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海风声鹤唳,局势紧绷。虽说多数分析指美军大概率按兵不动,但美国内部鹰派势力却蠢蠢欲动。
台海风声鹤唳,局势紧绷。虽说多数分析指美军大概率按兵不动,但美国内部鹰派势力却蠢蠢欲动。
他们坚信,唯有一战击溃中国,才能让美国霸权稳若磐石。
近年,美国对台军售不断加码,各类兵棋推演更是接连上演。
多次推演结果都是美军在台海无力取胜。
美国各大智库频繁抛出战争剧本,推演手法日趋极端。
比如,兰德公司就认为,若战事爆发,应直接摧毁中国沿海工业,打断其反击能力。
摧毁中国工业?
台湾,这座岛屿,自冷战以来,始终悬挂在东亚局势的顶端,既未归于平静,也未爆发冲突。
几十年间,围绕其归属权的争议暗流汹涌,台海局势虽屡起波澜,却始终未至失控。
这一僵局维持已久。
朝鲜核试验的威胁、印巴克什米尔的激战,频频占据国际视线。
相比之下,台湾问题仿佛被置于暗角,沉寂而微弱,只在少数时刻被短暂提起。
但今日不同往昔。
当前局势之紧张,远超往年。
美国在遏制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几近黔驴技穷。
各种手段轮番上阵,收效寥寥。2018年,特朗普政府高调挑起贸易战,对中国出口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意图重塑国际经济格局。
其后数年,中美摩擦不断升级,从商品关税延伸到技术封锁、金融围堵。尽管美国声势浩大,但现中国并未因外部压力崩溃,反而在危机中迅速调整,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构建起更加稳健的经济体系。
反观美国自身,打击对手未成,反受其累。
供应链中断,制造成本上升,物价普遍飙涨。
对华关税政策,并未带来制造业回流,反倒推高了国内通货膨胀。
如今,美国消费者不得不为一场本国政府主动挑起的贸易战埋单,生活压力日益加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局势至此,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手中的牌。台湾,再次成为他们寄予厚望的棋子。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尖锐的敏感点。
美国心知肚明,任何对台问题的操弄,都能引发强烈反应。
因此,近年来,美国在台海频频动作,军事援助、政要窜访、舰机巡航,一项接一项,毫不掩饰。
事实上,美国内部早有共识:若台海爆发冲突,极可能演变为中美直接军事对抗。更有鹰派学者和智库,早已着手推演具体战争场景,寻找如何“取胜”的路径。
兰德公司提出的方案尤为典型。
他们主张,美军若介入台海冲突,不能仅止步于协防台湾,而应主动发起针对中国沿海工业基础的打击。
通过毁灭性打击制造业、能源枢纽与物流体系,迫使中国在战争初期失去持久抗衡的能力,从而在有限时间内改变战局走向。
难以成功的计划
台海长期被视为全球最危险的引爆点。
不同于地区性摩擦,这里牵动着两大核国家——中国与美国,同时也卷入日本、澳大利亚乃至俄罗斯。
稍有失控,便可能引发核战争,全球战略格局因此剧烈震荡。
正因如此,美国智库围绕台海冲突推演过无数方案。
他们普遍认为,若真决意开战,必须参考历史上两场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一是二战时期对日本的全面轰炸,二是伊拉克战争中的“震慑打击”。
其核心思路,便是动用压倒性兵力,一举削弱中国的工业与军事体系,从根本上剥夺其持续作战能力。
兰德公司作为主力智库,多次提出相关作战计划。
以往的方案,主要集中在打击军事目标,诸如空军基地、机场、防空系统等,目的在于让解放军短时间内失去战场主导权。
而最新设想则更为阴狠,手段也更加极端。
他们主张采用南北两线夹击策略,不仅打击解放军作战力量,同时瞄准民用基础设施,意图在摧毁军事能力的同时,彻底破坏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与战时动员能力。
北线方向,美军计划在日本、韩国等基地集结超过1500架作战飞机,发动大规模空袭集中打击东北与华北的原油储备基地,直接掐断能源命脉。
理论上,在战略储备耗尽后,中国工厂大规模停摆,企业无法复工,武器装备生产链断裂,军民生活陷入能源极度短缺的困境。战斗力因此严重衰减,乃至全面瓦解。
南线则以驻冲绳美军为空中主力,主要针对解放军渡海作战部队进行打击。
计划不仅限于正面阻击,还包括破坏沿线后勤支援设施,如桥梁、隧道、公路、铁路。
通过切断人流与物流,极大迟滞解放军后续增援和补给,甚至在解放军主力部队渡海中途发动半渡而击,力图在最脆弱阶段给予最大杀伤。
美国智库还推演了次生危机情景,如果交通基础设施遭到大规模破坏,沿海经济圈中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将因失业和流离失所形成规模庞大的流民潮。
这股无法管理的巨大人群,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进一步冲击国家稳定。
按照美方设想,通过南北两线的同步打击,瘫痪中国的基础工业体系与社会秩序,将使中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从而丧失与美国竞争的能力。
但问题在于,美方推演存在严重偏差。
解放军现代化程度远超九十年代,反击体系早已建立,反制手段层出不穷。若美军胆敢发动所谓“千机大轰炸”,极有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反击。
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布局,一直被视为其干预西太平洋事务的前沿力量。
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美军重兵部署,为其快速投送军力提供了保障。其中,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与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更是战略核心。
这两座基地地理位置极为敏感。嘉手纳距离中国大陆不过五百公里,乌山更近,仅三百公里左右,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在现代作战体系下,这样的距离,几乎等同于“近在咫尺”。
对于装备先进导弹系统和航空兵力的中国而言,这样的距离,意味着可在极短时间内对目标实施打击。
一旦冲突爆发,这些基地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火力打击的优先目标,甚至在开战初期就被重创。
事实上,美军在科索沃与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为其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形成了外界对美军“速胜神话”的认知。
然而,面对今日之中国,复制旧日经验,远比想象中困难。
近些年来,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投入巨大,特别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领域迅速崛起。
空中防御网密布,地对空导弹系统、预警体系、战斗机群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合防御。
中国大陆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善、最密集的防空和反导体系之一。
无论是海上来袭的巡航导弹,还是空中突防的战机群,都难以轻易穿透。美军若要在中国沿海上空自由活动,早已不再现实。
中国火箭军的打击力量已今非昔比。以“东风”系列导弹为代表,射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部分型号更可威胁到美国本土。
这使得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基地,在战争初期就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此外,解放军的反舰导弹体系也已成型。
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多波段制导技术、末段突防能力,使中国的反舰能力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美军航母编队若贸然接近,有可能沦为靶场上的猎物。
在这样的战略现实下,美国若试图对中国实施军事打击,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自身也必须承担极高的反击风险。
今时不同往日
兰德公司设想一旦中国内部陷入混乱,工业体系遭到重创,美国便能赢得一场全面的中美战争。
他们的逻辑,建立在“战略轰炸”的传统上。
这套理论曾在二战中对德国和日本发挥过重要作用。
彼时,美军依靠空袭,重创了德国和日本的工业能力,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对日本的轰炸,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日本本土的生产体系,严重削弱了战争潜力。
但将这套战术直接套用于今日之中国,注定只会招致灾难性的失败。
战略轰炸本身需要巨大的空中力量投入,需要持续、密集、高强度的打击,同时必须以牢固掌握制空权为前提。缺一不可。而今之美国,已远非二战时期那般轻松。
在面对中国时,美国要想在本土上空夺取制空优势,几乎没有现实可能。
在美军现役的作战机群中,真正具备较强生存能力、能够执行突防打击任务的,只有少数B-2隐形轰炸机与F-35战机。
其余主力型号,面对中国本土密集的防空火力,只能沦为靶子。
若坚持执行所谓“对华战略轰炸”,美军自身的损失必然空前惨重,且难以承受。
更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期间,即便美国对德国拥有空中优势,在对德战略轰炸期间,美国依然损失了大量飞机和飞行员。
由此观之,兰德公司的所谓“摧毁中国工业、赢得战争”的计划,实为纸上谈兵。
更进一步,中国的国土面积高达960万平方公里,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工业体系。
无论是能源、制造业,还是重工业布局,均呈广泛分散之势。
美国即便集结千架战机,发动数月轰炸,想要整体摧毁这样规模的工业体系,根本无从谈起。
现实例证近在眼前。俄罗斯对乌克兰这样一个中型国家,发射了成千上万枚导弹,至今也未能彻底瘫痪其能源和工业体系。
乌克兰防空力量远逊于中国,而俄罗斯的打击强度已堪称世界级。
由此推测,美国若想用空袭摧毁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广大地区的基础设施,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哪怕只针对中国某一个省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基础设施破坏,所需付出的代价,恐怕也远超外界想象。
更不要说,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和无穷的人力资源储备。
即使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依然具备超强的韧性和动员能力,远非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可以类比。
这一方案一厢情愿地将中国视作二十年前的伊拉克,完全无视了解放军的真实实力。
这种认知上的傲慢和轻率,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冒险。
而且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战火绝不会局限于区域,必然蔓延至周边,甚至波及全球。
新加坡这样的岛国,作为区域经济枢纽,将首当其冲,面临严重的经济萧条,乃至整体社会倒退。
全球供应链中断,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界经济恐将陷入长期衰退。
而对美国自身而言,代价同样惨重。
若美军胆敢轰炸中国沿海城市,中国的反击绝不会手软。解放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将把目标直接指向美国本土,特别是西海岸的经济核心地带。
这种局面,根本不是所谓“有限冲突”。
更现实的问题是,美国是否真愿意为了台湾岛上的一小撮分裂势力,与中国这样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开战?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美国从未单独与任何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直接交战。
无论是朝鲜、伊朗,还是俄罗斯,美国始终保持着极度克制。哪怕面对比中国弱小得多的朝鲜,美国也从未轻举妄动。
至于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这些国家,都是在美军掌握绝对军事优势的前提下,才敢贸然发动战争。
而且,即便如此,美国通常也会联手北约盟国,一同出兵,从不独自承担战争风险。
俄乌冲突便是最直观的例证。
美西方选择的是提供武器支援,提供资金援助,但始终不敢直接派兵介入。
基于此,兰德公司提出的所谓对华作战方案,在现实中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归属从未改变。
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可动摇的核心利益,关乎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个问题,轮不到任何外部势力置喙,更不会容忍外来干涉。
中国政府的立场一以贯之。对于任何试图以“以台制华”为目的的图谋,中国绝不会坐视。
对于任何外部势力对台湾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提供武器支持的行为,中国必定坚决回击。
必要时,不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使用武力,彻底粉碎任何分裂行径与外部干涉。
我们的立场坚定明确。任何胆敢挑战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必将遭到最严厉的反制。
中国说到做到,绝不会有丝毫退让。
参考资料:
美智库:中美开战将摧毁中国工业,我军敢于亮剑,后果美承受不起
中华网军事美智库眼里的中美战争:摧毁中国工业基础,后果将令美军承受不起海纳新闻
来源:爱吃凉拌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