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导致我在行为上总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我不是很想去做或承担麻烦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太麻烦了,需要我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我要是承担那么多事情的话,我就没时间做我其他想做的事情了。
(真没想到下课后坐下来一写就写了这么多,那就发上来记录一下吧~)
4.05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随笔日记
日记部分:
最近,我发现自己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遇到事情第一个想的是:”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到或失去了什么?”。
这就导致我在行为上总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我不是很想去做或承担麻烦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太麻烦了,需要我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我要是承担那么多事情的话,我就没时间做我其他想做的事情了。
但我发现这个想法非常的“自私”,不符合无名的理念,也不符合我自己的理想身份。所以我要求自己改变思维模式,学会遇到事情去想”我还能继续创造什么?“,而非“我得到或会失去什么?”
我认为这样的一个想法上的改变,就可以造就两种不同的信念。一个是变成了创造者和服务者,而另一个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后者明显不是我喜欢的身份。于是就开始觉知并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改变思维模式。
比如今天突破班安排外出活动。但他们班中有些学生因为之前违反规则,今天仍需要做惩罚,而惩罚是跑全马。这就需要有一个老师全天在运动场地陪他们,监督他们。
这个任务一般落在突破班助教的身上,which is not me。但今天早上我就想到突破班的助教老师看了一周的跑步,觉得他可能也想带孩子出去玩一下,毕竟开学来这是第一次外出活动。于是,我就提出要不我帮忙上午看跑步,让他去带他们班孩子一起外出游玩。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发心,但最终换来的是“无情的压榨”(哭笑)
突破班老师趁机把友情帮忙看“一个上午”,改成了友情帮忙看“一个上午加下午”。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NO!
第一是因为周六下午是学生大扫除时间,也是老师的”自由时间“。一般我会用来休息外加给自己房间、个人内务大扫除。但如果下午去看跑步,就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了!
第二,在外面看跑步最大的问题就是,操场上没有电,没有网,还没有大树让你有个可以遮阴的地方,就是一个自然蒸拿房。而我要在这样的地方,从中午十点一直坐到晚上吃饭,先不说午觉肯定是没了,连下午”自由时间“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让一个美好的下午变成坐在太阳底下做天然蒸拿?NO!
但我很快觉察自己的想法,发现这又是自己得失观念在作祟。因为,反正下午我们班学生大扫除不需要管,能帮助其他班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我怎么就把个人的舒适放在了服务前面?觉知到后,我就答应下来了此事,希望突破班的助教也多点休息时间,毕竟已经看了一周的跑步了。
但很快,得失观念又回来了!我开始觉得下午我有个重大任务,因此想借此把其他任务推掉,让自己更轻松一点。比如中午给学生开会,我就想交给其他助教。然后中午带我们班学生去做服务校区的惩罚,我也想交给其他助教。因为我觉得我已经“付出”很多了,所以我想经量给自己减轻一点其他的任务量。
但我发现,身边的另外两个助教人真的很好,我把这些事情拜托给他们后,他们居然没有不愿意或推脱,我真觉得他们很厉害。于是,觉知再次回归,我问自己: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于是最终我还是承担起了中午给学生开会的任务,即使中午只有20分钟休息时间,我也依然选择用这20分钟来帮助学生,而不是去休息。
因为我不再关注我的个人得失,我开始关注我还能为自己、为团队再创造什么?我认为这才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
我把能服务和创造当做最大的”得“,当做生命中最珍贵的机会(神说: “Life is about creating the highest quality giving, not the highest quality getting. You keep forgetting. But life is not "for getting.” Life is "for giving,” and in order to do that, you need to be forgiving to others);把个人舒适和享受当成最大的失。
我从新定义了自己的身份,并因此而成长和改变,我对此感到满意。
读书感悟部分:
今天读到比较令我震撼的是苏格拉底说“没有所谓的坏习惯”。更准确的说,没有行为本身是不好的(每种行动都有好的结果、有坏的结果),但某个行为的习惯性却是没有利的。
比如喜欢吃甜品,它本身有好处(给你快感和味觉上的满足),但也有坏处,比如对你的身体不好。只要你完全明白这个行为背后所带来的结果,并愿意为其“坏”的结果完全的负责;同时你在做的时候,你是全身心的去做这件事情。你并没有理性上觉得不应该,但有控制不住自己去做,那么做这件事情并不能称之为“不好”。
如书中讲的,一天,丹发现苏格拉底居然在抽烟。在他的印象中,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清心寡欲,不沉迷于低级趣味的人,他很不解为什么苏格拉底要这样做,并批评苏格拉底说这是个坏习惯。但苏格拉底却说,我吸完这根烟后,我可能几个月后才会吸下一根。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行为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全身心投入的,有觉知,有意识的在做。很多烟鬼一根接着一根吸,因为他们停不下来,他们根本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去吸,而是忍不住、控制不住的要去吸(身体想,但思想上又觉得不应该)。这个行为便不是全身心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一种无意识且无法掌控的“习性”。
真正的勇士不会允许自己被习性,被自己或别人的期待控制,他们会全身心的、有意识的选择他们的行为。前者是无觉知,没有身心意真正的合一去做一个选择,是纠结和摇摆不定的;后者则是坚定的,即使是吸烟、喝酒这样的举动,也是坚定、无悔的去做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神对尼尔说,真正的大师不是禁欲,他们并不是没有性。他们跟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只有性;他们爱一个人,不只是从海底轮来爱,不只是希望发生性关系,而是全身心(用七个脉轮)一起来爱一个人。爱他的心,爱他的人人格,行为等等。
所以可耻的不是性,而是你无法全身心的爱一个人。性并非UNholy,只有当你只被性驱使才是Unholy——”unwholely“,你根本没有用你的全部,全身心的去做“爱”这件事情,因此即使爱美好,但它对不是“有利”的。
来源:文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