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嶙峋!旧金山湾发现一头11米长死亡灰鲸 | 海洋与湿地·观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1:40 1

摘要:2025年3月29日,一头雌性灰鲸的尸体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黑沙滩(Black Sands Beach)被人们发现。据报道,这头长约11米的鲸鱼,是今年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例灰鲸死亡案例。这头鲸鱼最初于上周六被发现在金门大桥下方漂浮着,之后,就被冲上了岸滩。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一头11米长的雌性灰鲸被冲上金门国家游乐区黑沙滩。2025年3月31日,研究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尸检。图源:The Marine Mammal Center

本文约1700字,阅读约4分钟

2025年3月29日,一头雌性灰鲸的尸体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黑沙滩(Black Sands Beach)被人们发现。据报道,这头长约11米的鲸鱼,是今年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例灰鲸死亡案例。这头鲸鱼最初于上周六被发现在金门大桥下方漂浮着,之后,就被冲上了岸滩。

海洋哺乳动物中心(Marine Mammal Center)和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的研究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于3月31日对鲸鱼尸体进行了检查。公开报道称,初步结果显示,鲸鱼身体消瘦,缺乏脂肪储备,可能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同时,尸体上未发现明显的外伤,排除了船只撞击等外部伤害的可能性。

海洋哺乳动物中心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是本季度在旧金山湾附近发现的第一具死亡灰鲸。该中心还透露,就在上周,曾有一天在湾区内观察到七头灰鲸。海洋哺乳动物中心鲸类保护生物学主任凯西·乔治(Kathi George)表示,虽然在旧金山湾看到如此多灰鲸令人兴奋,但也引发了对人类和鲸鱼安全的担忧。她强调,由于灰鲸体型低矮且体色与海湾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因此呼吁所有船只操作人员务必格外警惕,注意避让鲸鱼。

2010年3月20日,一只成年灰鲸带着它的幼崽靠近正在观光的游客。摄影:José Eugenio Gómez Rodríguez(CC BY-SA 3.0)

灰鲸(学名:Eschrichtius robustus)是一种大型鲸类,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尤其是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之间的海域。它们有长途迁徙的习性,夏季在阿拉斯加海域觅食,冬季则南下到墨西哥沿海繁殖和产仔。灰鲸体型庞大,成年个体可达14~16米,体重可超过30吨。与其他鲸类不同,灰鲸的迁徙路线上经常靠近海岸,因此它们成为许多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灰鲸以底栖生物为食,主要以海底的昆虫、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尽管灰鲸的数量一度因捕鲸活动而急剧减少,但随着国际捕鲸禁令的实施,它们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但如今灰鲸仍面临着栖息地变化、食物短缺以及船只碰撞、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塑料污染等多种威胁。

灰鲸的分布范围。制图:The Emirr/MapLab (CC BY-SA 2.0)

从迁徙路线来看,灰鲸的迁徙是世界上最长的鲸类迁徙之一,每年冬季和春季,它们会进行跨越北太平洋的长途迁徙。

一只灰鲸幼崽的头部特写,2019年4月29日摄于阿拉斯加。图片来源: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FWS),摄影师:Marc Webber

灰鲸从阿拉斯加的觅食地出发,经过太平洋,向南迁移到墨西哥的沿海地区,在那里繁殖并产仔。它们的迁徙路线通常沿着北美洲的西海岸行进,途中常常靠近海岸线,使得观察和研究变得更加容易。灰鲸的迁徙距离可达1万~1.3万公里,春季时它们又会返回北方的阿拉斯加,继续觅食和补充脂肪储备。灰鲸之所以迁徙,主要是为了找到食物、繁殖地,这一过程涉,又及到复杂的生态适应和环境变化。

2010年9月24日,在墨西哥海岸的一个泻湖中,一头灰鲸跃出水面。摄影:Steven Swartz博士,NOAA/NMFS/OPR(CC BY-SA 2.0)

1954年采自广东大亚湾的灰鲸胎儿标本。©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从美国的情况来说,每年春季(3~5月份),灰鲸都会从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Baja California)繁殖地迁徙,目标是阿拉斯加的觅食地,而旧金山湾是它们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通道。但在近年来,进入旧金山湾的灰鲸数量有所增加。2023年,一头灰鲸曾在湾区停留了75天,最终因两次不同的船只撞击、以及饥饿,死掉了。专家指出,这可能与鲸鱼在迁徙过程中寻找新的觅食区域有关,但也增加了它们与人类活动发生冲突的风险。

在过去几年中,灰鲸种群经历了显著波动。2019~2023年间,由于北极觅食地的食物短缺,灰鲸种群数量大幅下降。2022年,美国联邦科学家评估认为,在过去的六年里,灰鲸种群数量下降了近40%。2023年后,种群数量开始回升,但仍面临觅食地环境变化等挑战。

专家呼吁公众,在湾区的水域活动时,应提高警惕,注意避免与鲸鱼发生碰撞。他们建议,船只应降低航速,保持警觉,并报告鲸鱼的目击信息,以帮助监测和保护这些海洋哺乳动物。

(注:1.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2.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Linda Wong

排版 | 绿叶

王海诗.瘦骨嶙峋!旧金山湾发现一头11米长死亡灰鲸.海洋与湿地.2025-04-07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摄影: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关于“海洋与湿地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科技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等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

“海洋与湿地”持续发布前沿资讯、倡导科学传播、支持学术交流,推动社会各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形成保护共识,并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该平台坚持传播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重点关注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塑料污染治理、深海采矿、湿地碳汇、国际法、气候变化与适应等全球环境治理前沿议题,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助力中国科技工作者、保护工作者、青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海洋与湿地”通过搭建知识共享桥梁,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封面海龟图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