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运营角度如何看待西贝预制菜之争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2:27 1

摘要:预制菜之争,不只是餐饮理念的碰撞,更是品牌认知、用户心智与内容传播策略的交锋。当西贝与罗永浩在舆论场上激烈交锋,产品运营者应如何解读这场“认知战”?本文将从运营视角切入,解析品牌表达、用户预期与内容策略之间的微妙张力。

预制菜之争,不只是餐饮理念的碰撞,更是品牌认知、用户心智与内容传播策略的交锋。当西贝与罗永浩在舆论场上激烈交锋,产品运营者应如何解读这场“认知战”?本文将从运营视角切入,解析品牌表达、用户预期与内容策略之间的微妙张力。

西贝预制菜争议沸沸扬扬,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不过无论西贝的官司输赢与否(我认为大概率会赢),但是西贝在这次公关战和品牌展是输得很彻底,不知道贾老板养没养公关团队,如果养了我觉得可以把这一群fw解雇了吧?

一、双方优劣势分析

事件的始末不说,结合心理学与公关传播学视角拆解双方优劣势:

罗永浩的优势(Strengths)

1. 舆论主导权:

老罗将自己与消费者绑定,站在了大多数群众一侧,精准利用“价格虚高+预制菜隐瞒”的痛点,触发消费者情感共鸣。

将“个人吐槽”转化为“消费者知情权”的公共一体,呼吁立法标注预制菜,占据道德制高点。

2. 传播杠杆:

老L的粉丝群体和网红体质,多平台联动,将事件升级为行业透明化议题和公众话题,迅速扩大影响力。

罗永浩劣势:(Weaknesses)

1.事实依据薄弱:定义混淆,国标明确中央厨房预加工≠预制菜,其指控和法规存在偏差

2.过度情绪化风险:称西贝100%撒谎,可能引发群众对其动机的质疑。

我认为这两个劣势也没那么劣。

西贝的劣势(Weaknesses)

1. 认知错位:

陷入“术语陷阱”,国标定义(中央厨房预加工≠预制菜)与大众认知(预包装混合加热=预制菜)存在鸿沟,大部分群众不清楚预制菜和中央厨房预加工的区别。性价比质疑未回应,人均消费100高定价与预制体验感的矛盾,未给合理说明

2.公关失误:

创始人情绪化回应:创始人强硬表态起诉,被解读为“回避核心问题”,激发公众逆反心理(对抗性信息处理)。侵犯隐私:公开罗永浩消费菜单,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3.信任修复行动不足

透明化流于形式:开放出发缺乏公信力背书,被质疑公关表演。

西贝的优势(Opportunities)

1. 合规性依据:

新国标明确排除中央厨房预加工,可借势重塑标准话语权。

2. 供应链透明度:

自建中央厨房与冷链体系,具备可视化溯源基础。

3.品牌规模背书:行业地位和客户群体。

4.预制菜和中央厨房相关利益群体庞大

预制菜和中央厨房相关利益方群体庞大和资本号召力(这里不多说)。

外部威胁(Threats)

– 消费者对预制菜安全焦虑蔓延,行业信任危机波及头部品牌。

二、罗永浩成功运用了哪些群众心理学

1.损失厌恶效应: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效应,消费者普遍认为“我花高价买的是现炒菜品,若为预制菜,感觉自己被欺骗”,老罗强调“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将焦点从“是否使用预制菜”转向“高价≠高价值”,激发用户对“被剥削感/损失感”的愤怒。

2.从众效应(羊群效应):罗永浩就是那头领头羊“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他发声,大量网友开始晒西贝菜品包装和负面信息。

3.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罗永浩将议题定义为“消费者知情权vs.商家欺骗”,而西贝陷入“法律合规性”辩护,前者更易唤起共情。

4.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人们更愿意接受符合已有信念的信息,忽略排斥相反证据

许多消费者就对餐厅预制菜存疑,罗永浩言论敲好印证了他们的猜测。罗永浩还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看似客观求证,实则强化“西贝有问题”的预设,引导公众只关注支持其观点的信息。

5. 情绪传播优势:

“恶心”“贵”“正义化”等情绪化词汇病毒式扩散,西贝理性回应被淹没(情感>事实传播律)。

6.对抗性情绪:人们感知到自由被威胁,会产生强烈反抗,支持被压制的一方。

贾国龙强硬回应“一定要起诉”,反而引起公众逆反心理,老罗一句“嗯,我准备好了”,塑造出“无畏强权”的形象,赢得同情。

7.锚定效应(光环效应):老罗一直是以反假先锋、消费者维权先锋(可以看西门子事件),所以很多群众更容易相信老L,站在老L一侧。

这场争议的本质,不是“预制菜能不能用”,而是消费者是否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西贝公关翻盘策略

贾老板有2种选择:继续硬刚、选择和解妥协和解。

如果选择妥协,下面是不错的翻盘错略:

短期:危机止损(72小时黄金期)

1. 情感修复:

CEO紧急道歉:承认“沟通不足致误解”,替代法律威胁姿态,满足公众情绪需求。

与老罗快速修复关系:邀约老罗事实探店直播后厨,并对消费者普及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的区别。当然这点私底下有没有$,咱不管。

设立透明基金: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飞行检查,赋予监督权。

2.认知重构:

现制直播行动:例如每日直播3道争议菜品从食材到出餐全流程(如牛大骨),用可视化对抗“预制”标签。

中期:信任重建

1. 标准教育计划: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中央厨房白皮书》,区隔“工业预制菜”与“餐企预加工”。

2. 产品分层策略:

菜单标注“现制/预加工”标识(如=现场烹制),主动满足知情权。

长期:行业领导力

发起优质预加工联盟,推动“透明供应链认证”,将危机转化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角色。

如果选择硬刚,很多公关举措不适合放到台面上,因为有些手段会比较脏,一共这几点:1.要有可抗衡的舆论力量,既然老L采用群众舆论,那西北也要开展各种水军策略和大V站台;2.解决问题比较困难,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3.利用官方站台 4.拉同行下水,转移话题。

关键结论

罗永浩胜在“情绪动员力”,西贝败于“认知沟通失效”。贾老板和罗老板玩舆论战还是差一点,毕竟罗老板的本职工作就不是干实体,好不容易干了个实体“锤子”,还差点被自己锤死。

本文由 @luff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