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兴安盟以“防风险、保生态、守屏障”为核心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盟累计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5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成灾率控制在0.27‰以下,检疫复检率实现100%,未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事件。一组组亮眼数据背
今年以来,兴安盟以“防风险、保生态、守屏障”为核心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盟累计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5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成灾率控制在0.27‰以下,检疫复检率实现100%,未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事件。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兴安盟以责任为基、科技为翼、绿色为本、检疫为盾,持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的生动实践,不仅有效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更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兴安力量”。
压实责任链条
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全盟上下‘一盘棋’推进。”谈及防控工作的变化,科右前旗大青山林场测报员赵臣感慨万千。这一转变,源于兴安盟以林草长制为重要抓手,构建起“盟—旗—乡”三级联动防控机制。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培训
今年,兴安盟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点》,明确186名三级林长的主体责任,配备372名专职测报员,形成责任闭环。从盟级统筹规划,到旗县落地落实,再到乡镇一线盯守巡查,层层压实责任。
责任落得实,关键在考核。兴安盟将防控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为责任落实装上“硬约束”,推动防控工作落地见效。如今,“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已在兴安盟基本形成。
科技赋能监测
织密“天地空”预警网络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五岔沟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科测报员郑天华便背着工具包走进林区,沿着预先设定的监测路线仔细巡查,详细记录有害生物种类、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郑天华说:“每天走一遍,情况清、底数明,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这仅是“地面防线”的基础环节。今年以来,兴安盟加快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推动防控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
扎赉特旗森防站使用大型机械防治栎尖细蛾
在地面,269条监测路线、171块标准地覆盖全盟重点林区,560余万亩林地实现动态巡查;在空中,无人机定期巡航,高清镜头可捕捉叶片细微变色、枯梢等早期症状;在天上,卫星遥感技术实时追踪植被指数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即时传回指挥中心,为应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此外,在林区出入口和交通要道,布设1000套专用诱捕器,如同“隐形哨兵”全天候值守。“针对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高风险物种,通过诱捕数据分析其种群动态,提前预判发生趋势,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兴安盟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工作人员介绍。
坚持绿色防控
实现生态治理双赢
在阿尔山市的落叶松林中,无人机缓缓升空,喷洒出白色雾流。这不是化学农药,而是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现在我们主打‘以虫治虫’和生物防治,既高效又环保,完全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的二次伤害。”现场防治人员介绍。
无人机防治柞褐叶螟
兴安盟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绿色防控”理念,根据不同林区生态类型和病虫害发生程度,分类施策、精准治理。针对轻度危害区域,投放天敌昆虫,利用生物链实现自然防控;中度危害区域,通过无人机喷洒生物制剂,提高防治效率与精准度;重度危害区域,则采取人工机械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开展治理。
截至目前,全盟已成功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5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持续保持100%,成灾率控制在0.27‰以内。“我们不仅要守住林子不被‘吃光啃净’,更要守住生态底线,让森林健康生长、永续发展。”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严守检疫关口
筑牢传播“防火墙”
“涉木企业监管、苗木木材检疫,是阻断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关键环节。”在兴安盟“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现场,工作人员吴明辉正逐批核验调运苗木的检疫证书,确保每株苗木来源清晰、健康无疫。
盟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在扎赉特旗开展“三北”工程苗木复检
兴安盟始终将检疫监管视为阻断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严格落实“应检尽检”要求,重点加强松科植物及其制品、“三北”工程种苗的落地复检工作。对调运入境的苗木、种子实行“到货即检”制度,确保复检率达到100%,坚决阻断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路径。截至目前,全盟共检疫木材966立方米、苗木368.75万株;完成复检木材161.62立方米、苗木4.52万株、种子73吨,以及电缆盘、光缆盘等木质包装材料221件,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
同时,兴安盟严格落实涉木企业登记备案制度,对全盟66家涉木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和全过程监管,涵盖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从源头严控,不让一车带疫木材进山入林。”兴安盟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工作人员邰立新坚定地说,“守好这道关,就是守护整片林。”
如今,行走于兴安盟林区,防虫网呵护着幼苗茁壮成长,诱捕器静默监测虫情动态,测报员穿梭林间履职尽责,一道道坚实的生态防线正在形成。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北疆热土上,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厚重,生态文明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来源:兴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