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仙师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仙师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仙师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
农历七月二十三,为天枢上相诸葛武侯仙师圣诞!
诸葛武侯,讳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逝世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道教尊为天枢上相真君、诸葛仙师。
诸葛武侯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仙师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仙师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仙师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仙师。
诸葛仙师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仙师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志心皈命礼。
南阳蕴秀,西蜀标勋。才兼管乐,智越瑜懿。出将入相驱兵将,追奔逐电;和吴拒魏运谟谋,布雾呼风。感三顾之恩三分鼎祚,报六尺之孤六出祁山。七纵七擒,无思不服;八门八阵,有胆皆惊。两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风五丈,浩气凌空。纬武经文,至忠至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玉辅,司命益算,保劫昌运,天枢上相真君。
通过“天枢上相诰”可以看出,诸葛仙师是“九天玉辅,司命益算,保劫昌运,天枢上相真君”,也就是说,诸葛仙师是九天玉辅,在道教主管司命益算,保劫昌运。
志心称念天枢上相真君,不可思议功德。
南阳蕴秀西蜀标勋
才兼管乐智越瑜懿
东汉末年至三国,儒道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进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三国志·蜀书》中,也有诸葛早孤,建安三年,栖身南阳,躬耕陇亩,“中原无处不兵戈,独自岗头抱膝歌”。可见,诸葛亮曾出山曾在南阳隐居。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
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三顾以三分鼎祚
六尺而六出祁山
在《前出师表》中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曾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述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出将入相驱兵将
和吴拒魏运谟谋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两表千言丹心映日
秋风五丈浩气凌空
《前出师表》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后出师表》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包括“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出自《诫子书》。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诸葛武侯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武侯祠奉祀。比较有名气的有汉中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宝鸡武侯祠、保山武侯祠、沂南武侯祠等。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