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6日歼-36完成首飞,但那时军迷们对六代机的具体性能还是不确定的,毕竟一架新型战机的第一飞多半是以验证基础性能为主,高度不高,速度也不快,但第二次试飞就不一样了,那现在我国的六代机都有哪些特点?可为何我国明明已经发布了六代机,美国现在依然抵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歼-36最近完成了第二次试飞,消息一出不少军迷激动得不行,二飞距离首次试飞才过去了不到三个月。
2024年12月26日歼-36完成首飞,但那时军迷们对六代机的具体性能还是不确定的,毕竟一架新型战机的第一飞多半是以验证基础性能为主,高度不高,速度也不快,但第二次试飞就不一样了,那现在我国的六代机都有哪些特点?可为何我国明明已经发布了六代机,美国现在依然抵死不认呢?
这次我们的二试已经能看出很多细节了,飞行状态已经完全升级,上次的“保守飞法”没了,这次起落架完全收起,战机全力以赴,速度也提上去了。
而且这次试飞让歼-36验证了自己的隐身能力,战机的隐身能力不光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有效减少雷达反射,美国F-22在这方面已经很优秀了,但歼-36直接把反射面积压缩了30%。
战机最惹眼的地方其实是三发布局,常规的战斗机顶多两台发动机,多出来的一台可不是简单的叠加,让推力直接飙到40吨以上。
有国外媒体算过一笔账,歼-36的推力比美国的F-22要高出将近10吨,这种力量让歼-36在起飞和加速上拥有巨大优势,连远程奔袭、持久作战这样的任务也都不在话下。
所以说第二次试飞其实就是我们再向世界展示肌肉了!
除了性能已经同现有战机有了代差之外,我们让世界恐怖的还有研发速度,研发团队在三个月内分析了第一次试飞数据的同时,还把出现的问题全部修正,让歼-36以更强姿态重回天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才是让其他国家感到恐怖的存在。
这种迭代研发的能力,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歼-36这次二飞直接亮出了几项堪称“外挂”级别的配置,这几项技术没一个不让美军后背发凉的,第一当然是猛如虎的三发设计,除了推力之外,多出的一台发动机还大大提升了歼-36的速度和高度。
普通的战斗机在超过1.3万米高度时机动性或多或少会下降,但对歼-36来讲,飞到2万米以上依旧是稳稳当当的,真正成了自己说了算的天空强者。
战斗机的机动性也得看气动布局,歼-36直接放弃了传统的尾部设计,省去垂直尾翼之后进一步减少雷达波反射,这里的隐身不仅考虑了对雷达探测的规避,甚至连红外探测都几乎完全规避。
美军的F-22遇到歼-36直接就尴尬了,原本的隐身标杆在碾压级别的技术面前完全现身,机动性又差,飞行高度又低,真的完全不在同一个平台上。
而且歼-36还是个大块头,战机跟其他军事装备一样,块头越大空间和载重一般就越大,有钱任性在军工方面体现的特别明显。
现在的歼-36装备了更先进的雷达,更强力的电子战设备,再加上一大堆武器,这些硬件让歼-36具备了稳稳的战略压制权,或许不需要动武,只要飞上蓝天就让敌军怕了!
更让美军晚上睡不着觉的是歼-36跟AI之间的结合,现在战斗机的智能化已经走进现实了,真正战场就是智能为王。
歼-36就是天生为应对未来战术设计的,本来就不是为狗斗(近距离缠斗)而生,人家手里更依赖超视距作战,一二百公里之外取敌将首级,而且我们在无人机领域也是妥妥的世界头部,下一步装备升级就是推给六代机的准考题,看来美国这边的出卷人是要切换角色了。
现在我国已经大批量研发了自己的隐身无人机, 协同作战能力爆棚的歼-36一定是作战的主场,假设未来战场上,百十来架无人僚机跟随歼-36突防打击,那些敌方导弹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精准打击的目标。
现在难题已经交到了美国手里,歼-36亮出了这么多的黑科技,美国那边的态度始终有点耐人寻味。他们一边派各类军事专家点评,一边在自己的新闻报道里给歼-36打上“5.5代机”的标签,就是不肯直接说这是六代机。
许多人对此有点迷糊,到底是美国人眼红不愿意承认中国军工的进步,还是说里面有别的事儿呢?
美国也是有自己的6代机项目的,只不过他们的项目推进的并不是特别顺利,在歼-36之前,美国就已经公布了NGAD项目,PPT设计的堪称完美,美国军方也将NGAD看成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
但奈何项目的进度实在是太拖拉了,到2024年项目的资金消耗巨大,整个项目已经投进去了接近190亿美元,可原型机依旧没能见到太阳。这种进度已经让不少美国人心里没底了,回头再看咱们歼-36轰轰烈烈的二次试飞,他们要说心里一点不慌那是骗人的。
在美国空军眼里,六代机是一个能颠覆规则的存在,他们的理想模型不只是简单的隐身加机动,而是在隐身上要做到全频谱级别,能规避红外、可见光等所有探测手段。这目标听起来确实很超前,所以美国想要在短期内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得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
本来美国也不是特别着急,毕竟自家的空军技术已经领先了世界几十年,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咱们的歼-36悄然杀出,很多PPT上的内容已经被我们实现了,这才是最让美军难受的地方,自己的下一代战机还没有影子,中国的6代机已经笑傲蓝天了。
但是如果官媒承认这个事实,美国几十年拼命建立起来的国民自信很有可能一瞬间崩塌,这才出现了5.5代机这个新名词,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而已。
一边说歼-36很强,各种技术都升级到接近六代机的标准,一边硬是不愿意松口给六代机这个名号,这里面就只有两个目的,第一种是希望借此减弱歼-36在国际军备竞赛中的影响力。
毕竟先不给准确的代际定义,就可以在舆论上打马虎眼,后面自己推出NGAD的时候好有个遮掩。
其实在我看来美国人所作所为就是想让“5.5代机”的名声给自己多争取几年发展时间,表面上给歼-36压个半代,其实内心要加快内部项目的推进节奏,防止自己的空中优势真被一举赶超,也算是给国民一个交代。
美国军方自己心里有数,歼-36的设计路线完全避开了“高大全”的思维,既实用又具有前瞻性,中国军工走了一条超车小路。
歼-36的核心设计方向不止是为了拼参数,许多针对现有战机的痛点都给解决了。
推力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普通战斗机为了爬高不惜一切代价,但一过1.3万米就玩不转,但歼-36不仅要飞得高,关键时刻还能提速飞到别人遥不可及的高度上,这就增加了超视距打击的有效范围。
完全不给现有战机近距离搏斗的机会,在对方还看不清形状的时候就能发起攻击。
在军工设计方面我们是非常讲究实用的,从来就没想着靠一种全新武器直接掌控全局,而是踏踏实实通过系统更新和技术突破一个个解决打仗中的难题,非常符合咱们一贯的稳健路线。
反观美国这边就有点不靠谱了,高喊六代机概念战已然不足以掩盖NGAD进度的滞后。
美国的军事研发项目环环相扣,多个军种之间的优先级排序本身就让NGAD这样需要跨越代际的“黄金项目”面临诸多困难,更何况当前国际局势非常复杂,美军的军费已经有限,军备投资不得不愈发偏向“节约之道”。
现在F-35的采购还在不断推进,新机型的订单总额萎缩严重,想要在新一代战机赛道上和中国竞争,美国从工业基础到研发进度是真的追不上我们了。
即便推出六代机原型,还有个预算和产能的限制,NGAD的单价太高了,就是妥妥的烧钱利器,所以NGAD是没有办法同我们的歼-36进行战略规模比拼的。
而且美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终于吃到了现实的苦果,很多涉及核心军备生产的原料、设备和产业链条已经大幅流出,可军备研发必须依赖大量的实物进行模拟、检测。
只要供应时间拖延就会出现大问题,更何况现在的美国已经招不到足够的技术人员了,从电子供应到涂层实验这些供应链每一个都成了“卡脖子”项目。
除了美国之外,歼-36的表现让不少亚太地区国家的心情也非常复杂,有人已经打起了小心思。
随着歼-36逐步推向成熟,长剑-20搭配空基平台的协同战斗策略渐渐揭开谜底,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未来中国自主设计的空战体系一定会依托大批歼-36平台,从空战数字化层面赢下自己的优势。
歼-36展示出的不光是先进的性能参数,它在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和快速整合战线上的设计让对手望尘莫及。
这种实力可不是嘴巴硬不硬的问题,只有行动和实力才能最终说话,随着歼-36加速开发,未来的天空终将让我们的国旗飞扬得更加灿烂。
参考资料:
2025-03-11 特朗普命名的美军“六代机”,靠谱吗?
新民周刊
2025-03-23美国六代机,终于不是PPT了?
大皖新闻2025-03-22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