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公关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失败危机公关,西贝老板贾国龙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地踩在了“火上浇油”的节奏上。
#西贝到底冤不冤#西贝公关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失败危机公关,西贝老板贾国龙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地踩在了“火上浇油”的节奏上。
我们来彻底复盘一下,西贝到底做错了什么,而罗永浩又做对了什么:
西贝的“自杀式”公关三部曲
1. 错误一:老板亲自下场,正面硬刚
问题所在:罗永浩的吐槽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者共鸣,代表了大众对“高端餐饮价格与预制菜价值不匹配”的普遍质疑。这种时候,最蠢的做法就是老板跳出来说“我不是,我没有”。
正确做法:本该“装死”或低调处理。可以由品牌官方账号温和回应,比如“感谢监督,我们始终坚持现场烹饪,部分食材为保证全国口味统一会采用中央厨房预处理,但关键工序均在门店完成”之类模糊的话术,冷处理让事件过去。
2. 错误二:澄清方向与核心质疑完全错位
问题所在:公众的核心痛点是“我花大价钱(人均100+)吃的是不是廉价预制菜?” 而贾国龙却把“预制菜”当成了一个贬义词去否认,试图划清界限。这相当于在说“我们才不用那种低级东西”,反而得罪了整个预制菜行业,且立了一个一戳就破的Flag。
正确做法:如果非要回应,应该重新定义价值。比如强调“我们用的是更高级的‘餐饮供应链工业化’产品,锁鲜和技术成本更高,是为了保证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把焦点从“是不是预制”转移到“我们用的东西更好”上。
3. 错误三:开放厨房——终极自爆
问题所在:这是最致命的一步。你想“自证清白”,却给了对手最致命的弹药。开放的结果是全方位证实了罗永浩的指控:没有洗切配,全是冷冻包,没有炒锅和厨师。这从“质疑”变成了“铁证”。
正确做法:绝对不要做这种无法掌控结果的“自证”。一旦决定开放,就必须确保厨房经得起看。显然,西贝对自己的大众认知产生了严重误判。
罗永浩的“天胡”反击战
罗永浩的打法,堪称经典:
1. 借力打力:他本来只是一个吐槽,对方却送给他一个全民关注的“新闻发布会”的机会。
2. 趁热打铁:当晚就开直播,话题热度达到顶峰,流量吃到饱。
3. 用事实说话:直播中不需要过多情绪输出,只需要把西贝自曝的“证据”(冷冻包、无锅灶)重新展示一遍,事实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和说服力。
4. 拔高立意:从“吐槽西贝”上升到“整顿预制菜乱象”,瞬间站在了消费者和监管的一边,成为了“为民请命”的英雄,赢得了巨大的舆论支持。
死不认账:在事实面前企图用话术掩盖,缺乏诚信。
老板情绪化:企业家被个人情绪左右,将企业拖入舆论战深渊。
战术愚蠢:选择了最糟糕的自证方式(开放厨房),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低估对手:低估了罗永浩作为顶级流量和辩论高手的反应速度和杀伤力。
误解舆情:没搞清大众愤怒的根源是“价值感缺失”,而非“预制菜”本身。
经此一役,西贝“高端中餐”的人设几乎崩塌,消费者对其的信任感大打折扣。这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是真诚和智慧,而不是嘴硬和头铁。当事实对你不利时,闭嘴比狡辩更安全。
来源:顶级点评圣手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