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久前,上海重磅推出“沪九条”,全方位扶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厚植创作沃土。内容创作的时代大幕已启,作为“文化三地”的虹口,更将聚焦互联网优质内容供给,持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特色文化名片,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久前,上海重磅推出“沪九条”,全方位扶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厚植创作沃土。内容创作的时代大幕已启,作为“文化三地”的虹口,更将聚焦互联网优质内容供给,持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特色文化名片,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积极贡献虹口力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现时代新魅力
虹口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等84处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承载着上海悠久的红色记忆。我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好”的殷殷嘱托,着力打造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红色文化IP。深化“理润虹口”品牌建设,上线全域大思政课数字平台。全力打造《“9·0后”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短视频,用“青言青语”带领大家“实地寻访+云端记录”,让大流量成为正能量,让大音量变成最强音。
“理润虹口”全域大宣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点击图片回顾)
虹口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延续不断的城市文脉,上海大厦、河滨大楼、德邻公寓、雷士德工学院……每一处老建筑都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我区正以“历史厚度×科技温度”为内核,打造历史文脉数字管理系统、北外滩潮玩地图,推出数字City Walk,串联出一条可阅读、可互动的“历史走廊”路线。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虹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载上互联网东风,融汇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中,用原声金句的“破圈”传播,把虹口故事、上海故事,讲给世界听。
优化网络内容供给
打响品牌影响力
虹口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中外文明在此交汇,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坐拥激荡人心的未来。步入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虹口坚持内容为王,推动正面声音、主流价值引领网络空间。积极打造多维、立体、新颖的网络内容形态,推出网络公益视频、网络安全短剧、网络漫画短片、网络公益歌曲,构建“国家级平台+专业场馆+数字技术”的立体化国际传播矩阵,在网络空间唱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科技赋能网络内容创作,携手新华网推出AIGC微短剧《一期神秘的英文补习班》《抗战中的虹口人》,全网阅读量超2500万。持续擦亮品牌,推动文学创作、文化精品向互联网延伸。市区合作承办网络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天马文学奖颁奖盛典,推介挖掘了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优质作品,见证了网络文明的种子在浦江两岸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国重工》《浩荡》《择天记》等一系列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网络作品应运而生,推动网络文学走向精品化、主流化、经典化。不少网文读者、海外作家提到,因为喜欢网络文学,进而喜欢上中国文化。
聚集多元主体力量
激活全民创造力
虹口是文学群星璀璨之地,历史上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等大批文学巨匠曾汇聚于此,掀起现当代文学创作热潮。如今,从线下“精英创作”走向线上“全民参与”,更要以开放包容之姿,向形形色色的内容创作者抛出“橄榄枝”,展现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襟和诚意。
要给创业者以支撑,近期“虹口区网络大V创作地图”和“互联网优质内容共创空间”发布,推动全区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事等向创作者开放,正是致力于为广大创作者提供清晰的创作导引,持续赋能优质内容生产与传播。让创作者融得进,结合文旅商体展联动,点亮中国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北外滩次元音乐节等IP,吸引更多UP主、博主、“大V”齐聚虹口,鼓励他们成为优质网络内容的提供者、表达者、生产者、创新者。把创作生态建起来,依托文化赋能行动计划、宣传文化事业专项政策、上海首家文化人才公寓等,筑巢引凤提供服务,为创作者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扶持,着力构建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的互联网内容产业生态。
当越来越多创作者在这里扎根成长,城市的软实力将愈发深厚,“文化三地”的底色也将因此更加鲜亮。虹口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拥抱创新,奔赴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星辰大海,让互联网之“树”根深叶茂,创作者与城市共同成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