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要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于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最低10%、部分国家高达49%的关税,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随即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市场对贸易摩擦长期化、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担忧迅速转化为抛售行为。苹果、特斯拉等企业订单
2025年4月7日全球股市的暴跌,我国股市也应声下跌,共振频率堪称一绝。
细究这次暴跌原因,是多重风险共振的结果,其核心逻辑和直接导火索就是这次贸易战升级与政策冲击。
首先要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于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最低10%、部分国家高达49%的关税,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随即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市场对贸易摩擦长期化、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担忧迅速转化为抛售行为。苹果、特斯拉等企业订单骤降,加剧了盈利预期下调的恐慌。
因此出现杠杆资金踩踏(A股开盘跌破关键点位触发量化交易抛售)、外资撤离(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50亿元),以及清明节休市期间美股暴跌9.5%后的补跌效应,形成“多杀多”的恶性循环。
先是欧美与大类资产同步失血 。↓美股期货延续暴跌,纳指期货跌超5%,标普500进入技术性熊市。↓原油跌破60美元/桶(创2021年以来新低),黄金跌破3000美元/盎司,比特币单日暴跌10%。
随后亚太市场全面崩盘 。上证指数跌超6%,创业板指跌近10%,超5200只个股下跌;港股恒生指数跌10.7%,科技股指数暴跌14%。 日经225指数触发熔断,盘中跌超9%;韩国KOSPI指数跌超8%后暂停交易。 台湾加权指数重挫10%,台积电股价跌超12%。
最后来分析一下深层原因。
一方面,全球化退潮与供应链重构造成美国关税政策加速“去全球化”,企业被迫调整供应链布局(如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订单骤降40%),全球贸易额可能收缩5%-10%。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政策效力存疑 ,例如尽管日本央行增购5万亿日元ETF、澳洲联储降息,但市场对政策工具能否缓解流动性危机缺乏信心。美联储年内降息120个基点的预期,反而折射出对衰退的深度恐慌。
再有人民币贬值与资本外流压力 ,人民币中间价调贬至7.1980,富国银行预测可能贬值15%-30%,加剧了外资撤离和资产抛售压力。
如此造成的后续影响甚大。
短期风险可能震荡或持续 ,若美国加税细节落地或地缘冲突升级,市场可能进入“恐慌-反弹-再恐慌”循环。出口依赖型行业(电子、机械)将继续承压。
中长期机遇呈现结构性分化 。内需驱动:中国消费对GDP贡献率已达82%,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消费增速超20%。国产替代: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30%,华为5G基站全球份额提升至38%。政策托底:特别国债、消费刺激基金或成为企稳催化剂。
一场暴风雪的范围内,没有个人的力量是可以对抗天灾的。这次暴跌是全球化退潮、政策博弈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短期波动虽剧烈,但中国经济的内需潜力与产业升级趋势未变。投资者需在恐慌中保持战略定力,正如巴菲特所言:“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当前或是布局长期价值的窗口期。
来源:大山红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