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5年来,云南省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为激活脱贫群众增收引擎,云南烟草行业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如今的云岭大地,产业兴旺的动能更强劲、农民增收的渠道更多元、生态宜居的底色更鲜明……即日起,人民网记者走进云南各地乡村,感受乡村振兴中的云南烟草力量。
34岁的刘海卫最近心情不错:暑假过后,调皮的孩子终于开学了;烤烟采摘结束,地里的活计暂时告一段路。和记者聊天时,他翘着二郎腿,冲记者哈哈一笑。
刘海卫的家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这里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素有“滇东锁喉”之称。27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藏着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蓬勃的经济活力与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
时间跨度拉长到最近五年,刘海卫回想起来,除了“日子过得快”,“感觉也不错”。
他口中的“不错”,既有科技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有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后自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转变中,烟草行业的贡献不小。
工作人员正在用无人过磅系统称重。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科技赋能 开辟农业设施发展新路径
一大早,刘海卫就从大同街道阿梅者村的家里赶到大同烟叶收购站交售烤烟。他家今年种了13亩烤烟,预计收入能有六七万元。
说起这些年交售烤烟的变化,刘海卫很感慨:“以前要自个排队交售,花费时间长。现在与收购站预约后,选个代表交售,农户不用专门跑到收购站。”被村里选为交售代表的他说。
来帮人交售,别人放心吗?“放心!”刘海卫说,“和以前不一样,现在全程智能化收购,公开透明。”
怎么理解智能化收购?“你看,这是我们的智能化分定一体机,它通过大数据比对,能准确判定每片叶子的等级,绝对公平公正。”大同烟叶收购站工作人员指着一排正在运行的设备说。
分级完成后就是称重。“以前人工称重,现在我们有无人过磅系统,防止人工干预,比以前更公平了。”上述工作人员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师宗县,当地烟草部门持续开辟农业设施发展新路径,在助农增收上“炫”起了新科技。
拿育苗来说,以前相对粗放,现在用上了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烤烟种植环节的理墒、打塘、覆膜,也都是全程机械化,农药喷洒也用上无人机,还用上蚜茧蜂等生物防治系统。烟叶烘烤用的是智能化烤房,烟叶品质提升不少。
如今在师宗,以烤烟产业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种庄稼比以前方便太多!”刘海卫不自觉地点着头说。
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助力,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年,师宗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00元,比上年增长6.9%。
在大同烟叶收购站,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化分定一体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多元产业 带群众“多点开花”
初秋时节,师宗县彩云镇烤烟田里抢茬种植的大豆马上到了收获时节。近年来,在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助力下,当地通过抢茬种植,助力农户实现“一地双收,一季多作”。
“在烤烟地里抢茬种植大豆,会不会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有村民提出了疑问。“这种种植模式能减少土壤病虫害,不仅不会影响烤烟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加大豆收成。”彩云烟叶收购站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抢茬种植外,师宗县烟草部门还在烟后作物上发力,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增加农户收益。
“10月初完成烤烟收割工作后,我们会马上对土地进行清理翻耕,在一周内完成油菜播种工作。”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新村社区因地制宜,烟叶采收后引导农户种植油菜,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还改良了土壤。期间,师宗县烟草专卖局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在油菜育苗、移栽等环节,提供贴心服务,保障“烟粮轮作”技术指导全覆盖。
未来,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将继续走好粮烟协同发展路子,推动以粮食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帮助农户稳住“粮袋子”和“钱袋子”。
赵贵明忙着给蓝莓打理枝条。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产业融合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彩云镇红土村的蓝莓种植基地,48岁的赵贵明忙着打理枝条,为冬季采摘做准备。近年来,师宗县致力于打造“烤烟+”的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蓝莓种植成为当地农户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
红土村的蓝莓基地打造过程中,“县烟草部门技术人员帮忙整合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源,我们的蓝莓产业才得以发展。”该村一名村干部说。
蓝莓基地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创造了800余个就业岗位,农户通过专业培训掌握疏果、智能分拣等技能,年劳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赵贵明就是其中之一。
他家每年以烤烟种植为主,今年种了20多亩,预计收入10多万元。每到蓝莓采摘季,他忙完地里的活计,就到基地采摘蓝莓,每年采摘3个多月,收入接近2万元。
彩云镇的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促进了农户多元增收致富,更是以“莓”为媒,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出资硬化农村道路、修建水塘和沟渠、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十四五”以来,在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路上,师宗县烟草部门做的还有很多。
看得出,在当地,烤烟产业让农户完成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而多元产业则让农户实现了从“吃得好”到“过得好”的跨越。下一步,当地烟草部门将多措并举,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山乡共富新画卷。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