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数智化的道路上,华为与华讯网络如何携手砥砺前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14:45 1

摘要:随着产品开发、制造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持续增长,制造企业拥抱数字化进程的速度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从“试点”走向“深化”,实现商业模式、研发模式、制造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以及决策模式的转型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

随着产品开发、制造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持续增长,制造企业拥抱数字化进程的速度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从“试点”走向“深化”,实现商业模式、研发模式、制造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以及决策模式的转型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数字化技术与行业机理的融合至关重要,它们就如同“双螺旋基因”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构成企业转型落地与价值提升的核心密码。华为与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讯网络”)坚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伙伴+华为”体系,共筑数智化解决方案竞争力,加速行业智能化走深向实,成为数字化技术与行业机理深度融合的典范。在日前举办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合作伙伴销售部部长王言和华讯网络高级副总裁朱晓勇进一步对双方“伙伴+华为”的合作体系进行了介绍,不仅标志着双方深化合作,加快ICT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决心;也是双方携手同行,对华为“同路人”理念的战略延伸与体现。

在王言看来,国内制造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率先实践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先行者与跟随者之间的差距已日益显现。根据埃森哲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近六成(59%)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对数字化转型项目增加投资,揭示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强劲需求。

考虑到不同企业在数字化道路上所处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必然会有细碎的、差异化的需求,王言介绍华为将合作伙伴依据整体架构划分为加速增长型和协同作战型。这其中,华讯网络作为加速增长型的代表,与华为在半电新(半导体、电子、新能源)、医药等行业打造了标杆应用,贯穿了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的全生命周期。

实际上,作为一个加入华讯网络22年的“老兵”,朱晓勇可谓见证了双方的合作历程。他介绍最初,华为与华讯网络更多的是聚焦产品,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不断的拓展产品合作版图。随后,面对客户日益提升的业务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华讯网络携手华为,坚定的走行业化路线,沿行业深耕,不断累积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更好的服务客户。

在此过程中,朱晓勇介绍华讯网络获得了华为全方位的资质认证,这些认证不仅获得用户信任,更在项目投标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也帮助华讯网络从2020年开始,连续五年保持华为上海经销商第一的成绩。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华讯网络在2024年合作规模已超5亿。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朱晓勇介绍面对加速到来的全面智能化时代,华讯网络正在紧跟华为完成产品与技术的持续创新。他强调外界用户需求的变化,是决定企业数字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速度和核心竞争力。这种服务能力提升的背后,也促使华讯网络不断自我学习,去打造更领先的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

在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这个问题上,王言认为以行业为主维度打造标杆应用,能够更好的强化行业纵深。他表示通过建立军团制,一方面可以将华为内部广泛的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研发能力、ICT服务能力进行整合,基于客户实际场景需求进行技术适配,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军团制能够更好的打开“从0到1”的作战面,基于用户痛点促进华为的创新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一些深度的智能化试点应用。

站在华讯网络的角度,这种落脚点放在工业know-how,以统一的方式倾听客户的声音,正是华讯网络的优势之所在。对此,华讯网络积极拥抱华为军团制的架构,针对半导体、医药等行业设立了总部级行业军团,并配置行业顾问、产品专家、交付团队,与华为智能制造军团等形成 “点对点”对接。在产业集中的区域派驻专职人员,与华为代表处共建客户池,解决跨区域资源调配难题。

例如在区域合作方面,华为与华讯网络面临制造业客户分布广、需求差异大的挑战,双方采取了“抓共性、厘个性”的方式,实施双向适配机制提升区域协作效率。例如针对NA客户,华为与华讯网络区域“互锁”,保障了彼此在头部客户的合作优势与权益;针对商业客户,华为则以伙伴为主导,提前与代表处对齐客户资源,进行联合拓展。

伴随行业客户数量和体量的双重增长,华讯网络能够在区域市场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积极寻求合作,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朱晓勇介绍这种变化不仅拉近了华讯网络与客户的距离,也促使与华为的沟通更加紧密,体系更加和谐。

随着AI大模型、生成式AI等技术的突破,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AI在制造业的应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如何结合自身需求,找准切入点,仍然是AI落地的一大挑战。麦肯锡的报告指出,企业存在数据孤岛与整合困难,调查显示73%企业利用率低于40%。此外,Gartner的报告也显示,仅有25%的AI试点项目能够规模推广。

在朱晓勇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未来基于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华讯网络目前的2,800名员工中,有近700名来自于软件公司,有近100名专注于AI算法。在工业领域,华讯网络正在联合华为打造以工业质检和预测性维护为代表的AI应用,为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和生产质量提供支持。

站在华为的角度,王言表示华为的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都是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导向。为迎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华为将从以下三点赋能伙伴业务成长:

1. 通识培训:

利用培训、直播等形式,聚焦行业热点和行业趋势,形成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如生成式AI应用场景);

2. 实战演练(金种子计划):

针对客户需求,模拟从方案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进行全局协同演练;

3. 定制化研讨:

与头部客户适配AI场景,联合华讯网络提供行业专属的服务支持,加速构建体系化能力。

可以看到,从伙伴体系构建、能力赋能,到区域协同、未来布局,华为与华讯网络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实现了从研发、制造、供应、服务全链路的数智化转型,彰显着“同路人”理念。展望2025年,华为与华讯网络将持续创新、优势互补,携手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树立更多成功典范。

正所谓“九层高塔,始于垒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目标,企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让每一步都走的“掷地有声”。面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深水区”,华为与华讯网络通过自身实践经验与数字技术能力结合,助力制造企业构筑数字化能力,加速智能化进程。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