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或权贵的奉承称为
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或权贵的奉承称为“拍马屁”。
拍马屁自然不是文人的专利,扪心自问,恐怕谁也不敢说自己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拍过任何人的马屁。只不过自古文人以清高自居,明明拍过别人的马屁,却从不承认,还要做出一副鄙夷状。就仿佛骨子里爱钱爱得要命,表面上却故意做出一副不爱钱的样子,甚至连钱字也不愿提,称之为“孔方兄”。文人是捣鼓文字的,自然比一般人词多,左挑右捡,总要把很下作的事情说的冠冕堂皇,天花乱坠。最著名的就是那句“领导,您平时最讨厌别人拍马屁”,其实就是变相的拍马屁。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党内生活会,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局长说:“那就从我开始,大家把我平时的缺点毛病提出来。”诸位与会者面面相觑,谁也不肯第一个发言。过了一会儿,一位副局长开口了:“我先说!局长你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平时不注意身体,连星期礼拜也不休息。”这些话,听起来耳熟能详,仔细一想,原来在相声里面听过。没想到还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忍不住大笑,都鼓起掌来。那位副局长以为大家在为自己的精彩发言而喝彩,也跟着鼓掌。倒是局长本人尴尬了,连忙说:“这个不算。”这就是典型的拍马屁拍到了马橛子上,徒惹人耻笑。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名作《金冬心》里面有一个文人拍马屁的情节,令人拍案叫绝。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他要宴请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请著名画家金冬心(也就是金农)作陪。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寡饮无趣,要行一个酒令。他提出的这个酒令叫做“飞红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或明嵌、或暗藏,都可以。他自己先说了两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人不识出处。旁边的人提醒他:“《红楼梦》!” 下面也有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的,也有说“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有的说不上来,甘愿罚酒。也有的明明说得出,为了谦抑,故意说:“我诗词上有限,认罚认罚!”借以凑趣的。临了,到了程雪门。程雪门说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如何是红的?” 程雪门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诌出这样一句不通的诗来,正在满脸紫涨,无地自容,忽听得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诸位莫吵。雪翁此诗有出处。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一听,全都击掌:“想不到程雪翁如此博学!佩服!佩服!”程雪门哈哈大笑,连说:“过奖,过奖!——菜凉了,河豚要趁热!”第二天,一清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
其实,哪里是什么元诗,也没有什么平山堂,只不过是金冬心为了解除程雪翁的尴尬,情急之下随口编出来的。好在金冬心出口成章,快而且好,于不动声色之中解了程雪翁的围。马屁拍的不露半点痕迹,还不失自己的体面,这才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难怪程雪翁投桃报李,第二天就送来了一大笔银子作为酬谢。
不过,作为一代大家,金冬心对自己的行为并不满意,所以,送银子的人刚刚出门,他就骂了一声:“斯文走狗!”骂谁呢?金冬心自然心里最清楚。
来源: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