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仁寿县志》语言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1:54 3

摘要:昔汉杨雄作《方言》二卷,其书虽阙略不详,然颇得《周礼》象胥氏掌言语以通四方文书之遗意。吾仁自经献贼屠戮,居民几于尽矣。自前清迭令各省移民填驻,方州各异,言语斯殊,至今犹未能完全同化。兹就其特殊、易晓、雅驯、近古者汇列之,以存故国土音之旧焉。食饭曰吃饭,吃因读如

昔汉杨雄作《方言》二卷,其书虽阙略不详,然颇得《周礼》象胥氏掌言语以通四方文书之遗意。吾仁自经献贼屠戮,居民几于尽矣。自前清迭令各省移民填驻,方州各异,言语斯殊,至今犹未能完全同化。兹就其特殊、易晓、雅驯、近古者汇列之,以存故国土音之旧焉。食饭曰吃饭,吃因读如期;噉饭,咔饭。做甚么曰做啥,只问;人走何处曰走啥咡,捷问。人许可与否曰干不干。谓人无职业而流荡者曰流神。哥老会人曰袍哥。做事能成曰有出息。人不识字曰黑眼窝。夜间窃物曰黑脑壳。好赌曰孤露子,或作啯噜子;孤露、啯噜与呼卢、樗蒲之音皆相近,或一声之讹转所致耳。不明事理曰黄昏子。凡事好逞能曰颤灵子。与人斗争而无力曰鞅马子;鞅疑作秧,俗有秧马,似取被人骑弄之意。声嘶曰沙喉咙。鼻音不明曰齆鼻。齿露曰龅牙。手去鼻液曰擤(音醒)。巾试涕泪曰揩。性不慧曰蠢。体肥曰胖子。身短曰矮子。身上垢秽曰圿(圿音甲)。引避曰躲闪。受损失曰吃亏。妆饰曰打扮。发怒曰冒火。以手推物曰掀。以爪刺人曰搯。以手散物曰撒。以手揉擦曰搓。谓人故作势曰气派,曰绷。语不实曰扯谎,又曰冲壳子。欺诈曰门头。狡诈曰滑头。呼鸡曰喌喌,呼鸭曰低低,呼猪曰溜溜,呼牛曰恩盖,呼猫曰猫咩。应人曰阿。谓他曰那。手取物曰擔。忽忆旧事曰阿何,曰老是。问如何曰鸡块,曰怎子,曰煞子。误事曰拯拐,曰戳笨。细雨曰毛毛雨。暴雨曰偏冻雨。雹曰雪弹子。长庚曰过天星。

从前汉代的扬雄撰写了《方言》二卷,这部书虽然内容残缺简略、不够详尽,但很符合《周礼》中“象胥氏”掌管语言事务、以沟通各地文书的遗留用意。

我们仁寿县自从经历张献忠军队的屠杀后,居民几乎灭绝。自从清朝初年,朝廷屡次下令让各省迁移百姓来仁寿填充定居,各地移民的语言各不相同,到现在还没能完全融合。 现在选取其中特殊、易懂、文雅且接近古音的(方言)汇编罗列出来,用来保存故乡本土语音的旧貌。

(古文中的)“食饭”,(方言里)叫“吃饭”,“吃”字在这里读音像“期”;(方言里表达“吃饭”的说法还有)“噉饭”“咔饭”。

(古文中的)“做甚么”,(方言里)叫“做啥”,这是简略的问法;(古文中的)“人走何处”,(方言里)叫“走啥咡”,这是更快捷的问法。

问别人同意与否,(方言里)说“干不干”。

把没有职业、四处游荡的人,(方言里)叫“流神”。

哥老会的成员,(方言里)叫“袍哥”。

说做事能成功,(方言里)叫“有出息”。

把不识字的人,(方言里)叫“黑眼窝”。

把夜里偷东西的人,(方言里)叫“黑脑壳”。

把喜欢赌博的人,(方言里)叫“孤露子”,也写作“啯噜子”;“孤露”“啯噜”和古代赌博术语“呼卢”“樗蒲”的读音都相近,大概是发音讹变导致的。

把不明事理的人,(方言里)叫“黄昏子”。

把凡事喜欢逞强显能的人,(方言里)叫“颤灵子”。

把和人争斗却没力气的人,(方言里)叫“鞅马子”;“鞅”字怀疑是“秧”字的误写,民间有“秧马”(一种农具),大概是取“被人操控摆弄”的意思。

说声音嘶哑,(方言里)叫“沙喉咙”。

说鼻音重、发音不清楚,(方言里)叫“齆鼻”。

说牙齿外露,(方言里)叫“龅牙”。

用手清除鼻涕,(方言里)叫“擤”(读音是xǐng)。

用手帕擦拭眼泪鼻涕,(方言里)叫“揩”。

说人天性不聪明,(方言里)叫“蠢”。

说人身体肥胖,(方言里)叫“胖子”。

说人身材矮小,(方言里)叫“矮子”。

把身上的污垢,(方言里)叫“圿”(读音是jiǎ)。

说躲避(别人或事情),(方言里)叫“躲闪”。

说遭受损失,(方言里)叫“吃亏”。

说修饰容貌、整理穿戴,(方言里)叫“打扮”。

说生气、发怒,(方言里)叫“冒火”。

用手推东西,(方言里)叫“掀”。

用指甲刺人,(方言里)叫“搯”。

用手把东西散开,(方言里)叫“撒”。

用手揉搓摩擦(物品),(方言里)叫“搓”。

说人故意装出有派头、摆架子的样子,(方言里)叫“气派”,也叫“绷”。

说人说话不真实,(方言里)叫“扯谎”,也叫“冲壳子”(口语中常指“吹牛、说空话”)。

说欺骗讹诈,(方言里)叫“门头”。

说人为人狡诈、不实在,(方言里)叫“滑头”。

召唤鸡时(的口令),(方言里)叫“喌喌”;召唤鸭时(的口令),叫“低低”;召唤猪时(的口令),叫“溜溜”;召唤牛时(的口令),叫“恩盖”;召唤猫时(的口令),叫“猫咩”。

回应别人(的呼唤),(方言里)叫“阿”。

称呼“他”,(方言里)叫“那”。

用手拿东西,(方言里)叫“擔”(此处“擔”为方言中“拿”的口语说法,非“扛重物”的“担”)。

突然想起过去的事,(方言里)叫“阿何”,也叫“老是”。

询问“怎么样”“怎么办”,(方言里)叫“鸡块”“怎子”“煞子”(均为方言口语化疑问词)。

说耽误事情,(方言里)叫“拯拐”,也叫“戳笨”。

说细小的雨,(方言里)叫“毛毛雨”。

说大暴雨,(方言里)叫“偏冻雨”。

把冰雹,(方言里)叫“雪弹子”。

把傍晚出现的长庚星(即金星),(方言里)叫“过天星”。

原文

来源:大美普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