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他们怀揣着对品茶的向往,满心欢喜地一头扎进茶具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日暖阳轻柔地透过窗户,在木质茶桌上洒下斑驳光影。
微风携着窗外新绽的花香,悄然溜进屋内。
这样美好的春日,最适合泡上一杯好茶,静静品味。
每到这时,总会想起那些刚踏入茶圈的新茶友。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他们怀揣着对品茶的向往,满心欢喜地一头扎进茶具店。
但由于没有提前做功课,面对五花八门的茶具,很容易眼花缭乱,冲动之下便购置了一堆。
可回到家一用,才发现不少茶具中看不中用,满心欢喜瞬间破碎,只能直呼上当。
“价格虚高”“设计缺陷”“使用不便”,很多新手茶具都逃不过这几个魔咒。
比如那造型奇特的双层隔热茶壶,看似巧妙,实则倒水时出水口设计不合理,水流歪歪扭扭,稍不注意就洒得到处都是,每次泡茶都手忙脚乱。
初涉茶圈时,大家很容易被茶具外表迷惑而冲动消费。
那些看似诱人的茶具,实则华而不实,既浪费钱又破坏品茶兴致。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盘点4种新手坚决不碰的劣质茶具。
帮你避开那些坑,让你在品茶路上少走弯路 ,把钱花在刀刃上。
《2》
中看不中用的茶具一:茶滤
茶滤,堪称茶界的“鸡肋”代表。
很多时候,它真的没什么必要。
就拿喝白茶饼来说,只要撬茶时别太豪放,碎茶不多,直接把茶汤倒进公道杯,基本不会有过多碎茶跟着捣乱。
就算不小心有那么几片碎叶溜出来,也别慌。
把茶水在公道杯里静置片刻,碎茶就会乖乖沉淀到底部,分茶时根本进不了品茗杯,完全不影响喝茶的心情。
再看看用茶滤的过程,那叫一个麻烦。
市面上的金属茶滤,先不说滤网能不能达到食品级标准,会不会有奇怪的金属味就够让人担心的了。
而且,放在桌上一会儿就落灰,多闹心!
它的滤网又细,茶垢特别容易藏在里面,脏兮兮的茶滤,不仅起不到过滤作用,反而还会污染好茶。
为了保持清洁,隔三岔五就得拿小刷子细细刷洗,这对懒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用完之后,湿漉漉的茶滤也很让人头疼。
现在流行干泡茶台,布置得精致又好看,铺上防水桌布、摆上桌旗,氛围感拉满。
可这湿哒哒的茶滤一放,滴得到处都是水,好好的桌面瞬间变得邋遢。
这么看来,要是茶叶不是碎得离谱,大多数人都不会想用茶滤,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
中看不中用的茶具二:玻璃盖碗
茶具世界品类繁多,玻璃杯、玻璃公道杯这些都是泡茶时的常客,使用起来方便又趁手。
然而,玻璃盖碗却显得格格不入,和瓷质盖碗相比,它的短板十分突出。
首当其冲的就是烫手问题。
玻璃导热性极强,当用沸水泡茶,短短几秒钟,热量就会从碗身迅速传导至碗沿。
眨眼间,整个盖碗就成了让人难以拿捏的烫手山芋。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茶客,面对这快速升温的玻璃盖碗,也得小心翼翼,更别提新手了。
不仅如此,玻璃表面过于光滑,这在合盖出汤时会引发大麻烦。
正常出汤时,只需留一丝月牙状的缝隙让茶汤流出,可玻璃盖碗却不听话。
由于太滑,合盖的开口角度很容易失控变大,就像雨雪天地面结冰,车轮容易打滑一样。
一旦开口“打滑”,盖碗内的茶叶就会失去盖子的阻挡,随着茶汤一股脑儿倒出,好好的品茶过程瞬间被破坏,实在令人恼火。
在实际泡茶场景中,实用性是选择茶具的重要考量。
玻璃盖碗因为烫手和易打滑这些缺陷,注定无法成为泡茶的主流选择。
《4》
中看不中用茶具三:玻璃罐
玻璃罐确实有优点,材质透明,一眼就能看清里面装的是什么茶,拿取方便。
存放菊花茶、玫瑰花茶这类花茶时,还颇具观赏性,给生活增添几分美感。
然而,要是用来储存白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白茶储存讲究密封、避光、阴凉、干燥、无异味。
其中“避光”尤为关键,需要用不透光容器。
而玻璃罐完全不遮光,茶叶长时间被光照,颜色会逐渐变淡,香气慢慢消散,茶味自然大打折扣。
透明的特性使得白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加速氧化,时间一长,茶叶就变红变黑,品质严重受损,哪怕只是室内灯光,也会让白茶慢慢氧化。
另外,玻璃罐易碎又不隔热。
在阳光下,玻璃能聚焦热量,导热性强,而白茶储存需要恒定温度,玻璃罐却会让罐内温度升高,影响茶叶内部物质自然转化。
而且,它太过脆弱,一旦不小心碰倒摔碎,茶叶洒落一地,容器与茶叶双双损失,得不偿失。
《5》
中看不中用茶具四:茶道六君子
初入茶圈,不少新手在购置茶具时,除了必备的盖碗、公道杯和品茗杯,总觉得还得配上一套茶道六君子才算完整。
在大家想象中,它们精致又风雅,仿佛是茶桌上不可或缺的座上宾,几乎成了新手人手一套的标配。
可实际上,这套东西买回家后往往落得个尴尬的下场:基本用不上,扔了又觉得可惜。
就拿自己来说,泡茶时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也就茶夹和茶匙。
茶夹在烫壶温杯时能防止烫手,夹取杯口也更卫生;茶匙则在称茶、投茶时发挥作用。
正因如此,这两个“单飞”后还能继续被重用,不再待在那只装着六君子的大筒里,而是躺在茶席或盖碗边上。
对于布局小而美的干泡台来说,摆上插满各种高高低低、尖尖刺刺物件的大竹筒,实在是违和,严重影响整体风格。
更别提六君子里那些细尖的竹制或金属制品,稍不留意就容易扎伤手,实用性极低,自然也就被大家弃用了。
此外,茶道六君子大多是木制的,长期被水浸湿,再放回桶里,极易滋生大量细菌,从健康角度考量,也不适合频繁使用。
所以,新手们真没必要跟风入手茶道六君子,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关键。
《6》
初涉茶圈,本是满心欢喜奔赴一场与茶的邂逅。
可别让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茶具,成了扫兴的存在。
茶滤的繁琐、玻璃盖碗的烫手与打滑、玻璃罐对白茶储存的致命伤,还有茶道六君子的不实用,都是新手们前行路上的“坑”。
避开这些,选择实用、适配自己的茶具。
才能在泡茶、品茶间,真切领略茶的纯粹与美好。
愿每位爱茶之人,都能在茶香四溢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惬意,开启美妙茶生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