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雄激素越旺盛越好吗?医生提醒:60岁后,或将面临4大问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3:2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60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62岁,精神头不错,走路带风,说话中气十足。每年体检,除了轻度脂肪肝,其他指标都还过得去。但最近他却开始犯难:晚上睡不踏实,白天心烦气躁,平时总觉得肚子胀,排尿也没以前利索了。

他怀疑自己“雄风不再”,于是悄悄买了些“补肾壮阳”的保健品,还在网上找了些提高睾酮的“食疗法”。吃了一段时间,似乎改善不大,反而感觉人更疲惫了。

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在门诊里并不少见。很多男性一旦年过六十,就开始关心自己的“激素水平”,生怕“雄激素低了”,影响身体状态。但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们通常说的“雄激素”,主要指的是睾酮(Testosterone)。这是男性最重要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少量也来自肾上腺。它不仅关系到性功能,还影响肌肉、骨骼、情绪甚至认知。

但这并不意味着“睾酮越多越好”。雄激素是身体精密调控的结果,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带来问题。特别是进入老年阶段,身体的代谢能力、器官耐受力都在下降,过量的激素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根据《中国男性健康报告》的数据,男性睾酮水平从30岁以后就开始缓慢下降,每年平均降低1%。到了60岁,约有三成男性的睾酮水平会低于正常下限。

这是一种自然变化。并不等于“病变”,更不需要过度干预。但问题是,一些老年男性察觉到自己“没以前有劲儿”,就误以为是“雄激素不够”,而盲目通过药物或保健品提升激素水平,结果反而带来了更多隐患。

医生提醒:60岁之后,雄激素水平不要盲目追高,因为它可能引发以下四个健康风险。

过多的雄激素,会刺激前列腺组织持续生长。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很多男性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而雄激素的刺激,会像给这团“膨胀的气球”持续打气,让它越长越大。

结果就是:排尿困难、尿频夜尿、尿不尽,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

更值得警惕的是,前列腺癌的发生也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高睾酮直接导致前列腺癌,但已有研究发现,长期补充外源性睾酮可能会加快已有癌变细胞的发展速度。

雄激素会增加红细胞数量,使血液变得更黏稠。这种变化在年轻人身上可能无碍,但对60岁以上的男性来说,血液黏稠意味着更高的血栓风险

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指出,接受睾酮治疗的老年男性在治疗后一年内,心脏事件(如心梗、中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特别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更要谨慎对待“提高睾酮”这件事。

很多人不知道,雄激素水平过高也会扰乱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引起情绪不稳、易怒、焦虑,甚至睡眠障碍。

一些老年男性在使用提升睾酮的药物或补品后,会出现“白天精神不集中,晚上睡不着”的反应,有些甚至伴随明显的焦躁和攻击性。

这背后的机制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激素水平的“人为拔高”会扰乱身体原有的内分泌节律,对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造成负担。

雄激素参与脂肪和糖的代谢调节。过高的雄激素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波动、脂肪堆积,加重代谢综合征

更重要的是,许多提高睾酮的药物或补品,代谢过程主要依赖肝脏和肾脏。对本身已有一定功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诱发肝功能异常或肾损伤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不少老人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保健品,出现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甚至发展成药物性肝炎慢性肾病

不是所有的“激素下降”都需要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体检指标也在合理范围内,大可不必焦虑。

但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男性性腺功能减退(LOH):

持续性疲劳,对生活失去兴趣

性欲明显下降,或勃起功能障碍

情绪低落,易怒焦虑

肌肉减少,体脂增加

睡眠质量下降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不建议自行购买激素类产品或保健品,特别是网上售卖的无认证产品,风险极高。

与其盲目补激素,不如从生活方式上做出调整。以下两点,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自然维稳”方法:

1.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运动
研究显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有助于提升自然睾酮水平,还能改善情绪、睡眠和代谢功能。

2. 饮食均衡,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会抑制睾酮的生成。多吃富含锌、维生素D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蘑菇、坚果),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

写在最后

60岁之后,雄激素的确会下降,但这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不必过度恐慌,更不应盲目补充。

衡量健康,不是看“激素多不多”,而是看身体是否平衡稳定。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激素水平,最靠谱的做法永远是:找正规医院、挂男科或内分泌科,做一个系统评估。别被广告和“壮阳神话”迷了眼。

身体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大,关键是你要听得懂它的提醒。

参考资料:

《中国男性健康报告(2022)》

JAMA. Association of Testosterone Therapy With Mortalit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Men With Low Testosterone Levels.

国家卫健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1年版)》

来源:中医益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