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极星5,最高冷的车圈“富二代”该如何自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14:54 1

摘要:这次慕尼黑车展发布的极星5,四门GT造型基本延续了概念车Precept的设计线条,不得不说是真的超前,即使是5年过后至今也仍不显落后,当初新鲜的风格由于时间太久已经被各种友商拿去不再有新鲜感,但确实非常的犀利。双层式的下格栅元素不会缺席,增强了时尚感。车身侧面

极星可以说拥有这个星球上有汽车工业历史以来绝对顶级的审美。

原创简洁,优雅凌冽,毫不拖泥带水,以极致的性能和前卫的设计吸引广泛关注,电车设计当中,我个人觉得仅有保时捷taycan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小鹏P7出来后和极星5形神兼似至少是我看到的很大一部分车迷的共识。

一个全新物种,调性独特,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老嗨用户,是一个可以从零开始建立价值的品牌。

有人说,没有一个燃油品牌能挺过电动化浪潮来袭,转型或重生一定是必然选择,是否可以认为极星是比莲花更适合布局国内的高端品牌。

这次慕尼黑车展发布的极星5,四门GT造型基本延续了概念车Precept的设计线条,不得不说是真的超前,即使是5年过后至今也仍不显落后,当初新鲜的风格由于时间太久已经被各种友商拿去不再有新鲜感,但确实非常的犀利。双层式的下格栅元素不会缺席,增强了时尚感。车身侧面标准的中大型轿跑车身,低趴修长,与传统的燃油轿跑相似,不会有普通电动车的厚实感。

内饰设计上,极星5融合了斯堪的纳维亚的简洁风格与可持续材料。自然纤维、回收织物以及来自食品行业的Nappa皮革成为车内主要的材质。

极星5基于全新开发的Polestar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性能架构),该架构采用了粘接铝材,结合了高强度和轻量化的特点,并将112千瓦时的电池作为结构元素集成在车身中。

另外一点,极星5的高性能版本的悬挂系统配备有磁流变减震器,和通用/法拉利那些的设计一致,再算上铝合金平台和铝合金车身的加成,它想强调的运动味道是够了。

在电动化的时代,数字似乎可以说明一切,但高级且为性能服务的用料,也能提供非常强大的情绪价值。这种传统价值观,越稀有越值钱。

极星的产品绝对是驾驶爱好者心中的好车。只可惜,它的操控取向,与国内智能纯电车市场的主旋律严重不匹配。它没有冰箱、没有零重力座椅、没有“呼风唤雨”的智能座舱、没有“把话说到满”的驾驶辅助。它所具备的,是只有开上它,才能悟到的妙。

所以,极星在国内的营销触达路径非常繁琐,消费者利益感知力不强。这并不怪车,也不怪曾经的营销团队。问题出在,产品与当时市场需求间的供需关系不匹配。

相反,极星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好上N倍,国产的极星2应该有70-90%都卖到了欧洲市场。在一些电动车政策好的国家,极星2几乎就是国内Model 3的状态。

极星一直在销量增长与巨额亏损间艰难平衡。今年上半年,极星全球销量为3.03万辆,同比增长51%。再看看2025年上半年财报,极星汽车营收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56.5%;净亏损11.93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5.44亿美元,同比扩大119.4%。

这是一个品牌的双重现实:在欧洲,它依托沃尔沃的品牌信任还能吃得开;在中国,它的豪华故事讲不下去了,用户不信,市场也不给时间。

今年6月17日,李书福通过旗下PSD Investment向极星注资2亿美元,以每股1.05美元价格认购1.9亿股A类美国存托股。交易完后,李书福对极星的控股比例升至66%,沃尔沃持股则从18%降至16%。这笔资金对于极星当前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注资前,极星股价在1美元附近波动,甚至都要在美股退市了。注资消息短暂提振了股价,但截至8月初,股价较2022年高点仍下跌约90%。可惜这钱也扛不了多久。2025年8月初,已经出现“极星年底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在国内,操控的重要性不如沙发大屏的一半,逆着这个思路造车的极星显然水土不服,它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你可以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不能只靠“血统”在市场里吃饭;你可以讲北欧美学,但也要搞定中国用户的用车逻辑。

从极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套典型“精英主义叙事”如何在庞大复杂的新消费市场失效的全过程。

所以关于极星,海外显然才是它应该关注的市场,就让它踏踏实实在海外市场慢慢成长吧。

来源:21号键盘车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