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开盒挂人案件,两名被告人在境外社交媒体创建了三万多人的群组,并在里面公布了三千多组公民个人信息,对这些被开盒的公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又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开盒挂人案件,两名被告人在境外社交媒体创建了三万多人的群组,并在里面公布了三千多组公民个人信息,对这些被开盒的公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又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呢?
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正是开盒挂人的其中一名受害者小雨。从2023年开始,她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在网上传播。起初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爆了出来,直到这些信息被朋友和同事看到。“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
小雨说,她相当于一个配音演员,她演绎的是虚拟偶像团体其中的一名成员。这个团体一共有三名成员,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粉丝。但是,粉丝之间的攻击和谩骂使他成了被开盒的对象。在本案中,两名被告人赵某和成某某是该虚拟偶像团体中另一名成员的粉丝。当他们发现网络上有人攻击或谩骂自己喜欢的虚拟主播时,决定采取行动进行反击。赵某和成某某二人首先在境外的社交媒体网站上建立了一个聊天群组,并担任这个群组的管理员。随后,他们非法购买了包括小雨在内的一些公民个人信息,发布在这个群组里。
检察官介绍,赵某和成某某不仅对多名虚拟主播进行了开盒,还把这些主播的公司同事、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曝光。如果这些被开盒主播的粉丝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这些粉丝、粉丝的家人朋友等都将成为赵、成二人开盒的对象。据统计,短短几个月,被赵某、成某某开盒的受害者人数多达三千余人。当这些被开盒的个人信息在境内的平台上传播,一些受害者很快察觉到这个情况,并报了警。本案两个嫌疑人到案之后,其中一名是在读博士,一名是大学在读,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在读的博士他本身就是网络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主攻就是网络安全。
小雨所在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自从她的行踪信息被公开后,一些网友还会在线下对小雨进行跟踪,甚至到公司门口蹲守。这些人会在她下班后尾随,并拍摄照片,随后将这些照片再次发布在网上,进一步煽动更多的网络暴力行为。检察官在梳理群内的聊天记录时发现,赵某和成某某发布一些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后,还会煽动和诱导群成员对这些被害人实施网络暴力。
2024年8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赵某、成某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5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赵某、成某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来源: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