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笔写涿州职教中心是有难度的。难在她不堪的起点和今日的辉煌。难在其英雄的气质和母性的温柔。难在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之功。和普教相比,她的难点不但在教而且更在管理。让学困生成为大国工匠或通过考学像普教学生一样上大学,读硕士、博士,我们知道那难度之大,几近跋涉李白
《三青之声工作室》
(为百姓发声 为凡人立传)
涿州职教中心系列报道(17)
感激与感动
一一不敢忘怀的涿州职教中心
姜水
提笔写涿州职教中心是有难度的。难在她不堪的起点和今日的辉煌。难在其英雄的气质和母性的温柔。难在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之功。和普教相比,她的难点不但在教而且更在管理。让学困生成为大国工匠或通过考学像普教学生一样上大学,读硕士、博士,我们知道那难度之大,几近跋涉李白笔下的蜀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豪壮的诗句,引用时增加文采,讲演时振奋精神,真做起来难于上青天。
但涿州职教人做到了。老一代筚路蓝缕,新一代再续辉煌,靠的是精神! 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全心全意为事业的精神;靠的是情怀,一种爱学生胜亲生的教师情怀,一种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家国情怀。如果说职教是一本书,它肯定是一部巨著,如果说它是一幅画,一定是巨幅画卷,如果说它是一首曲,一定是交响曲。
我对于涿职,第一份情感是感激。
任何一个涿州人都知道涿州职教中心,不少人与职教中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高中班主任焦老师在那里当过副校长,有十个同班同学在那里上班,有十一个学生在那里工作教书。
关于职教,切身经历过、难以忘怀的是两件事,是我小舅子和外甥在那里上学的记忆。96年,我的小舅子初中毕业不够涿州二中分数线,当时虽然我爱人和我都在二中教书,但小舅子要上二中高中,校长也不会因他姐姐姐夫在二中奉献而减免一分钱,后门费需六千。当时我们两口子俩月收入不到一千。无论如何也拿不起这笔钱。于是,无奈之下我到职教中心给小舅子找学上。见到张昆明校长,他的热情把我感动得要哭要哭的。他说,你来,什么时候都是时候,你家亲戚想来这里上学,多少分无所谓,而且专业随便挑。张校长的话应该有些玩笑性质,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久旱逢甘霖。后来我小舅子按正式生的身份顺利到职教上学,两年后又顺利考上河北师大职业教育学院。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后来还当上了一个大公司中层领导,翻盖了老家的旧房,让年迈的双亲衣食无忧,晚年幸福。我曾写过职教,对这所学校和张昆明校长心怀感恩。媒体宣传我见到过不少,但更相信周围的人谈话间流露的东西。听职教的老师讲,张校长工作干练,为人豪爽,办事痛快。和老师们一起聚餐,兴致所至,不管在场人与自己年龄差异多大,都会举杯敬酒,嘴上总是那句极具感染力的口头禅,“兄弟们,干杯!先看我的”。然后一饮而尽。我们中国是讲人情的社会,工作中即使有些不顺利,甚至受领导批评,如果饭局上领导有这一句“兄弟们,干杯!看我的”,许多不快也会烟消云散!更何况张昆明校长本身就一心为公,对事不对人,所以他批评谁谁也不会太在意!另外张昆明校长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且对员工充满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所以职教中心才会有大发展快发展。职教中心员工的待遇不高,但有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个团队很有凝聚力,就是张昆明校长用他的人格魅力使大家团结在了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继任的张剑锋校长继承并发扬了老张校长的优点,把职教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光大并进行了创新,使学校由原来的从无到有发展到由大到强到有特色的新阶段。据说,老师们谁家有大事小情,他会第一个赶到,带去学校和自己对老师的关心。老师们评职称、老人生病住院、小孩上学等等,他只要知道就会不遗余力地帮忙。办好后甚至都不让老师们知道是他出了力。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物探一分校王继臣校长。他把别人送的、自己不得不收下的东西都上缴学校,甚至别人给的一书包小米都交到食堂。他说,我若不是校长,一分钱都没有谁白送给我。他知道当校长有能量,而能量源于他的位置、权力,但这是公权,公权应公用。公权用于己就是以权谋私利。能领导好一个单位,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他就当好了一半了。
另一个是我外甥上学的事。20世纪八、90年代,初中毕业考中专师范是农村优秀学生的理想,考上了就转户口、吃商品粮、毕业后国家直接分配工作有了铁饭碗。农民身份改变了,甚至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觉。所以很多农民鼓励孩子考中专师范。到90年代末,热度渐衰,但仍有不少初中生报考,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复读、改名,接着考;老大考了老二考,前仆后继。我的外甥初中毕业,全家族的人都寄予很大希望考师范,但是考后分不够,便跟我到二中复读初中。可是政策也一时一变,那年上级突然出台政策,初中毕业生不准复读,各初中学校必须清理复读生。即使复读了,来年也绝不允许再考师范。一家人失望至极,我便想到让他上职教。在人们的观念中,上初中考中专师范,上高中考大学是正路,上职教毕业后当厨师或各种类技术员,还没脱离干体力活,与当农民、千瓦木匠没区别,所以上职教的人少。选择职教是无可奈何的事。当时想让外甥去职教也是实在没学可上了。我找到了焦老师,问他现在再去职教上学晚不晚。因为错过了招生季、新生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焦老师当时是职教办公室主任。我跟他一说,他说问问张校长。第二天很快告诉我,可以去。我欢天喜地地把外甥送到那里。到那里张昆明校长还是那句让人暖心的话,“你来,什么时候都是时候,你家亲戚想来这里上学,多少分无所谓,而且专业随便挑”。后来外甥职教毕业后考上了对口大学,自己创业。现在自己办了个纸制品厂,吸纳有几十个工人。人均工资四五千。别小看这四五千的工资,其背后是一个温饱甚至小康之家。也就是说他给几十个家庭创造了温饱的生活。我开玩笑,你小子这是在积德呀。他说,那要感谢您让我上职教中心上学。要是那时考上了师范,当个小学老师,跟现在不一样。
我的小舅子和外甥目前事业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我所有的晚辈。我绝不是说其他学校不好,但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正确的选择会给你更好的人生。之所以要感谢职教,我是源于这两个与我关系十分密切的孩子。这两个智力平庸的孩子如果没有职教给他们搭建的平台,他们绝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他们不是雄鹰,但是教给了他们蓝天任他们飞翔;他们不是骏马,但职教给了他们草原,任他们驰骋。截至今年,已经有六万多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有的挺拔成松,有的吟啸成虎。若汇聚起来,那场面一定蔚为壮观!他们和他们的家长,一定也和我一样,对职教满怀深深的感恩之心的!
事业有多辉煌,付出就有多悲壮。职教中心有今天如此辉煌的业绩,除去有能力卓著的校长之外,更需要有一个业务过硬,责任心强,大爱无疆的教师队伍。
我对于涿职,第二份情感是感动。
学困生因为文化课基础太次所以对学习就不会感兴趣,上文化课很难安分。课上蔫、课下欢,违规违纪甚至违法在所难免。所以职教老师管理学生的难度很大,无穷无尽地投入和付出有时收效也不理想。所以要当好职教的教师更需要过硬的能力、更大的爱心、更多的付出。职教中心陈亚菊老师,因成绩突出、事迹感人,而成为一部电影的主角,播映之后感动全国亿万观众。国家、省、市的荣誉共一百一十一项。这样的老师在职教中心绝不是一两个。 我的同行王艳华老师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没调到职教时教毕业班。孩子刚出满月便把婆婆接来照顾孩子,自己又走上讲台上课。因成绩突出被调到职教,到职教后教高考班,更是呕心沥血。几乎年年带毕业班,早读、中午、晚自习,永远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学习上耐心细致地讲解、辅导、批改作业。爱学生胜亲生,的确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在这里,我想写一下两位兼职老师,来表达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其一是校团委书记刘沐春。三清先生曾对刘沐春做过长篇报道。刘沐春有个伟大的父亲。在北京搞建筑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回馈桑梓,反哺涿州。修路、捐资助教、扶危济困,是了不起的有大爱的企业家。职教中心草创阶段,他垫资900万作为启动资金。后又捐款100万建设图书馆。客观地讲,没有刘振华当初的奉献,就没有职教的今天。三清先生的报道,着重介绍了她重点帮扶的三个学生:桂博宇、罗双梅、旦正吉。尤其是对罗双梅的帮扶,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帮孩子上学、带她治病、帮孩子找工作、给她贫困的家庭捐款、给他们指点致富之路。孩子上班后被传销集团圈禁,她费尽周折寻找解救,最后让孩子脱离虎口、化险为夷,重新工作,现在过着开心幸福的生活。她对学生的爱,早已超越了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是人间挚爱!正如三清先生所讲:刘沐春,一位普通教师,一位团委书记,用她向善的一颗火热的心,用她的大爱无疆,谱写着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用她的付出,拯救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正能量的传承。她这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奉献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学生没生活费了,她给添;学生没衣服穿了,她给买;学生过生日,她给买来了生日蛋糕;学生生病了,她带着看病,同时负责掏腰包付药费;到北京接送学生,她的自驾车成了公车,汽油费、过桥费自理。校长说给她点补助,被婉言谢绝。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不令人钦佩、怎不令人点赞、怎不令人刮目相看呢!每个人都有爱。有的人爱自己、爱家人。而刘沐春把爱的天平向学生倾斜,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倾斜,向社会倾斜。她的这种爱是母爱,是无私的爱,是人间大爱。刘沐春是标杆,是团员青年的榜样楷模。涿州职教中心为什么建校只有二十几年,就拿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项顶尖荣誉?为什么能成为“全国职教系统先进单位”?就是有众多像刘沐春那样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群体,她们像妈妈、大姐姐一样,呵护、爱护自己的学生。由于她们爱的付出,爱的传承,爱的奉献,把这么多的爱化作无穷的正能量,促使学校教风正、学风浓,使学校对口高考,技能大赛年年获得大面积丰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跨入了全国教育系统、职教系统先进行列。
忠义协会刘会军会长由衷感慨道:三清写的这一段,我读了不下三遍“(学生)旦正吉入学刚三天,因水土不服,感觉肚子疼痛难忍。刘沐春急忙开车把她送到中医院求医。当时旦正吉没钱,她替交了100元押金。可此时医院已经下班,医生说你们去二中心医院看看吧!刘沐春又领着她来到了二中心医院,找到了那里的团委书记,为旦正吉免费进行了检查化验。病因找到后,刘沐春为旦正吉拿了200多元输液的药,陪在她身边输液治疗。几个小时过去了,旦正吉的病得到了控制。回到学校以后,她又买来了饼干、蛋糕、牛奶等食品,放在旦正吉面前。同时,还给她买了一个水杯,两双袜子。看到刘沐春如此热情的关心关爱,旦正吉感动了。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亲切地说:‘你就是我的格桑妈妈’。”一个来自大西北的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刘沐春这里得到了家的温暖。爱学生发自内心,得到的回报是一声妈妈。看到这里,不由人不动情。”会军会长还说,“刘沐春的行为是刘振华的传承,刘振华的基因影响了他的女儿,愿这对父女好人好报,幸福平安。”
我相信,看了涿州职教中心刘沐春的事迹,我们都会被感动的!
涿州中学办公室主任李岩,工作上是位老黄牛式的人物,以校为家。他爱人李新慧是职教老师,且是涿州市为数不多的注册会计师。两口子工作单位近在咫尺,但一个月也见不到几回面。深入工作第一线、深入老师和学生中间是这对教师夫妇的常态。李新慧多次为省、市等各级领导专家解读国家的经济政策。其水平之高,在涿州市非常有名。但她的主业是教师。李新慧是经济管理部教学主任、涿州最美教师、涿州十佳教师、河北名师。她多年来扎根教学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虽然时代在变迁、年龄在增长,但始终不变的是她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虽然身体不好,尤其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常因工作劳累而复发,但李新慧从不懈怠,即使趴在床上养病也不会忘记为学生们出卷子,判作业……经济管理部的高三专业考试一直由她把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她养成了失眠的“坏习惯”,常常夜里睡不着制订方案。2022年李老师再次担任高三的经济法课,只要学生在校,每天早晨6:30她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教室里。2021年3月1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正常开学,为了弥补网课期间的不足,每天早晨6:30李老师就开始给统招班上早课,由于同科老师家中有事,她有时一天要上七节课,还要出题、判卷、辅导学生。虽然累得腰酸腿痛,但始终有一份执着的精神支撑着她。3月6日这天,李老师带病给学生上课,虽然腰疼得发冷,身体极不舒服,但她仍坚持上课到下午6点,到家后实在疼痛难忍才由家人送去医院挂急诊。刘一帆老师说,李老师浑身疼,就是检查不出毛病。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李老师不是没病,也不是查不出毛病,而是为了学生隐藏了自己的病情。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有三大谎言:“妈不饿、妈不累、妈不难受”!为了孩子,母亲们做最累的活、吃最大的苦、忍受最大的痛,但为了不让儿女们担心,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回复晚辈。列宁说:“世界上的爱有多种,唯有母爱最深沉”。我也想说,世界上的爱有多种,师爱既深沉又无私,既高尚又博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不让宣传这种极端性的奉献精神了,但为了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个美好的未来,李新慧等老师们已经把自己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了。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里借用这首英雄赞歌表达我对职教老师的敬仰和讴歌。他们的的确确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模范!正因为有着这么多这样的好领导、好老师,涿职才能成为全国职教行业的排头兵,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涿职必将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目前,涿职高一年级搬到新址。新校园、新气象。每天晚九点他们上夜操。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让人感到青春的活力和强大的战斗力!这声音像一曲雄浑的交响乐,是这个时代最壮丽的乐章。尤其是在春天的夜晚,星月在天,东风和煦,口号声冲向天际划破夜幕,让人坚信明天必定是一个辉煌的日出!
曾写过一个小赋,现候补于此,以表对涿职的期许。
古郡涿州,底蕴厚重,美八景自古而今久负盛名;改革热土,百业兴盛,高开区经济贸易遍全球。京畿重镇,生生不息,尊师重教,代代相承。汉末卢子干启蒙刘备建不世之业,后周窦禹钧育儿有法使五子登科。文庙古韵悠悠,学校书声琅琅。弘扬传统,立足当下。曾经老职教雄踞京南冀北,大国工匠官员学者人才辈出;今天新职中落址高开新区,国之栋梁行业精英桃李春风。田边冲要地,政府物质精神共举而优先发展教育;天下第一州,百姓读书耕种并重而把读书置于前。学子决定家庭兴衰,教师成就民族未来。明此理学生应孜孜不厌,崇功惟志;知大义教师必诲人不倦,广业惟勤。一部涿州志,一页教育史。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迟迟钟鼓,清凉寺罄声远去;缓缓曲乐,新课堂铃声在耳。燕赵志士曾经慷慨悲歌倾诉心曲,职中同仁今应再接再厉重塑雄姿。秉承四秩积蕴,续写他日辉煌。欣逢盛世,新址设施超前,学校已拓展格局面向世界;幸承宝地,电脑网络换代,师生定转变观念创造未来!
行文至此,倍感乏力,故编下顺口溜三首略补苍白文笔。
之一 镀金岁月
日边冲要第一地,
尊师重道有赓续。
人才辈出第一州,
能工巧匠称济济。
历览前朝百千年,
文化重镇不虚予。
今多院士和将军,
古代秀才登科第。
一部涿州厚县志,
一页教育美传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经济发展创奇迹。
曾经国家百强县,
古郡焕发新生机!
兵马未动粮草行,
培养人才是前提。
政府政策不动摇,
优先发展是教育。
学前小学初高中,
桃李芬芳共馥郁。
特教成教省领先,
最是职教享盛誉。
公元1995年,
职教中心创立。
筚路蓝缕涿职人,
坐地抠饼创奇迹。
三校合一办公难,
方方面面是难题。
为有牺牲多壮志,
上下齐心泰山移。
政府拨款有缺口,
举债建设新校区。
领导老师众学子,
义务劳动成惯例。
周末六日寒暑假,
加班加点争朝夕。
花园学校忽崛起,
政府百姓皆称奇。
从无到有新职中,
全国领先皆欢喜。
不是一人能领导,
张公昆明潮头立。
学生时代高才生,
曾与北大失交臂。
大学毕业回桑梓,
教育初心志不移。
审知改变穷面貌,
技能培养最相宜。
一家一人有特长,
小康之家见端倪。
烹饪学校任校长,
倍感技能是急需。
上级一纸调令下,
筹建职教燃眉急。
自从受命之日起,
丹心一片身不恤。
一年三百六十日,
宵衣旰食作与息。
殚精竭虑破难题,
闪光事迹可歌可泣。
清晨早起转校园,
一草一木皆熟悉。
上班之前巡班级,
师生情况记心底。
天下难事在于勤,
安排工作有底气。
一腔热血为学生,
不惧学生起点低。
培训教师当重点,
业务短板先补齐。
深知功夫在行外,
协调上下关系。
扫清障碍大路宽,
扑下身子抓教育。
职业教育新事业,
只能开拓才进取。
自古天道酬勤诚,
新校短期创佳绩。
全国职教先进校,
金字铜牌挂墙壁。
教育系统是先进,
先进称号国家级。
两大荣耀均赢得,
涿州教育增光辉。
也曾出国去考察,
他山之石攻我玉。
也曾走进中南海,
汇报工作见总理。
国务委员和部长,
多次到校亲临莅。
各级领导兄弟校,
参观指导往来急。
十年培养有用人,
为家为国两相宜。
培养人才为本底,
地方经济增效益。
多次受邀传经宝,
经验之谈非谦虚。
因材施教人为本,
大道至简必持续。
栉风沐雨十六载,
职业教育黄金期。
办好职教功至伟,
涿州历史永铭记!
之二:薪火正炽
踔厉奋斗十六年,
昆明校长建奇功。
从无到有创职教,
筚路蓝缕苦经营。
先是资金捉见肘,
后有师资不堪重。
以上两项火燃眉,
最难还是招学生。
传统观念重文化,
职教从来被看清。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昆明校长善发动。
各层领导负责人,
心怀大局有热情。
中有一位最突出,
昆明校长记在心中。
工作最有执行力,
勤奋踏实更忠诚。
舍弃小家为学校,
做事更有创造性。
此人并非旁人,
自己学生张剑峰。
剑峰自幼有天赋,
依然苦学方向明。
改变家乡旧面貌,
认定教育是初衷。
初中毕业入考场,
涿州师范录精英。
涿师三年寒窗苦,
珍惜光阴好作风。
也曾兼职班干部,
锻炼自己成长。
三年春暖与夏热,
三年秋月迎寒冬。
学业期满成绩好,
站立讲台显老成。
勤勤恳恳育后人,
教学成绩最出众。
职教中心创立,
响应召唤来职中。
从此扎根在职教,
二十二载奉献中。
曾站讲台解疑问,
讲课学生多好评。
曾到外地去招生,
顶风冒雨受嘲讽。
主抓德育管全校,
责任渐渐在加重。
抛弃小家为工作,
忘食废寝苦乐中。
样样工作皆出色,
德能勤纪责出众。
昆明校长看在眼,
桩桩件件记心中。
薪水相传有承继,
事业发展有保证。
试玉已烧三日满,
众望所归张剑峰。
接手重任不怠慢,
续写辉煌新历程。
新增专业十多个,
深化产教大交融。
树德育人有思路,
德育为首重技能。
引进授渔大项目,
造福当地与学生。
长远发展讲战略,
职教品牌已闻名。
教师发展空间大,
学生学习好学风。
名师级别国与省,
学生在校签合同。
用人单位挑指赞,
各级领导送好评。
职教中心大发展,
又建新址在城东。
又迎发展新机遇,
全国名校展雄风。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得师生建奇功。
火车疾驰车头带,
应知校长正年轻。
学校屡屡获盛誉,
首功当计张剑峰。
之三,雄英汇聚
泱泱大国展雄风,
能工巧匠来承担。
大国工匠谁培养,
职业教育显神通。
公元1993年,
涿州职教建城东。
从此涿州教育史,
迎来辉煌新历程。
草创阶段多磨难,
校舍师资难承重。
最是招生真不易,
观念难改旧传统。
征程艰难不足惧,
涿职员工踔厉行。
强化素质树形象,
宣传政策下基层。
招来学生用心教,
因材施教作用情。
不到三年见成效,
升学就业两手硬。
学校办好谁受益,
家长百姓喜盈盈。
从无到有到出色,
为国育才肩使命。
短短不到四十年,
十万幼苗迎春风。
各个行业显身手,
遍布世界天下行。
辉煌成绩实不易,
干群齐心砥砺行。
班子成员做垂范,
党政工团一股绳。
教学校长董建学,
德育校长闫卫星。
年轻有为挑重担,
来自一线最底层。
一帆主任要退休,
爱岗敬业立新功。
平时带班教课,
假期比赛带学生。
几乎没有节假日,
学校里忙不停。
梁秋来是老主任,
兢兢业业不图名。
德育体卫和教研,
哪里需要哪里冲。
校大人众琐事多,
举重若轻自从容。
李聪任职副书记,
政务党务皆精通。
精干班子带队伍,
省市骨干近百名。
八大专业多部门,
七千学子在校生。
偌大体量职业校,
驰名全国冲出省。
卓越成绩付与谁,
涿职人人是英雄。
四百八十教职工,
都为发展建勋功。
低进高出谈何不易,
涿职员工最可敬。
办好学校谁受益,
国家地方和百姓。
涿职经验人称道,
四面八方来取经。
国家媒体广传讯,
总理点名赞职中。
部长省长常亲历,
国际友人也称颂。
“授渔计划”泽天下,
涿州职教勇担承。
天下职教是一家,
涿职无私献真经。
输出经验传他人,
泽被天下大心胸。
俨然已成“领头雁”,
全国职教排头兵。
我以职教为骄傲,
涿州亦引以为荣。
涿州未来更兴旺,
应记职教立奇功。
感恩全体职教人,
教育史上众英雄。
更望涿州再接力,
赓续千年不朽功!
编者手记:姜水老师是一中的语文老师,其才华博古通今,其文章如行云流水,水平之高着实令人敬佩。洋洋洒洒八千言还自谦“语言苍白”。现将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与大家共享:“他们不是雄鹰,但是教给了他们蓝天任他们飞翔;他们不是骏马,但是教给了他们草原,任他们驰骋。截至今年,已经有六万多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有的挺拔成松,有的吟啸成虎。若汇聚起来,那场面一定蔚为壮观!”
文后所附的顺口溜:合辙押韵,语言幽默,信息涵盖量大,更舒适精品,值得一读再读。
来源:涿州三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