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克,下楼梯时别跑太快;玛依拉,红领巾掉啦,快捡起来;大家把衣服拉链拉好,别着凉……”北塔山牧场学校内,一个年轻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内,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们一一叮嘱道。她是北塔山牧场特岗教师杨舒雯,今年已是她在这里服务的第三个年头。
“我要留在这里,用心浇灌每一株幼苗”
4月3日,六师北塔山牧场,春风里透着些许暖意。
“别克,下楼梯时别跑太快;玛依拉,红领巾掉啦,快捡起来;大家把衣服拉链拉好,别着凉……”北塔山牧场学校内,一个年轻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内,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们一一叮嘱道。她是北塔山牧场特岗教师杨舒雯,今年已是她在这里服务的第三个年头。
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年大风天气近300天。“我的家乡在山西,2022年特岗教师面试时第一次来到北塔山牧场。就像歌里唱的那样——‘那远山呼唤我,曾千百次路过’,这就是北塔山牧场给我的初印象。”在杨舒雯眼里,这里的人们总是带着明媚的笑容,质朴、真诚。
顺利通过面试后,杨舒雯成为北塔山牧场学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杨舒雯发现,由于这里大部分学生是哈萨克族,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大家很难深入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意境。
经过不断摸索,杨舒雯开创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讲解古诗词时,如果作者身处的朝代处于衰落期,生活潦倒不如意,那我就会告诉学生诗词体现的是‘放羊的时候羊丢了’的感觉,反之,就是‘放羊的时候羊生羊娃子了’。”杨舒雯笑道,这种表达也许不够精准,但能让孩子们设身处地体悟到一种感觉。
杨舒雯在北塔山牧场学校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带出了一个个优秀的学生,也看到学校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宿舍、操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逐渐普及……北塔山牧场学校校长塞力克告诉记者,不久前,杨舒雯提出申请,要留在北塔山牧场继续服务。
“谁说这片土地长不出参天大树!我要留在这里,用心浇灌每一株幼苗。”杨舒雯写在日记本里的文字,既是自己的誓言,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来源:兵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