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用它测橘子皮得出血氧值,还有人用带测血氧功能的智能手表测火腿肠也有读数。这让众多消费者质疑其准确性:对非人体物品都能测出血氧值,那测人体数据可靠吗?要弄清楚,需先了解血氧仪工作原理。
近期血氧仪热度飙升,这个能快速检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人体氧气状况的小设备,因网上一些奇特测试视频陷入争议。
有人用它测橘子皮得出血氧值,还有人用带测血氧功能的智能手表测火腿肠也有读数。这让众多消费者质疑其准确性:对非人体物品都能测出血氧值,那测人体数据可靠吗?要弄清楚,需先了解血氧仪工作原理。
血氧仪原理基于光的穿透与反射特性。常见指夹式血氧仪,一侧发射器发射特定波长光线。
光线穿人体组织时,遇氧合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红外光大量被吸收,红光大多能穿透;遇脱氧血红蛋白(未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则相反,红光被大量吸收,红外光大多通过。
光线穿过后抵达另一侧接收器,若接收到红光多,表明遇大量氧合血红蛋白,红外光被截留多,人体含氧血红蛋白含量高,即血氧值高,反之则低。
这种一端发射、另一端接收光线的是投射式血氧仪,而智能手表采用的是反射式血氧仪。
反射式血氧仪中,光线从设备射出,部分从人体表面反射回,按预定轨迹经反射回到接收器,通过对比反射光线中不同波长光的比例计算血氧值。
正因只要物体能吸收或反射红外光、红光,血氧仪就能检测并显示数值,它无法分辨检测对象是人体还是橘子皮等。
厂家若添加识别算法可区分,但会大幅增加成本,且对提升核心检测功能作用不显著,所以部分厂家未做此研发投入。
相比恶搞测试,更应关注对人体检测的准确性。实际检测中,光线遇较厚皮肤、老茧、指甲油、假指甲或不同肤色个体,都会干扰光线穿透与反射,影响检测结果。
2020年研究指出,不少血氧测试仪算法未针对深肤色人群优化,导致黑人群体使用时血氧读数常偏高,重症患者未获及时优先治疗,引发少数族裔群体对厂家忽视其健康权益的不满。
所以厂家若资源有限,排除这些常见干扰因素比防止恶搞测试更具实际意义。
同期蒙脱石散也备受关注。因传言之前的一些流感的毒株可能致肠胃不适、严重腹泻,有人在朋友圈称蒙脱石散对治疗此类流感引发的腹泻有特效,消息迅速传播,引发抢购,致其一度脱销。
那蒙脱石散究竟是什么,真有这么神奇吗?
蒙脱石散是常用止泻药,其作用机制并不简单。患者服用后,药物颗粒本想透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它本质是天然矿物质,类似“土”。
胃不吸收,部分颗粒滞留胃黏膜表面,其余因胃黏膜空间占满,顺着消化道流向肠道找吸收机会,肠道同样拒绝吸收,大量颗粒滞留在肠道表面,随时间推移覆盖整个肠胃壁。
科学家测算,3克粒径45微米的蒙脱石颗粒就能覆盖成年人整个肠胃壁。
蒙脱石散覆盖胃肠道后发挥吸附作用,它吸附能力极强,堪称矿物中的“贪吃鬼”、“大胃王”,能吸收自身十几倍体积的水分,还能吸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和气体。
其多面体结构使其表面积大,增加了与病原体接触概率,病原体接触到蒙脱石形成的保护层就被吸附,无法损害肠胃壁。
患者因腹泻失水喝水时,蒙脱石散能吸收部分水分,弥补肠胃患病后吸水锁水功能的损失,使肠道环境干燥,缓解腹泻,避免严重“喷射”情况。
患者进食时,肠胃蠕动带动食物冲刷肠胃壁上的蒙脱石散,吸附大量物质的蒙脱石散脱落,随粪便排出,完成止泻使命。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保护肠胃,且不被身体吸收,属物理防御机制,副作用相对小,所以广为人知。
但副作用小不代表没有。它吸水能力强且吸水后体积膨胀,患者服用时饮水过少,可能从腹泻转为便秘。
同时其形成的保护层会吸附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影响其他药物吸收与疗效,多种药物同服时易干扰其他药物治疗效果。
此外蒙脱石作为天然矿物含伴生杂质,即便加工也难完全去除,其中微量铅元素对婴幼儿有铅中毒风险,因其身体脆弱,对铅等重金属代谢能力差。
总之,蒙脱石散有止泻功效,但并非万能,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最好是在正规医院和医生指导下使用。
所以很多医生对大家疯狂抢购感到不解,因他们了解其本质和作用机制,也知道市面上有其他常用药可通过不同方式达到相同治疗效果,能作替代品。
在春季流感较为严重的时候,大家购买必要医疗用品保护健康是人之常情,但应保持理性冷静,不盲目跟风抢购,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医疗用品。
文本来源@赛雷三分钟 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