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在微博上写下:“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这位以犀利著称的网红同时表示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称“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
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舆论大战突然熄火,看似平和的结局背后,暗藏着中国餐饮行业变革的汹涌暗流。
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在微博上写下:“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这位以犀利著称的网红同时表示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称“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
仅仅几天前,他还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摆出一副决战到底的姿态。
这场始于个人吐槽的争论,最初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的一条微博。他当时写道:“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七十多个字,像一根火柴扔进了汽油桶,瞬间引爆了全网对餐饮行业预制菜问题的大讨论。
交锋升级,从口水战到悬赏战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最初选择强硬回击。9月11日,他明确表态“一定起诉”罗永浩,并宣布开放全国400家门店后厨自证清白。
罗永浩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头反击。“好,来吧”,他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贾国龙的起诉威胁,并讽刺西贝“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随后战事升级,罗永浩宣布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将事件推向高潮。
9月12日,西贝悄然上线“罗永浩菜单”,而罗永浩则开启直播展示网友提供的证据,质疑西贝在预制菜问题上的诚信度,吸引超10万人同时在线围观。
舆论风波背后的真实代价
这场争论不仅停留在口水战层面,更直接冲击了西贝的营业额。
贾国龙向媒体透露,争议期间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估计最高可能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才是更大的隐患。当宝妈们发现西贝儿童餐使用的西兰花是速冻产品,保质期长达24个月,网络上迅速流传起“你孩子吃的西兰花比西兰花岁数都要大”的段子。
这场争论的核心焦点在于“什么才算预制菜”,双方各执一词的背后,其实是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
西贝援引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制作并配送给自有门店的净菜、半成品或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而从消费者视角看,罗永浩和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提前预加工、后期只需简单加热或组合的菜品,就属于预制菜。消费者真正在乎的不是学术定义,而是“锅气”和“现场制作感”的消失。
形势突变,国标出台改变战局
9月13日,事件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的消息传出,仿佛是对这场争论的最佳回应。
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也正是在这一天,罗永浩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他转发了第一财经的报道,并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几个小时后,他正式宣布“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偃旗息鼓背后的多方博弈
罗永浩选择此时息战,绝非偶然。有网友发现,他贴出了新华社对预制菜和消费者知情权的文章,普遍认为这是间接定调,罗永浩主张的消费者知情权得到了官方媒体的支持。
新华社在题为《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的文章中指出: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文章还强调: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也在行业群里坦言“应对方式有错,改”,并提出“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做透明的西贝”。
这种几乎同步的态度转变,暗示着双方可能收到了某种来自更高层面的信号或压力。
没有输家的结局与未来的行业变革
这场争论没有真正的输赢。罗永浩成功引发了全社会对预制菜透明度的关注;西贝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尽管不全是正面的。
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极大地推动了消费者知情权的普及和行业标准化、透明化的进程。
预制菜国标的出台将彻底改变行业游戏规则,消费者知情权将从道德诉求升级为法律要求。
据业内人士估计,新国标有望加强对不添加防腐剂、强化冷链要求等标准,预计将使行业成本增加15%-30%。这将导致无法达标的中小工厂被并购或退出,头部品牌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何主动适应新规、透明经营,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将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法律人士已经开始讨论:对于欺骗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代替现炒等涉嫌侵权的行为,应鼓励消费者留存购买凭证、食品样品等证据,积极维权。
对于查实侵权的企业,应依法督促其对广告、标语等做出调整,并给予相应处罚。
西贝与罗永浩的“停战”,不是争议的终点,而是餐饮业自我革新的新起点。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