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阿荣旗红色文化资源,讲述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的抗战历史,阿荣旗委宣传部、阿荣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阿荣旗融媒体中心将陆续推出红色文化题材系列广播宣讲《电波里的抗联故事》,邀请红色讲解员、少年宣讲员、支援抗联群众后代等用声音讲
为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阿荣旗红色文化资源,讲述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的抗战历史,阿荣旗委宣传部、阿荣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阿荣旗融媒体中心将陆续推出红色文化题材系列广播宣讲《电波里的抗联故事》,邀请红色讲解员、少年宣讲员、支援抗联群众后代等用声音讲述那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红色故事,带你走进那段艰苦卓绝不可忘怀的历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讲述人的声音。
84年前,一位抗联将军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呼伦贝尔大地上。84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去,山河早已无恙,但他的故事我们却从未遗忘。他就是文武将军冯治纲。
1908年,冯治纲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他凭着浓浓的爱国热情和一手好枪法,组成了当时名震一方的“文武队”。1935年,冯治纲参加了东北抗联队伍,次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被任命为西北远征军总指挥,率领抗联队伍进入呼伦贝尔。
1940年2月4日,冯治纲率领部队到达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时发现敌情,冯治纲带着警卫员裴海峰和其余几名战士飞奔到南山坡,在侦查敌情时与日军遭遇,在战斗中,冯治纲等人被柞树棵子刮下了马,其他几名战士也相继中枪倒地。警卫员裴海峰双腿中弹,让他先撤离,但他为了保护战友,与日军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年仅32岁的冯治纲与裴海峰同时牺牲,裴海峰年仅19岁。当敌人得知冯治纲是东北抗联重要将领后,更是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到长春去报功,他的亲人至今也没有找到烈士忠骨的下落。
今天,我们能够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冯治纲将军一样的英雄,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抗日战场。14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85年峥嵘岁月永志不忘,精神不朽,山河永念。
来源:阿荣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