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什么是“无生法忍”?你了解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22:47 1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资料来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维摩诘经》《楞严经》等佛教典籍。

无生法忍 ,这四个字在佛法中地位极其崇高。

《大般若经》记载,菩萨若得无生法忍,便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历代高僧大德视此为菩萨道上的重要里程碑,有人为证得此境界苦修数十载,有人在刹那间顿悟其义。

世尊在灵山会上曾说,得无生法忍者,于一切法不见生灭增减,安住真如本性。

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甚深智慧?

为何被称为菩萨不退转的标志?

春日午后,阳光透过古寺的琉璃窗洒在经案上。

年轻的比丘慧明怀着满心困惑,缓缓走向方丈室。

出家三年来,他对经典的研习可谓用功至极,可越是深入,心中的疑惑却越发浓重。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

慧明恭敬地向老和尚行礼。

老和尚放下手中的《维摩诘经》,慈祥地看着这位勤学的弟子。

“昨日诵读经典,见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菩萨云何得无生法忍?”

“维摩诘答曰:若菩萨不见有为无为法,是为无生法忍。”

“弟子思量再三,实在不解其义。”

老和尚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说,什么是生?”

“一切法从因缘而生,草木春生夏长,众生六道轮转,这便是生吧。”

慧明按照所学回答。

“那什么是灭呢?”

“有生必有灭,花开花落,生死无常,这便是灭。”

老和尚点点头:“既然你明白生灭,那我问你, 这生灭是真实的吗?

慧明愣住了。

按照所学的经典,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当体即空,本无自性。

可这个道理他虽然能背诵,却难以真正体悟。

老和尚见他沉思,便说:“我给你讲个故事。”

“昔日有位尊者,名叫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

“有一次,他在山洞中禅定,忽然天花纷纷飘落。”

“须菩提出定后,见诸天人围绕。”

“天人们说:尊者所说甚深般若,我等闻之法喜充满,故散花供养。”

“须菩提问:我并未说法,你们何以言我说法?”

“天人答:尊者无说,我们无闻,无说无闻,是名真说法。”

慧明听得入神,却仍有疑惑:“师父,这与无生法忍有何关联?”

“你看,须菩提未曾说法,天人未曾闻法,可为何说这是真说法?”

老和尚反问。

慧明思索片刻:“或许…真正的说法本无言说?”

“正是如此。 一切法本自无生,何来有灭?

老和尚的声音透着深深的慈悲。

“众生之所以被生死所缚,正是因为执着于这个生字。”

“以为有法可生,有法可灭,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

正说着,一只蝴蝶飞进了方丈室,在两人之间翩翩起舞。

老和尚指着蝴蝶说:“你看这蝴蝶,它从哪里来?”

“从花丛中飞来的。”

慧明答道。

“那它本性如何?”

慧明仔细观察,见那蝴蝶色彩绚烂,双翼轻盈:“美丽而自在。”

老和尚摇摇头:“ 这蝴蝶本无来处,亦无去处,当下即是,当下即空。

“你看到的美丽、轻盈,都是你心的分别。”

“蝴蝶本身,超越了你的一切概念。”

话音刚落,蝴蝶便飞出了窗外。

慧明望着它远去的身影,心中若有所悟,却又似乎抓不住什么。

老和尚见他神情变化,知道机缘将至,便继续说道:“《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众生不知诸法本自无生,妄生分别,认假为真。”

“那如何才能证得无生法忍呢?”

慧明急切地问道。

“忍者,安忍也。”

“对于诸法无生无灭的真理,不再有丝毫动摇,安住其中,这便是无生法忍。”

老和尚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深邃的光芒。

正当慧明全神贯注地等待师父的进一步开示时,一阵急促的钟声从山门传来。

老和尚起身说道:“施主来访,我们先去招待客人。”

至于无生法忍的究竟妙义,待会儿再与你细说。

老和尚带着慧明来到客堂,原来是一位中年居士专程前来求法。

这位居士名叫王善人,经商多年,家财颇丰,近来却因为一件事而心神不宁。

“大师,弟子有一困惑,恳请开示。”

王善人恭敬地说道。

“弟子虽然布施行善多年,可每当想到自己终有一死,就恐惧不已。”

“读经时见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道理虽明白,可这恐惧却挥之不去。”

老和尚微微颔首:“你恐惧什么?”

“恐惧死亡,恐惧失去这个身体,失去家人,失去一切。”

王善人坦诚地说。

你可知道,你所恐惧的这个死,从何而来?

王善人愣了愣:“从…从生而来吧?有生必有死。”

老和尚点点头,转身向慧明说:“你来回答,既然一切法本自无生,那还有死吗?”

慧明若有所思:“师父刚才说诸法本自无生,那自然也无死。”

“可是我们明明看到生老病死…”

“看到的是什么?”

老和尚问。

“是…是现象?”

慧明试探着回答。

“正是。 你们看到的生死,只是现象的流转,而非本体的生灭。

老和尚的声音变得更加庄严。

“譬如水中月影,你看到云遮月时,月影消失了,可那真月何曾有缺?”

“云散时月影重现,可那真月何曾新生?”

王善人听得入神,连连点头:“大师的意思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如同那天上真月,从未生过,也从未死过?”

“善哉善哉!”

老和尚赞叹道。

“《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便是诸法的真实相貌。”

慧明忽然想起早晨打坐时的一个体验:“师父,弟子今晨静坐时,忽然觉得身心俱泯,没有了内外之分。”

“那一刻仿佛什么都没有,又仿佛什么都有。”

“那是不是接近无生法忍的境界?”

老和尚慈祥地看着他:“你那时还知道觉得吗?”

“这…”

慧明沉吟,“那时似乎连觉得都没有了。”

既然连觉得都没有,谁在经历那个境界?谁又在记忆那个体验?

老和尚的话如醍醐灌顶。

慧明恍然大悟:“原来我还在执着于境界本身!”

“不错。 真正的无生法忍,不是得到什么特殊的体验,而是彻底放下对一切体验的执着。

老和尚说道。

“《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示疾,诸菩萨前去探病。”

“当有菩萨问及如何调伏其心时,维摩诘答:不调伏心,不坏心相,是名调伏。”

王善人若有所思:“大师是说,连调伏心的念头都要放下?”

“正是。 心本无病,何需调伏?法本无生,何需证得?

“当你不再寻求什么,不再恐惧什么,不再执着什么,当下便是无生法忍。”

夜色渐深,寺院里传来悠扬的晚课声。

老和尚眼中闪过深邃的光芒,慧明和王善人都屏息静听。

这时,老和尚即将揭示无生法忍最核心的秘密。

这个秘密关乎为何菩萨得此忍后便不退转,关乎生死恐惧的根本化解。

更关乎那个让无数修行人苦苦追寻却又近在咫尺的终极真理。

正如开篇所问,无生法忍究竟是什么境界?它又如何成为解脱的关键?

老和尚缓缓开口:“ 《大般若经》记载,菩萨得无生法忍时,于一切法不见有生,不见有灭,不见有增,不见有减。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从本以来,即非有非无,即是无生。 ”

慧明和王善人都安静地听着,似乎在消化着这甚深的义理。

“可是师父,”慧明又问,“既然一切法本自无生,我们为什么还要修行?还要求证菩提?”

老和尚哈哈大笑:“ 正因为本自无生,所以才需要修行啊!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认清本有。”

“就像那天上明月,不因云遮而失,不因云散而得,可你若不抬头仰望,又如何见到它的光辉?”

无生法忍,便是这样一种认知:认知到一切法本来如是,本自具足,无需外求。

“当这种认知坚固不移时,便不再被任何境界所动摇,不再被生死烦恼所困扰。”

王善人眼中现出光芒:“那么,弟子对死亡的恐惧…”

本来无生,何来有死?恐惧的是妄心,不死的是真心。

老和尚温和地说。

“当你认清了这个道理,安住在这个认知中,恐惧自然消散。”

“这不是逃避,不是麻痹,而是看清事实的真相。”

无生法忍的忍字,不是忍耐,而是安忍、认可、接受。

“接受什么?接受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

“当你彻底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与之对抗,不再希望改变什么,当下即是解脱。”

老和尚继续说道:“ 为什么说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不退转?

“因为他已经认清了法的真实面目,不再被假象所迷。”

“就像一个人认清了绳子不是蛇,从此再见到绳子时,永远不会再生蛇的恐惧。”

慧明忽然明白了什么:“ 师父,无生法忍其实就是彻底的觉醒?

“觉醒什么?觉醒到原来我一直在追求的、恐惧的、执着的,都是不存在的?”

“善哉!”老和尚赞叹,“ 正是如此。无生法忍就是彻底认清:从来没有什么需要得到,从来没有什么需要失去,从来没有什么需要成就,从来没有什么需要消除。

“一切本来圆满,一切本来具足,一切本来清净,一切本来解脱。”

这种认知一旦稳固,便是无生法忍。

王善人和慧明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夜深了,天空中那轮明月依然高悬,无生无灭,照耀着山河大地。

老和尚起身说道:“ 无生法忍不是知识,不是概念,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证的。

“你们回去后,在行住坐卧中观察,观察什么是生,什么是灭,观察这个观察者本身,是生是灭。”

慧明和王善人恭敬地告别了老和尚。

走在月色下的石径上,两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无生法忍,原来是对诸法实相的彻底认知与安住。

当心不再向外驰求,不再恐惧失去,当下即是净土,当下即是涅槃。

这便是菩萨不退转的究竟密意,这便是解脱生死的根本法门。‌‌​​‌​‌​​‌‌‌‌​‌​​‌​​​​‌​​‌‌​​​‌​​‌‌​‌​‌‌​​‌‌‌​‌‌​​‌​​​‌‌​​​‌‌‌‌‌​​​‌‌‌‌‌​​​‌‌‌

来源:云水禅心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