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天,获取数据并非难事,“洞察”似乎唾手可得,但真正从洞察挖掘用户价值,再到产品原型的完美实现,仍然是产品经理们共同面临的不小挑战。
在开发一款产品的过程中,你是否会产生以下疑问:消费者真需求怎么找?产品价值怎么提炼?有想法怎么才能落地?
在今天,获取数据并非难事,“洞察”似乎唾手可得,但真正从洞察挖掘用户价值,再到产品原型的完美实现,仍然是产品经理们共同面临的不小挑战。
2025年5月8日,创新导师朱佳琰携手创新视觉引导师张瑞恩,于FBIF2025产品开发论坛现场,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从洞察到价值:产品创新冲刺工作坊》的现场工作坊。结合动手、动脑、结构、协作的创新训练形式,180分钟不讲空话与大道理,满满干货与冲刺实践。
“创新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做出来的。”——现场导师朱佳琰“三小时后,我真的觉得自己有点厉害。”——现场参与者A一、为什么我们要在论坛里“玩一场冲刺”?
你可能见过很多创新演讲,也听过无数次“洞察”“共创”“转化路径”这类词。但你是否真的在公开场合亲手完成过一次完整的产品原型任务?
FBIF联合【数见创新引导师团队】,用一场限时180分钟的实战式设计冲刺,让一群产品人、市场人、研发人,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一起完成“从洞察→任务→机会→原型”的产品路线。
二、谁来了?谁在带?谁在参与?
引导师:朱佳琰
斯坦福创新导师/AJ Smart全球认证设计冲刺导师 / JTBD ODI认证实践者
服务过联合利华、百事、可口可乐、元气森林、伊利等领导内部创新项目,也引导过头部饮料食品、餐饮品牌团队做出产品策略和体验。
视觉引导师:张瑞恩
结构型视觉表达教练 / 高校讲师 / 企业战略图解师
参与者构成:
速溶咖啡品牌研发负责人上市快消公司产品经理新消费赛道创新经理独立创业品牌创始人高校饮品研究生团队三、结构过程:三小时,我们干了这些事
STEP 1 - 洞察建模:不是用户画像,是任务识别
朱佳琰:“需求不是名词,是动词。不是‘我需要咖啡’,而是‘我需要保持清醒’。”
组员现场任务表达:
“我怎么能在夜深人静时,用一杯饮品找到陪伴感?”
“我怎么能在会议前十分钟快速补充能量,还不尴尬?”
这不是“产品类型”,而是“人类的待办任务Job to be done”以及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ODI Outcome-driven。
STEP 2 - 问题拆解:不是“为什么做不好”,而是“哪个点最抓人”
参与者使用爆炸贴和任务版块,写出情绪点/功能点/触发点,并用HMW一句话总结他们要挑战什么创新命题
HMW,即“我们如何“,是设计思维定义问题环节中常用的思维技巧。导师金句:
“真正好的产品不是能被解释清楚,而是让人感受到:‘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STEP 3 - 原型表达:不是画图好看,是能看懂场景
张瑞恩引导:
划分“人物-触发-行为-反馈”四象限不靠美术功底,只靠“能说清楚流程”每组交出情景画+任务句+行动图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喝咖啡这件事,而是加班夜的孤独。”
——第4组任务句
四、现场语录摘录(全部为真实记录)
“我第一次现场把产品任务写成一句完整话!”“看到了别人想法,我突然就开窍了。”“一直以为自己不懂创新,结果三小时后画出了个雏形。”五、三大奖项+六组比拼,战况激烈!
第一组:定位为低线城市打工青年的夜间陪伴产品,通过盲盒、互动、短剧等形式为他们的夜晚增添乐趣。产品类似“蜜雪冰城版Nespresso”,提供低成本、时尚、互动性的娱乐内容,帮助缓解孤独感,带来“口味听天意”的享受。
第二组:面向孤独加班的外来务工人员,推出“午夜庇护所”熬夜系列咖啡,包装设计融入情绪价值,带有四种不同寓意的咖啡包装,提供仪式感和社交互动。通过二维码进入深夜咖聊群,增加陪伴感和归属感。
第三组:为都市加班年轻人设计的咖啡产品,产品包含可复用玻璃瓶,可作为花瓶使用,提供温暖手感和陪伴。配合音乐功能,在寂寞的夜晚通过咖啡和音乐加强情感连接。
第四组:为加班人群设计的速溶咖啡,通过社交功能满足情感需求。咖啡包装上有二维码,可以连接到社交平台与全国范围的加班人群实时互动,提供陪伴感和情感慰藉。
第五组:推出双层设计的咖啡杯,保持咖啡温度的同时带来温暖感。杯子设计让消费者在寒冷的夜晚获得陪伴感,仿佛与家人共享温暖。
第六组:设计了一款自热咖啡杯套,通过30秒加热功能解决深夜饮用热咖啡的需求。该产品创新地结合自热技术和便捷性,适合孤独夜晚的“陪伴约会”。
评选方式:
每人手持三种颜色贴纸投票助理实时上传群组作品图所有组长带队上台“快闪展示90秒”六、结语
你有没有想过——不是直接写产品解决方案,而是写一句“真需求的任务句”?
这一场论坛设计冲刺,不是告诉你“产品要讲故事”,而是现场手把手让你写一句“需求任务”,画出一页“产品路径”。
创新成功不是撞大运,”真需求”也不会在街角转弯处等着你。掌握核心方法和结构化的流程,每个团队都能成为闪耀的明日创新之星。
而下一次,也许在你自己的团队里,在一个上午,在一间会议室——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带出一场“动手就能做出价值”的创新体验。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