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优癖|来自内蒙的漫画家,用草原故事俘获马亲王的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15:05 1

摘要:这是内蒙古漫画家优癖用画笔渲染的世界,2021年开始,他的《草原志怪》系列漫画上线微博和网易LOFTER,以充满情感渲染力的画风打动人心,斩获第18届金猴奖综合漫画奖金奖。还被中宣部外文局甄选为优秀中国漫画,翻译成日文在X(Twitter)平台向全球读者推广,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风吹过草原,留下多少传说。”

当生命轮回的自然奇观与游牧部落的诡谲经历碰撞,独属于苍茫草原的想象画卷徐徐铺开,在凛冽寒风中,带来有关生命、勇气和信仰的深刻反思。

这是内蒙古漫画家优癖用画笔渲染的世界,2021年开始,他的《草原志怪》系列漫画上线微博和网易LOFTER,以充满情感渲染力的画风打动人心,斩获第18届金猴奖综合漫画奖金奖。还被中宣部外文局甄选为优秀中国漫画,翻译成日文在X(Twitter)平台向全球读者推广,全网阅读量破亿。

而他根据马伯庸小说《克旗羊倌》改编的漫画,也因为让人汗毛直立的氛围感获得无数好评。

“画漫画是我的寻根之旅。”近日,优癖接受潮新闻·钱江晚报专访,他说,想通过漫画刻画草原的辽阔和人类身处其中的渺小感受,“在反复无常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却自由,这种正向而朴实的感受,是我想要通过画笔传达的。”

“呼伦贝尔很辽阔,生活节奏也慢,待着特别舒服,特别安逸,就是冬天太冷了,夏天特别短。”提到家乡,优癖总能有说不完的话,但他还希望能来杭州玩一玩,“我挺喜欢杭州,这是我最想移居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生活安逸。上次来杭州时差不多是秋末冬初,内蒙古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杭州居然还是绿意盎然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能再次感受杭州风光。”

【1】

优癖与漫画的缘分,还得追溯到他小时候。

现在,每当他妈妈提起优癖的童年,总会勾勒出一个手捧小人儿书、跷着二郎腿在炕上看小人儿书的孩子的场景。

而那段过往,优癖至今还有模糊的记忆,“当时看的那些书都是横构图,下面有字有旁白,内容都是些电影截图,比如《铁道游击队》之类的。故事根本看不懂,却让我完全入了迷。”

随着年岁增长,哥哥也总会带一些日本漫画书回来,给那时完全不懂漫画的优癖,“我也不认字,但就是喜欢漫画书,对书中故事充满好奇,比如看《七龙珠》,不明白人物手里为什么会生出能爆炸的球;读《海贼王》,不懂为什么画面里到处都是水……但就是觉得讲的故事很有意思,那时候我就默默地想,我也要画这样的东西。”

这种对图像的敏感,也通过他幼时的爱好体现了出来,“我特别小的时候,话还不会说,筷子也拿不好,就已经开始拿铅笔在纸上画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妈说我特别好带,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面,不淘也不闹,在那画画。”

他还会把电视上动画片的细节记住,然后画下来,“我小时候没有漫画教学相关的书籍可以看,我只能看动画片。难点在于当时的电视没有截图功能,如果我想画动画片的某个角色特征,比如宝剑的护手,就必须一直盯着电视,等特写画面出现,然后仔细观察默默记在心里然后等动画片结束后记住的画面画出来。现在想想,那时动画片里的许多元素,都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2】

直到上大学后,优癖才开始画漫画。

但当时画的漫画更多是沉浸于他自己的幻想世界,并不算是真正的创作。

好在,大学英语老师的一次“牵线”,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作的种子。他回忆,当时英语老师有个朋友,想用蒙古文写本书,正好需要一位既懂蒙语又会画画的人画插图,优癖正好符合条件。

他给对方画了一些图,虽然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没有持续合作,但这次经历让他找到了自信,“我发现我好像是时候可以画漫画了”

怎么画才是有天赋?自学成才算是。“我没看过任何漫画教学方面的视频或书籍,全靠直觉编故事、画漫画,没有方法论。被问为什么这么创作,我也答不上来,就是觉得这样比较适合自己,就这么画下去了。”

优癖说,漫画一般是对开创作的,分左边和右边,一般他画左边第一格的时候,已经知道第二页最后一格要画什么了;画第二格时,也基本知道第三格画什么了,“特别丝滑,好像画面是被我脑子打印出来的。”

或许正是因为冥冥之中天赋的指引,他鬼使神差地想,要给网站投稿,上网搜到了中国原创漫画网站有妖气,“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平台,连平台大不大或者厉害不厉害都没考虑过,直接就注册了个会员,开始画画。”他回忆。

当时他还不懂漫画,用的是比较“野路子”的画画方式——素描纸加日常写字用的0.5mm中性笔。为把漫画发到网上,他还特意花400多块钱买了台扫描仪,“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优癖的第一部漫画作品《平定乱》就是这么诞生的,“连大纲都没有,想一页画一页,没想到还挺受欢迎,总能上网站的首页推荐。”

可惜,这部作品并没有连载下去,因为没有大纲陷入了死胡同,“我就后悔,前面的剧情为什么那么写,搞得现在都继续不下去了。”

后来他还“坑”了几部作品,包括他第二部漫画《暴走星》,“当时是因为处于人生低谷,所以就不画了。到现在还有读者‘催更’,粉丝群还在呢,问能不能哪天把这个故事画出来,让大家最起码知道个结尾。”

【3】

那段低谷期,优癖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会画漫画一个月才能赚400块钱,都是粉丝月票折现,运气好的话,我最高一个月也就赚1400块钱。”他说,按照网站的规则,漫画人气排行越高挣得钱越多,但他怎么画人气都上不去,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画得很差劲,不适合画漫画?

当时优癖住的地方离妈妈家很近,只隔几条街,每天中午会步行20分钟去蹭午饭,“蹭饭时我就在嘴里念叨,是不是真的不适合画漫画,连续念叨好几天。突然有一天表哥打电话给我,说咋的啦,听你妈说你抑郁了?我才知道当时我的状态有点抑郁倾向,整个人都非常低落,后来又开慰自己,最起码不能让我妈觉得我抑郁。”

他用“否极泰来”形容那时的感受,“虽然是低谷期,我也没有停止创作。低谷期间创作了许多短篇的分镜,磨炼自己的叙事能力,终于在某天尝试了投稿漫画杂志的小比赛,结果拿了金奖,对我来说是非常振奋的消息,后来又投了新星杯,也拿了金奖。就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很厉害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劲,就恢复了自信,从而走出了低谷期。”

《草原志怪》诞生则被优癖视作一种巧合,他曾在很多公开场合说过这件事,“2021年之前一直在服务各种甲方,做设计,那段时间很不快乐。后来我老婆出差了,甲方的活也刚好完成了,我在家里太自由、闲得没事,就说要不要画一个只为了自己高兴,不考虑任何其他商业元素的漫画,于是用一晚上时间就画出了《阿爸与狼》。”

这也是为什么,《阿爸与狼》没有采用特别复杂的画法,而是用了一种特别洒脱特别意识流的画风,“我没有刻意画家乡或者草原,就想画个能快速画完又有意思的故事,在脑海里回忆有没有比较有趣且完整的故事情节,就想起了大一时室友讲的他爸的亲身经历,这个故事正好有头有尾,中间还有比较精彩的部分,我就稍微改编了一下。”

没承想,这篇作品间接奠定了他的新画风,很受欢迎。

“我2011年注册微博,到2021年,经历10年才攒了5000个粉丝,没想到画完《阿爸与狼》,一夜就涨了5000粉丝,直接翻倍,这给我的冲击挺大。”优癖回忆,当时他单方面关注的许多漫画家都开始回关,还把他拉进了漫画家作者群,“大家都在夸奖我,那天我过得特别开心。”

当时优癖也没想长期连载,结果《楚乌》&《谷围南亭》作者墨飞在群里问他,什么时候画第二篇故事。他一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再画一个,用四个晚上就画完了《遗弃谷》,“用得也是这种特别潦草的画风,想着不要拖太长时间,氛围到了就行,结果这篇漫画让我一夜之间长了15,000个粉丝,粉丝数量突破了2万。”

他也因此被网易LOFTER发掘,有了《除夕夜》《十丈铜嘴》《塔沙呼》《失而复得》等后面的故事,“我发现粉丝就想看草原的故事,而且我的自我感觉也挺不错,觉得这些故事既神秘又有新鲜感,就这么顺势而为了。”

【4】

优癖将漫画受欢迎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运气”。

一个表现是,从创作到现在,总有一些“邪乎”的朋友给他提供创作素材。

“《阿爸与狼》是大学同学给我讲的,《除夕夜》是我和哥们喝酒的时候,他给我讲的真实经历。”优癖说,他选故事主要是冲着氛围,“《除夕夜》里面有个场景,男主角莫图骑马穿越树林,看向漆黑夜里的树,感觉它们一下子活了过来。哥们给我讲的时候,我听得津津有味,这个氛围感染到我了,就想用画面把我当时的感受呈现出来。”

画到半程,一度比较缺故事,他就四处打听,获得了更多灵感,“《遗弃谷》也是我朋友和其他人聊到的,他又复述给我,感觉特别精彩,有个情节是师父脱掉自己的蒙古袍罩在徒弟身上,救了他一命,结果第二天徒弟醒来的时候,师父只剩下一身白骨了。但这只是中间一个精彩桥段,我当时就想,什么时候逮着最早讲故事的人听一遍。这位朋友也是内蒙人,刚好我们加了微信。”

优癖回忆,确定要画《遗弃谷》这个故事的第二天他就发微信问这位朋友,当年是不是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结果这个朋友给他发了120多条60秒的语音,“我一条一条听,听的时候已经有画面了,知道该怎么改编了,然后就一点一点画出来。”

优癖还有两个朋友是萨满的后裔,他们身上总会发生一些奇特的事,给优癖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身边其他人知道优癖在搞创作,也会主动给他提供素材,分享最近听说的故事,拉他一起去找大师做法。

他毫不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我身边朋友挺不简单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犯不着为了逗我玩编个故事。好在他们也不是搞创作的,都是以第一人称讲他的第一感受,没有加入任何主观的修饰,给我启发特别大。画出来后朋友也挺给我面子,说喜欢我的漫画,有种以我为荣的感觉。”

【5】

优癖漫画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把感受具象化出来。

“《亲爱的骨头》就有点这种意思,我想把一种失去爱人的痛苦具象化,创造一种情感表达,让观众读者也能感受一次失去爱人的痛苦。”

从读者的反应来看他们应该是感受到了,在优癖微博上,《亲爱的骨头》那篇下面获赞最高的评论就是“看哭了”。有人在他的画笔下看到了自然的辽阔,以及人与羊、马、狼等其他物种间的共情与互动,因此反思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我主要是用图像把人和动物之间相处的感受具象化,其实没有粉丝想得那么有深度,里面好多元素都是大家解读出来的。我看评论时就感叹,我的漫画居然还能被这么解读,就像鲁迅先生写文章‘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可能就觉得这么写着好玩,却被衍生出了近百种深层含义,让作品有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这些,贯穿《遗弃谷》《十丈铜嘴》《亲爱的骨头》等作品的莽格斯这一志怪形象也给读者带来冲击。优癖说,这是蒙古族传说里的经典形象,画《草原志怪》之前,他也不太了解这个妖怪,还查过‘莽格斯’在蒙语字典里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丑陋生物。在传说里,如果蒙古人想要杀自己的敌人,就会给对方冠以莽格斯的丑名,这样就会有一种‘师出有名’的感觉,也可以说莽格斯就是敌人的意思。刚好《遗弃谷》里需要一个怪物,我就索性用莽格斯,它挺经典的,也没有固定的形态。漫画中莽格斯形象也完全按照剧情设计,比如必须爬行、有两个腮、能变成两个头等。”

恐怖中夹杂着些许可爱的志怪形象、神秘又具有解读空间的故事,不知不觉,《草原志怪》就变成了一个故事宇宙,“除了《阿爸与狼》和《除夕夜》不是这个宇宙里的,剩下的都算。”

为了丰富这个宇宙,优癖还会有意识埋一些“彩蛋”,“比如《十丈铜嘴》里,白音叔叔递给弟弟的木盒子,说是年轻时一个大师给他的,那个大师的剪影,就是《遗弃谷》里的小和尚;《塔沙呼》里的大师家里挂着一幅画,之后也会出现;《失而复得》里的大师则是《塔沙呼》里大师的后代。”

其中有的是画到酣畅淋漓时灵机一动加入的,有的则是他刻意埋下的,不过都很明显,“读者都发现了,就像拿着放大镜看漫画一样。”优癖笑着说。

【6】

《草原志怪》系列也让优癖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马伯庸“马亲王”。

当时,优癖正在连载,评论区有粉丝留言,说优癖的漫画让他们想起了《克旗羊倌》,“还有人还把节选片段晒了出来,也不提选段来自《克旗羊倌》。但我一看用‘坑巧那’捕杀孤狼,就觉得这故事有意思。但单独的片段拿出来也画不成漫画,就没放在心上。某天晚上我躺着翻手机看评论,心想大家都说马亲王的《克旗羊倌》,就上网搜了一下,看了前两章。”

没想到,看完这个故事,优癖彻底睡不着了,满脑子都是怎么改编这个故事,“比如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剧情怎么修改,结构怎么调整,一晚上我就想得明明白白。”

第二天,优癖就发了个微博,说终于把马亲王的《克旗羊倌》看完了,要是能授权给他画成漫画就好了,“看我发了这条微博,我的粉丝就开始在评论区里艾特马伯庸,我当时还想,你们该烦着人家了!这么艾特人家能理我吗?就把那条微博给隐藏了。结果马伯庸应该是看到了艾特,给我发私信,说他也看我的漫画,很高兴《克旗羊倌》能被画成漫画,然后我俩就加了微信,拿到正式授权后就开始画了,这也算是粉丝成就的我。”

这本《克旗羊倌》改编了将近8个月,发布后效果非常好,甚至引发万人参与深度解读与细节探讨。

后来和马伯庸线下见面,对方留下的一句话,让优癖确认了自己的天赋,“我记得马老师说,创作直觉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并非短暂的灵光乍现。”长期创作后,编剧能力已经写入你的底层系统,之后如果遇到剧情方面的问题,底层系统就会自动执行,让剧情自然而然地生发,不用刻意地考虑创作惯例。这是常年看电影和编剧、创作养成的习惯。

【7】

无论是电影还是漫画,一旦优癖喜欢什么,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画类似感觉的作品。

“比如对我影响最大的漫画是《海贼王》和《全职猎人》,我的出道作品《平定乱》就融合了两部漫画的画风。第二部《暴走星》则与《JOJO的奇妙冒险》风格类似,我看JOJO的时候就觉得太帅了,特别想画一个和JOJO一样又帅又骚气又有超能力的故事,然后创作了《暴走星》;后来我看完昆汀《八恶人》这部电影,太喜欢这个故事了,就想画几个恶人被圈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互相缠斗的带血的故事,因此有了《正午击杀令》这部短篇。”

90年出生的优癖还喜欢看电影,他记得,大学时没有短视频,他假期窝在家里一天能看好多部,连续看一整个假期。

有段时间他突然很想看恐怖片,便集中一段时间专门看各种各样的恐怖片。中间还发生过很有意思的事,美版《咒怨》里有个情节,看完录像带后会来一通电话,电话里会说一句“seven day……(7天)”,这个人7天后就会死亡。“我看的时候特别害怕,结果电影里的录像带刚播完,我家电话就响了,差点被吓尿。”还有个电影叫《鬼来电》,也和电话有关,电影里的鬼刚打完电话优癖家的电话就响了,“有一种突破次元的恐怖感。”

后来,这些娱乐活动也变成优癖找灵感的一种方式,“现在我漫画画得不错,跟那时候大量观影有很大关系。现在看恐怖片已经不是观众视角,全是编剧思维,遇到好的恐怖片就在分析剧情设计。”

现在他又爱上了有声小说或者灵异事件的播客,用作画画时的BGM,“我最近在追怡楽播客,他们有个灵异特辑,是付费听的,我还让我老婆给充了点钱,每期都买来听,有时候会来灵感。”

【8】

妻子是优癖创作生涯中无法绕开的“贤内助”。

好多年前,为画漫画,优癖经常熬大夜,一晚上能画特别多稿,“画着画着突然听到身后有鸟叫声,不知不觉天亮了。”

结婚之后,他和普通上班族一样,作息规律了很多。

优癖又提起在画漫画时卡壳的经历,这是漫画家创作路上绕不开的“槛”。作为他的第一个读者,他妻子总能帮他把剧情拉回到轨道,“画《亲爱的骨头》时我就卡住了,有的地方卡了快三个月,被几页台词和剧情逻辑折磨,为让我找到状态,她就和我面对面探讨剧情,经常两个人一起沉默,一起思考。”

优癖还会让妻子把自己代入漫画中的人物,找到后续的故事走向,“我每画完一段分镜都会翻给她看,还会模仿漫画角色的语气,一边翻页一边讲台词,翻到我想给她看的部分,问一句厉害吧?最后得到她肯定的答复。”

聊到这,优癖想起同行给他说的一句话,“身边有个不懂漫画的人是财富,因为他(她)最能代表普通人的看法。如果我老婆是编剧,避免不了会在建议中融入自己的操作理念,影响我的创作,好在她不懂漫画,所以给了我最直观、朴实的感受。”

【9】

直到今天,优癖都坚信自己不懂漫画,“因为我没有系统学过画漫画。”

有时他觉得自己被大脑释放的电信号蒙蔽了,“大脑很会欺骗人,比如说画《亲爱的骨头》的时候,有时我特别满意,觉得自己是个天才,简直神了。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会想我画得怎么这么烂。我觉得人不能在夜里做决定,容易失落焦虑,这样就会特别悲观,但太阳一出来我就是世界的王。”

他将所有成就归结于天赋和热爱,因为这份上天的馈赠,他才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一直画下去,“为什么漫画家需要天赋呢?因为干这行真得耐得住寂寞,有耐心,如果没有这些挺难坚持的。”

未来,他也会一直画下去。

优癖说,他还想画一些稍具深度的图像小说,具体来说是用漫画形式呈现的长篇小说,“漫画是一种表达形式,题材五花八门,有些像快消品,但我想探讨更严肃的课题,其中的风格差异很难形容,大致就是用漫画画出《隐秘的角落》这种精品剧的感觉,可惜目前我还没有探索出来。”

最后,提及AI对漫画界的冲击,优癖觉得不用太焦虑,在他看来,漫画的魅力是故事情节的代入感,AI不了解人类和人类的情感,所以创作的东西很难让人代入,“我尝试过用AI写人物台词,像《亲爱的骨头》里有个情节,部落里出现了叛徒,族长得说一段话,那段话我就卡了好长时间,因为我从来没写过这种台词。我就问AI,一个村庄里有个吃人的妖怪,要抽签决定献祭的人,族长需要安抚人心,如果是族长你会怎么说?”

AI给优癖写了一大段文字,他从得到了启发,最后用了其中的8个字,“我心想,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来写,于是顺着它的思路就有了现在漫画里族长的发言。”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