年营收大约在232.9亿元,低于244.5亿元的目标。
本质上说,与五粮液、泸州老窖这类全国影响力坚强或渠道坚强的企业不同,古井贡酒其实代表了一类品牌有一定知名度,但市场深耕不足,精细度不够的企业,因此区域白酒全国化注定更为艰难。
一边是年份原浆的品牌争议,一边是营销高投入模式的边际效应衰退,全国化拓展许久未见成效,古井贡酒的业绩增长故事或许遭遇诸多瓶颈。
来源:鹿鸣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