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中国处理不慎将陷入战略被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6:45 2

摘要:沸沸扬扬的日本排核污水事件处理下来就是,日本政府依然毫无心理负担的在排核污水,据目前的最新,日本已经排了11轮核废水。

沸沸扬扬的日本排核污水事件处理下来就是,日本政府依然毫无心理负担的在排核污水,据目前的最新,日本已经排了11轮核废水。

作为“邻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和日本离得近是无法否定且令人难过的事实,所以日本核废水排海问题我国处理不慎可能会陷入战略被动的局面。

一、

因为事件广泛被关注的时间是2021年,一晃眼已经过去了3年多,甚至马上满4年,这里简单的回溯一下排海事件的始末。

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其实要追溯到2011年,在日本的东北部海域发生了一场9.0级的地震,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

海啸冲毁核电站应急电源,导致1-3号机组堆芯熔毁,氢气爆炸释放放射性物质,该事故也被定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最高级7级,与切尔诺贝利同级。

为了应对这起事件,核电站就向核反应堆持续注水以此来冷却反应堆,我们熟知的“核废水”就这样产生了。

实际上在这时就有超过1万吨的受污染海水排放。

截止2023年排海前,核废水的总量已经有134万吨,2021年,日本宣布将这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地震这种天灾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固然令人同情,但是这不是让全世界人民埋单的理由,核废水也有其他的处理方式,但是日本政府选择的是最简单也是最让人厌恶的做法。

据日本成立两个由政府官员和相关专家组成的专门小组委员会称其实核废水的处理方案有五种,排海是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

方案一,注入地层,将污染水注入2500米深左右的地层结构中;方案二,排入海洋,将核污染水稀释或分离放射性物质后排入大海;方案三,蒸汽排放,将核污染水进行蒸发,通过排气管道排入大气;方案四,电解释放,将核污染水进行电解反应,将生成的氢气排入大气;方案五,固化填埋,把核污染水和水泥等材料混合成固态后埋入地底。

据估算,像方案三和方案四,需要用到分离的,用氢气分离法,将花费大约1000亿日元;埋在地下,将花费2400亿日元;而排放到海洋中,大约34亿日元就够了。

34亿和千亿确实没有办法比,但是这是良心和责任的价钱。

二、

了解处理核废水的方法后,又有了新的问题,核废水就一定要处理吗?一定要现在就排吗?

其实34亿是最初的价格,后来因为计划改变等原因,这笔价格就已经到了430亿日元,时间也由88个月,到现在的30多年,算是日本政府方面一个小小的退步。

日本不少专家认为只要把污染水的新增控制到0,并且好好的安全储存就很有可能没有必要排海。

比如建造更大范围、更深的“遮水壁”,因为这样可以切断水源,可以避免新增污染水。

存储核污水可以用石油大罐,其容量是十万立方米,只要做十几个这样的大罐,污水基本就能都放进去。

为什么储存就没事呢?因为氕氘氚是有半衰期的,氚的半衰期是十二三年,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就基本安全。

如果还担心存储风险,其实还有一种方案,专家们广泛可以的还有另外一个方案将核废水砂浆固化处理。

也就是用混凝土制成一个坑,将污染水、沙子和水泥混合,然后倒入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物会硬化。

这样就可以避免存储的风险,只要放射物的半衰期一过自然就安全了,但日本政府因为费用过高否决了这一方案。

我方外交部也一直认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当、不合理、不必要。

现在的情况就是,日本把本来应该避免的灾害发生了。

三、

最早主张排海的是一位日本环境大臣的“个人主张”,在2019年,时任日本环境大臣的原田义昭说,他认为东京电力公司应该把福岛核电站辐射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个想法在最开始就引起广泛的关注。

面对媒体询问,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10日的另一次记者会上回应说,原田言论属于“他的个人意见”。

日本国内的渔民也表达了不满。“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计划。”福岛当地不少渔民都认为这对当地渔业是重大打击。

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决定后,美国务院回应称支持日本政府的决定, 很明显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反对的不只是我国和韩方,也包括日本的国内,民调显示,50%的日本国民不同意核废水排放入海。

其实最让人担忧的是日本的态度问题,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做法,还喜欢玩文字游戏,比如“氚水”改称为“处理水”,仿佛这就是处理后完全无害的水。

日本政府还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我们要知道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表示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而且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

但是对于日本政府避重就轻,“公关”下来就是人们只关注到了“氕氘氚”而没有看到背后更具有威胁的碳-14和碘-129。

因为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约1570万年。

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总结下来,有害物质很有可能长期污染于海洋。

四、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事已至此,那么现在我们又要知道核废水有什么危害?对我们的影响又是如何?

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氚,除此之外还有碳-14、锶-90等放射性物质,尽管日方声称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但这些物质仍可能通过洋流扩散至中国海域。

这也很好理解,前面说了,我们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领邦。

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北太平洋洋流系统会将污染物带至中国东海、黄海等区域,并通过海洋生物富集进入食物链。

比如铯-137和锶-90的半衰期长达数十年,可能长期威胁海洋生态平衡。

要知道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受污染的海产品进入人体,增加癌症、生殖系统疾病等风险。

这不只是危言耸听,在之前就发生过,并且还就是在日本。有机氟化物在驻日美军基地污染事件中已导致日本居民血液异常,类似隐患可能因核污水排海加剧。

在日本启动排海后,我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此举不只是让我国水产品消费者心安,也直接冲击日本渔业经济。

日本农林水产省7月2日发布数据,今年1月至5月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额为536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主要因为面向中国的出口下降了42%。

我国也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

五、

自2023年起,不只是水产品,中国全面暂停进口福岛等10县食品,对其他日本水产品实施100%放射性检测,并要求日方提供安全证明文件。

除了禁止进口外,我国方面也派遣专家去取样调查,比如2024年10月和2025年3月,中国科研团队两次独立采样检测福岛海域,虽未发现异常,但强调需长期监测。

不但要检测,还要时刻检测、监督,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核废水已经污染的事实,要主动的去避免。

所以我国在东海、黄海等海域建立长期辐射监测网络,实时追踪核素扩散动态,并且还通过技术交流与日方协商监测标准,要求东京电力公司公开完整数据并接受第三方监督。

除了调查外,还要追责,我国在国际上推动国际法律诉讼,指控日本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其承担环境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24日,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针对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所谓“虚假信息”,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加强性应对与传播政策,该计划金额预计约700亿日元。

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宁愿花钱“公关”也不愿意换一种方法处理核废水。

我们要知道,也希望日本政府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参考资料:

环球网《刚刚,日本核污水正式排海》

澎湃新闻《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满半年,调查称日渔业团体大受其害》

共青团中央《日本坚持核污染水排海的原因竟然是,这个方案最便宜?!》

澎湃新闻《日本核污水排海,对中国影响大吗?》

澎湃新闻《实为核污染水!中国学者揭穿日本“核废水”谎言》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