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同事说,丽娟每天给菜市场和商店送包装袋。十天前,正在外面卖包装袋的丽娟,突然接到丈夫陶君的电话,身体孱弱的婆婆下楼时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消息。她飞奔着向家里赶去,回到楼下,三轮车未来得及停稳,便火速上楼扔下背包,冲向了婆婆房中。只见婆婆人事不省地靠在床上,瘦小的
十年前,我与丽娟共过事。丽娟住在青云社区,听说“三八节”她被社区评为“好媳妇”。得知这一消息,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听同事说,丽娟每天给菜市场和商店送包装袋。十天前,正在外面卖包装袋的丽娟,突然接到丈夫陶君的电话,身体孱弱的婆婆下楼时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消息。她飞奔着向家里赶去,回到楼下,三轮车未来得及停稳,便火速上楼扔下背包,冲向了婆婆房中。只见婆婆人事不省地靠在床上,瘦小的丽娟立刻背起婆婆向小区对面的医院跑去。原本离家两百米左右的医院,此刻在丽娟的脚下变得如此沉重而又遥远。她深知,背上的婆婆正命悬一线,她的坚持与奔跑就是救回婆婆的全部希望。当鲜红的“急诊”出现在丽娟的眼前,她使出全身所有的力气向前冲去。婆婆终于被推进了急诊室,丽娟哭着瘫软下来。很快,急诊医生出来告知,老人家摔倒后导致颅内大出血,终究没被抢救回,作为儿媳的丽娟和丈夫、大姑子一起一声声悲恸地呼喊着“妈、妈……”看着身边体弱多病腿脚不方便的公公,以及悲伤过度又患腰疾的丈夫,丽娟暂时收起了悲痛,开始着手料理婆婆回老家团陂安葬的后事。被社区评为“好媳妇”时,正好是丽娟全家刚从团陂老家回浠不久。冥冥之中,我不禁生出一丝感叹:丽娟这样的好儿媳,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被社区嘉奖,这何曾不是一种天意?或许这就是刚刚离世的婆婆对儿媳最好的褒奖。带着对丽娟深深的赞叹与敬佩之余,我不禁对这个广东籍的“外来媳”怀有深深地探究。带着这种探究,通过同事我再次走近了“好媳妇”丽娟。二十年前,在广东打工的浠水籍小伙陶君邂逅了广东妹丽娟,二人一见倾心。千里之隔的故土无法阻挡热恋中的人儿,二人顺利地步入了婚姻殿堂。不久女儿的出生让他们欣喜之余,愈发加快了在广东打拼的步伐。直到女儿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从未离开故土广东的丽娟,毫不犹豫地跟随丈夫从广东奔赴完全陌生的婆家湖北浠水。初到浠水,听到公公婆婆以及满大街的浠水方言,土生土长在广东的丽娟如听天书一般,不会普通话的公公婆婆更是听不懂丽娟带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一家人的日常交流一度变得困难。然而,语言交流的困难并未难倒一心跟随丈夫来浠定居的丽娟。很快,聪明的丽娟不光学会了听懂浠水方言,还时时冒出一句并不地道的浠水话。学说方言给这个五口之家带来了别样的乐趣,也让丽娟很快溶入并担起了家中女主人的角色。跨过了语言障碍,接下来面临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结束打工生涯的夫妻俩一合计,出于长远打算,丈夫陶君决定从零开始学做水电工。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夹杂着半粤半普半浠水话的丽娟毫不犹豫地出门寻找到一份销售工作。女儿已顺利上了当地较好的幼儿园,家中有公公婆婆的帮忙打理,丈夫在安心学习水电工,丽娟在一家高档服装城做销售,回家后一切似乎都已步入正轨。小夫妻俩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生活有时并不会一帆风顺。不到一年,丽娟所在的服装城倒闭,而丈夫陶君依旧是水电工学徒。闲下来的丽娟变得一筹莫展,短期内找工作到失业,让她明白:要想再不失业,唯有自己创业。此时,丽娟已经学会了标准的浠水方言,生活的压力使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外来媳,开始满大街的行走寻找商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丽娟寻到一次商机,每日清晨给菜市场和小商店的老板送包装袋,当日现款现结。但介绍人给丽娟留了一句话:“这份差事虽说只赚不赔,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凌晨都得坚持到各个菜市场送货,一旦停下来很快就会被人取代。好在每天只有上半天,下半天可以在家休息。”听到这一消息,丽娟很快置办了电动三轮车,每日清晨开启了披星戴月出门送货的小买卖。安全度过了春夏秋三季,进入冬季,对于从小生长在广东亚热带地区,从未真正经历过寒冬的丽娟来说,是一次严竣的考验。清晨,刺骨的寒风早已将丽娟的双手双脚吹得皴裂、红肿,直到溃烂。看着每日饱受冻疮之苦的丽娟依旧坚持,丈夫陶君和婆婆心疼丽娟,双双劝说叫她放弃这样的买卖。无数次夜间,面对自己曾经白嫩的双手肿胀得千疮百孔,丽娟也想过放弃,但想着五口之家,都得依靠夫妻俩的收入度日,而此时学水电工的丈夫并未出师,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学徒,从小在苦难中长大的丽娟硬是咬牙坚持走过了第一个冬天。时间久了,她送货的菜市场和商店的老板们,也都熟悉了这个长着浓眉大眼,说着一口略带广东口音厚道的浠水媳妇,热情的老板们也深知外来妹的不容易,有好心人为了给丽娟减轻任务,便说:“老板娘,我这里你不用天天来送,可以隔一两天来一次。你放心,我只认你的袋子,别人的我都不要。”有了这份承诺,得出经验的丽娟便隔日分区送货,原本要到午后才跑完所有的片区,后来到上午十一点前就可以送完货回家。下午的空闲,让勤劳的丽娟又变得坐立不安,她又开始流连于大街小巷再次寻找新的商机。一次接孩子时,看着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路边忙碌的小吃食摊主,丽娟瞬间被吸引,借机为女儿买吃食向摊主打听摆摊的情况。或许是广东人有着天生的经商头脑,抑或许是丽娟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不久,丽娟又重新购置了一台电动三轮车,在小学门口临时支起了“台湾红豆饼”的小摊。经过一段时日的坚守,丽娟下午在学校门口摆摊的尝试再次获得成功。从此,清晨到上午送完包装袋,吃过午饭的丽娟便马不停蹄地准备下午出摊的食材。香酥的“台湾红豆饼”在学校门口开始倍受孩子们的青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着每日可观的收入,丈夫陶君也已出师独立接活,辛劳的丽娟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唯有那双布满伤口的双手日益变得粗壮,长满了老茧。转眼,丽娟这个广东妹在浠水生活了十年,听那一口地道的浠水话,不熟悉的人绝不会想到她是外来媳。丽娟也早已把浠水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她热爱夫妻俩一手打拼下来幸福的家园,她孝敬多年来支持帮助她的公公婆婆。年近七旬的公公婆婆身体每况愈下,公公的双腿因类风湿行走不便,婆婆的双手同样因风湿变得畸形,除了大拇指和食指能用力以外,其他手指都不能动弹。从前,由婆婆料理的家务全部落到了丽娟身上。她每天早起骑上专卖包装袋的三轮车卖完包装袋后,顺便从菜市场带菜回家,再赶做一家老小的午饭。收拾完,她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好下午出摊的食材,再骑上卖饼的三轮车外返于城北的实小和城南的二小卖饼。傍晚,拖着一身疲惫,丽娟回家又忙着做一家老小的晚饭。无数次,看着忙碌的儿媳,婆婆不止一次流泪地说:“孩子,苦了你,我和你爸现在什么也帮不了你,还成了你们的累赘。”丽娟总是笑着说:“妈,快别说这些话,谁都有老的一天,您以前为我们付出了不少,现在我们照顾二老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看着丽娟粗壮的双手,那哪是一个女子该有的双手,分明是饱经风霜后的“老人手”啊,婆婆的泪花再次滚落,自言自语道:“这是我们陶家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娶了这么好的儿媳妇啊!”随着同事对丽娟从前的介绍,一股热流时常在我眼里涌动。生活已将瘦小的丽娟打造成了一名“女汉子”,但她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家中每一个成员,热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春日的周末,刚刚被社区评为“好媳妇”的外来妹丽娟,又开启了日复一日的辛劳。晨间,历经风霜雨雪,车身漆面早已变得斑驳的三轮车正载着丽娟穿行在菜市场。午后,一辆刻下岁月痕迹,车身挂着“台湾红豆饼”的三轮车正停在一中马路边的角落,车边围满了一群少男少女,笑意盈盈的丽娟正娴熟地为孩子们打包刚出炉的红豆饼,香气四溢的饼香瞬间弥漫开来。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撰文:隐含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投稿邮箱:yxxishui@163.com来源:秀美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