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5分钟,神游半小时?(文末有福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08:39 1

摘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每天可能接收成千上万的感官刺激:街边的鸣笛声、电话手表的信息提示……更不用说那些每十秒就投喂一个爆点的短视频。在“电子榨菜”充斥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危机”。

开学两周,很多家长说

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不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暑假电子产品玩多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每天可能接收成千上万的感官刺激:街边的鸣笛声、电话手表的信息提示……更不用说那些每十秒就投喂一个爆点的短视频。在“电子榨菜”充斥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危机”。

我才五分钟没盯着你,你怎么又在对着阅读题发呆了?

明明都认识这些字,但就是读不进去……

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就看不见呢?

......

这些对话背后,反映的是孩子们信息过载与注意力碎片化的严峻现实。当电子屏幕成为孩子的“第二世界”,他们面对别人的说话或者纸面的文字,往往“听不到”也“看不见”,这正是“感统失调”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专注力那么差呢?

当爹妈的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今天,夏雪燕校长基于多年教育实践

为我们剖析专注力缺失的深层原因

并提供一套科学、易行的孩子专注力养成法

孩子专注力缺失的生理机制

感觉统合是指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接收的信息经大脑整合后,支配身体作出精准反应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出现失调,就会导致:信息筛选失效,难以过滤无关刺激;注意力维持困难,难以持续聚焦单一任务;反应控制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倡议:把学习交给学校,把陪伴留给家庭。那么如何在亲子陪伴中滋养孩子的专注力养成呢?我们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原理和孩子道德成长规律,给幼、小段家长一套易操作的“眼—耳—手三妙招”专注力养成法。

其核心在于通过有意识的视觉聚焦练习,重建被数字媒体削弱的深度观察能力,这种方法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持续练习能够重塑大脑的注意力网络。

以下是通过视觉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亲子陪伴活动:

云朵日记:记录云朵形状变化,培养持续观察力

交通工具观察:安全场景下记录车辆颜色、品牌等细节

找不同游戏:通过视觉对比练习细节捕捉能力

拿走游戏:通过物品记忆强化视觉工作记忆

舒尔特方格:提升视觉搜索速度和注意力稳定性

当孩子学会用“放大镜”观察世界,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像激光一样聚焦。

听觉聚焦法旨在修复被碎片化信息削弱的听觉处理能力。这种方法通过结构化听觉练习,帮助孩子重建声音信息的深度处理通道。

以下是通过听觉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亲子陪伴活动:

⭐声音盲盒:播放5种生活音效,猜想声音场景

⭐听力马拉松:连续听30分钟有声书并记录关键信息

⭐反常识练习:家长刻意放慢语速对话,打破“快速反馈”依赖

⭐多感官联动:闭眼触摸物品同时联想对应声音

⭐方位听辨游戏:孩子蒙眼猜测声源方向与距离

这些方法不仅改善听觉注意力,更培养主动倾听这一核心学习素养,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多模态感官整合,在儿童神经发育关键期建立更强大的手脑连接,这种方法特别针对数字原住民一代普遍存在的“触觉经验匮乏”问题。

以下是通过触觉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亲子陪伴活动:

神秘感知袋:蒙眼触摸日常物品并描述质感

材质侦探:用脚丫辨别不同地面

盲触轮廓画:凭触觉记忆画出物体特征

温度序列:通过触觉将杯子按温度排序

触觉记忆接力:闭眼传递物品并复述特征

这些方法不仅弥补数字环境造成的感官失衡,更培养具身认知能力,让学习从“身体”开始,建立更牢固的神经连接基础。

儿童天生就会观察

只要用好奇心和现实生活中的小游戏做引子

并且肯定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

给生活装上观察镜头去捕捉细节

当我们和孩子一同散步观察

就是在用生活本身教会他们:

专注不是把你框进学习的紧箍咒

而是带着放大镜触摸世界的每道纹理

本期封面: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是否也曾为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困扰过?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妙招,期待大家的宝贵经验!(截止时间:9月17日10:00)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来源:暮光薄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