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韩国方面正式宣布开发其所谓的第五代战机KF-21EX,与被称为四代半战机KF-21在编号上的不同是,“五代机”型号额外加字母“EX”为后缀。未来KF-21仍然代指四代半战斗机,KF-21EX则是第五代战机。
KF-21EX版本概念图
据外媒消息,日前韩国方面正式宣布开发其所谓的第五代战机KF-21EX,与被称为四代半战机KF-21在编号上的不同是,“五代机”型号额外加字母“EX”为后缀。未来KF-21仍然代指四代半战斗机,KF-21EX则是第五代战机。
韩国自2010年前后启动KF-21战机项目后,在西方技术和零部件的帮扶下,项目整体进度还算是比较快。首架原型机在2022年7月19日实现首飞,到2025年,KF-21已经生产了六架原型机。上个月(8月)韩国空军确认采购120架KF-21战斗机,要求开发商“韩国航空宇宙产业集团”(英文简称KAI)在2032年前交付完毕。
KF-21首架原型机
韩国空军希望KF-21战斗机能取代韩国空军仍然服役的大量老式F-4、F-5战斗机,未来KF-21会与F-35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加上F-15、F-16和KF-50战斗机等一同构成2050年前韩国空军的绝对核心战力。
在KF-21从四代半过渡到五代机以后,韩国会退役F-15、F-16。最终以韩国国产第五代、第六代战机(根据KAI最新的计划,2045年前后还会基于KF-21完成第六代战机的开发)为主,F-35为辅,配合四代半KF-21(四代半的KF-21无法直接升级到KF-21五代机版本)和KF-50等形成本世纪下半叶的韩国空中主力。
因此KF-21是韩国希望“航空自主”的关键基石。
但目前的KF-21虽然有着近似五代机的外形设计,但韩国自己也承认其还不属于第五代战机,例如其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没有内置武器弹舱以及性能有限的雷达系统等。
KF-21EX
要让KF-21跨越成五代机,对其大刀阔斧的升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KAI这次提出了颇为激进的升级方案。
弹舱方面从四代半时期的半埋式彻底改为两个内置弹舱,预计可以内置至少两枚“流星”中程空空导弹,或者两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
配备此前版本没有的光电瞄准系统(EOTS),取代目前使用的由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提供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优化隐身设计,采用新型雷达罩,升级为共形天线和研制隐身涂层,使其隐身能力能接近美国F-35战斗机的水平。
升级新的数据链系统,与现有和未来的韩国各型武器系统形成数据串联,以实现“数据链”的整体通用,并具备一定的电子战(包括预警和指挥)能力。
具备人机协同能力的歼-10S
此外是开发连F-22、F-35、苏-57都不具备的人机协同系统,并内嵌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未来与韩国版的“忠诚僚机”能协同作战——这也是KAI希望KF-21EX能摸到五代半战机门槛的重大举措。
同时,KAI还希望能其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成为全球最便宜的五代机之一。
可以说,这份方案十分激进和有野心,其不但希望韩国借此成为全球军事航空强国,还希望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先进战机出口国。最终将KF-21EX打造成一款具备庞大出口潜力的隐形战机,以撬动东南亚、中东和东欧的战机市场。
但韩国人想的挺美,实现起来不可能像KF-21那样顺遂。
KF-21本身就采用了大量西方成熟货架产品或提供了许多帮助,例如发动机来自于美国通用动力的F414、机罩来自美国的Texstars、弹射座椅来自英国马丁·贝克、起落和紧急制动系统来自于西班牙的CESA,此外飞机上还有来自洛克希德·马丁、霍尼韦尔、Triumph、UTC、柯林斯等公司的各种零部件。
BAE(美国分公司)、Calspan等公司则提供了飞控设计、风洞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研发支持。
可汗战斗机首飞
当然,与国内其它媒体声称KF-21纯粹是西方零部件“组装”不同,与土耳其“可汗”战机相比,KF-21的韩国本土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其雷达虽然由以色列埃尔塔和瑞典萨博提供了帮助(包括测试、算法和改进方案),但仍然是韩华公司自己主导开发,同时该公司还开发了适配KF-21的光电瞄准吊舱;电子战套件由LIG Nex1(LG集团子公司)负责。
飞控由KAI和ADD(韩国防卫发展局)主导开发与集成,虽然在航控算法验证、冗余设计与认证测试等环节仍然离不开海外公司和工具;起落架由现代集团下属的WIA公司负责;机身材料由韩国KAM和KC公司负责(例如复合材料机体结构和碳纤维材料)、斗山集团则参与了液压系统等。
KF-21
总之,这的确是一架韩国供应链深度参与的战斗机,但在许多核心尖端技术上又的确是国外公司提供。
想要在技术上成为五代机,那么韩国本土公司能否通过对F-35战斗机的“学习和模仿”就能掌握先进技术?
同时,西方公司是否拥有相关技术,有五代机技术的公司又是否愿意提供给韩国?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美国拒绝向韩国提供F-35同等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以色列埃尔塔和瑞典萨博也没有开发第五代战机所需雷达的经验——目前埃尔塔公司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最大的海外客户是印度的LCA光辉战斗机,韩华和埃尔塔一起合作就能开发出比F-35更好的雷达?这让人很怀疑,况且F-35的坤化镓相控阵雷达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中国。
光辉 MK1战斗机
再举个例子,五代机对于机身重量的要求堪比对雷达的诉求,同样该技术美国不会提供给韩国——事实上KF-21即便四代半版本就已经存在严重的“超重问题”,这也是该机为何拥有澎湃动力(两台F414)的情况下,飞行性能并不尽如人意,以及内置弹舱方案为什么会那么小的原因。
原本KF-21是作为中型偏轻型多用途战机的目标研发的,通俗点说,韩国方面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架隐身版的F-16。结果在空重数据上,KF-21比F-16、阵风、歼-10等中型战机重30%以上,导致KF-21航程、机动、载弹方面的数据都很难看。
动力方面韩国已经躺平了,准备完全依赖国产化的美国发动机。虽然韩国也有航发方面的长远规划,但基于航发研发难度的现实,韩国没有在该方面进行深度的准备工作。
因此,且不讨论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电子战等更加难以实现的五代机目标,就雷达、机体、动力等方面,韩国想要在未来几年内就开发出五代版的KF-21EX,难如登天。
尽管可以在一些指标上进行妥协,如此一来可以加速所谓五代机的研发进度,例如韩国五代机方案里就和F-35一样舍弃了超音速巡航,航程、态势感知能力也可以做大幅度的妥协,似乎韩国的五代机只有一个目标:追求隐身,或至少看起来隐身性能很好。
F-35没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其实这倒是一个“现实”的目标,只要隐身外形上做足功课,再加上隐身涂料的加成,哪怕是一个拖拉机都能实现不错的隐身能力。
而对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空军而言,隐身战机肯定比米格-29、幻影-2000、早期版F-16要强得多,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
内置六枚远程空空导弹?能内置几枚炸弹偷偷摸摸地解决叛军营地就够了,其它的不需要;1.6马赫超音速巡航?我全国都没几个能把飞机升空的飞行员,不需要;超强态势感知能力?太奢侈了,用不着......
如此看来,中美的五代机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战力过剩”、“先进过剩”。唯有韩国的KF-21EX,什么性能都不行,但是隐身可能还不错,价格还很便宜,这就足够了。
来源:盖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