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至3月3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推出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访谈报道。在央媒访谈中沈晓明聚焦的主题只有一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29日至3月3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推出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访谈报道。在央媒访谈中沈晓明聚焦的主题只有一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湖南发展的“生力军”,贡献了全省50%左右的税收、7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的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2024年湖南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66万亿元。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期,如何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妨从沈晓明的访谈中找到湖南的解题思路和湖南答案。
政策“加减法”:
多下“及时雨”,破除“绊马索”
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土肥则企业茁壮。湖南深谙此理,在政策上既做“加法”又做“减法”,让企业真正看得懂、用得上、得实惠。
“加法”精准滴灌。湖南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小切口、真管用”的政策,如“锂十条”“菜十条”“合成生物制造十条”等专项措施,让企业家“一看就能懂、拿来就能用,甚至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
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基地建设就得益于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多维度提供了具体支持措施。
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实验室场景
“中试转化基地建设为合成生物产业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智权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可为90%以上的合成生物学产品提供酶制剂生产到应用的一站式中试服务。今年以来,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落地合成生物制造项目9个,在谈项目15个。
“减法”破除桎梏。“要用‘公事公办’的电脑代替‘懂人情世故的人脑’。”沈晓明说。为了让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土地资源出让等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真正与国有企业“同台竞技”,破除“打牌子”“提篮子”等隐性壁垒。湖南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用机器管招投标,确保民营企业与国企公平竞争。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湖南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运用“湘易办”APP等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实现“检查要赋码、进企需亮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民营企业不必要的干扰。
降本增效:
畅通物流“血脉”,减轻用能负担
企业的成本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湖南在物流、用能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跑出发展“加速度”。
物流成本“十连降”。湖南全域水网交错,以湘、资、沅、澧四水为骨架的水系连通全省85%以上的县市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万公里、居全国第三。基于水陆空资源优势,湖南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交通结构。目前,虞公港已经新建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货运泊位4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990万吨。据虞公港生产部中控调度室主任王玄介绍,2027年,将完成12个泊位的建设,实现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800万吨。
虞公港
“我们将扎实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通过项目建设、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沈晓明访谈时说。
确实如此,湖南立足产业布局,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湖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由2015年的17.5%下降到2024年的14%,实现“十连降”,并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用能成本“减负担”。湖南持续优化能源结构,2024年湖南新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传统火电,特别是湘粤联网、“疆电入湘”、遵义-吉安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2024年湖南工商业电价下降6%,降低用电用气成本91.8亿元。
2025年湖南将争取“宁电入湘”工程、益阳、石门一台机组、株洲一台机组、衡东等火电项目、云田变改扩建等一批电网提质改造项目和桂阳等新型储能建成。同时,将新开工衡南-常宁等天然气管道、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岳阳压缩空气储能、岳麓输变电、能源数字空间底座等一批项目。
要素保障:
土地“腾笼换鸟”,金融“真金白银”
企业发展需要“阳光雨露”,湖南通过强化土地、金融、用工等要素保障,破解“卡脖子”难题。
土地盘活“腾空间”。把烂尾废墟变成园区、公园,像整理衣柜一样整理土地,把闲置的“旧衣服”清出去,才能给企业“新衣裳”腾地方。在郴州永兴县湖南正和通银业有限公司生态园林式厂区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近年来,永兴县依托郴州土地超市,动态归集各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信息,因地制宜盘活大量闲置低效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至今,永兴县通过“腾笼换鸟”已盘活用地2325.06亩。
湖南正和通银业有限公司全景图
据统计,2024年湖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5.8万亩,盘活低效土地18.5万亩,让一大批“沉睡”的土地资源“醒过来”。
税费减免、金融让利“真金白银”。去年湖南省减免税费564.2亿元、金融让利202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4亿元,直接惠及中小微企业。这些举措如同“及时雨”,滋润了民营经济的“沃土”。
既要帮企业“解近渴”,又要破“连环债”。为了破解“连环债”问题,沈晓明在3个月内2次到株洲调研,了解债务对冲清偿情况以及株洲市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的思路举措。
全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治理欠薪工作专题会会议现场 刘尚文 摄
3月25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和治理欠薪工作。会议指出,成立省清欠专班,组织5个专项工作组下沉市县,对拖欠企业账款台账开展“过筛式”核查,实现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确保2027年实现台账内“清零”。相信随着一笔笔拖欠账款的兑付,无疑给企业吃下了发展的“定心丸”。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湖南各级政府当好民营企业的“园丁”,以政策的“阳光”、降本的“雨露”、要素的“土壤”联合培育民营经济的“百花园”,迎接湖南更加绚烂的“民营经济的春天”。
来源:芙蓉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